作家毕淑敏:创作长篇小说《昆仑约定》时住了四次医院
3月30日,作家毕淑敏最新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分享活动于首都图书馆·首图剧场举办。毕淑敏与作家梁晓声,评论家施战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一起围绕着《昆仑约定》从创作、使命感、青春与奉献等多角度展开对谈。

创作谈:
写这部小说是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
《昆仑约定》是毕淑敏人生第六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毕淑敏谈及创作过程时称,写《昆仑约定》是她埋在自己心里几十年的种子,也是她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没办法把那些强烈的震动感表达清楚。
“出于私心,我特别希望这部小说在生命末期临近的时候去完成,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延后。但,岁月不饶人,再推,我害怕自己写不完了。有一天,我算了算日子,已经70岁了,那就开始吧!”
当主持人李思思问到创作过程中的艰辛时,毕淑敏答道:“我当兵的时候是最高等级的身体素质,所以才把我分到西藏去,这么多年我几乎没住过医院,但是写这部长篇的过程中我一共住了四次医院、三次急诊,甚至报了病重,但是我真的不害怕,为什么?最重要的是,我的《昆仑约定》第一稿已经完成了。”
同为作家的梁晓声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他坦然道:“当时《人世间》的初稿已完成,心里面会有一种感觉:最后要做的那件事,大体上已经做完了,是‘对得起此生’的感觉”。对于梁晓声而言,是《人世间》,而于毕淑敏而言,便是《昆仑约定》。
听到这里,俞敏洪表达了对两位作者的敬佩,他谈到,如果没有他们的表达,所有这些经历都会烟消云散,不管是青春戍边的故事,还是在北大荒开荒的故事。没有记录就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文,就没有后代人可以参照的坐标。作家于时代的意义,不光是亲历,是见证,还是记录与反思。
读后感:
义务、责任、真诚与情感,是《昆仑约定》
《昆仑约定》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个性鲜明、敢于牺牲、保家卫国的军人形象。未定国界处,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挑战重重,戍边战士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毕淑敏以亲身经历为底色,将时代风雨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刻画了戍边战士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
梁晓声表示,看《昆仑约定》,感觉这是一本受义务感、责任感驱动而创作的长篇。它的难能可贵,在于亲历性。哀敬爱的人之死,庆亲密战友的生,遂使笔下情浓。这是倾注真诚和深厚感情的作品,也是一部在题材上填补空白的作品,反映高原战区八名16-18岁之间的女卫生兵集体生活经历的小说,尤其是长篇,这似乎是第一部。对军旅题材有填补性,对整体的当代文学也是如此。
俞敏洪谈到,毕淑敏老师的文字非常平稳,但文字背后的故事有着巨大的张力。我从普通读者的角度,读到了我们那代人的青春:奔赴边疆,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但却聚在了一起,同样的青春,同样的热血,一起为理想主义而尽情奉献,这是多么美好的青春回忆录。
主持人李思思表示,青春的力量和情感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年代、跨越时光和岁月,直抵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发评论:
一部书写人性高度与昆仑精神的好小说
毕淑敏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医学背景与人文关怀,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视角。她的作品融合心理学、医学与社会观察,在严肃文学与大众阅读之间架起桥梁。著名评论家雷达曾如此评价道:“毕淑敏是一位有良知、有担当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施战军认为《昆仑约定》的情节黏性强,群像描写和深层意蕴处理出色。他谈到:“当我知道《昆仑约定》将要交稿的时候,非常好奇,但后来读着读着,好奇的情绪变了,说是感动也不准确,说是震撼也不准确,但是我整个人完完全全被带进这部小说里面,整个情绪、整个情感、整个心跳都在跟着这部小说走。”
他还提到,从通识的意义上说,《昆仑约定》是一本写人生海拔的书。“只有云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人生能有多高。同时,昆仑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毕淑敏通过描写普通士兵的故事,将“人性的高度”“人心的尺度”“生命的广度”“思想的深度”相融,唤起读者们对精神高度的向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张丽
-
导演兼主演 么红携“轻量版”《茶花女》普及歌剧艺术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4月25日、26日,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首次担纲导演的新版歌剧《茶花女》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连演两场。《茶花女》剧照。剧组供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承载着中国几代歌剧人的集体记忆,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么红从1992年第一次登台演绎《茶2025-04-27 18:31:00 -
一场特殊考试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举行!18个省市区视障考生参加单考单招考试
4月24日,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高考”,来自贵州、广西、湖北、吉林、浙江等18个省(区、市)的200余名视力障碍学生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参加2025年视障考生单考单招考试,即“指尖上的高考”。考试现场来自湖北武汉的谭品望在当地开了10家盲人按摩店,事业蒸蒸日上。当被问及为何还要来参加这2025-04-24 22:27:00 -
日媒:公明党党首将携石破茂亲笔信访华,计划推动中日关系改善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辉 环球时报记者 李迅典】据日本《每日新闻》20日报道,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将于4月22日至24日访问中国。这是自去年11月齐藤就任公明党党首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但恰逢中美围绕美国政府关税措施矛盾激化的时间点,故而此访备受关注。公明党计划利用与中国的独特关系,推动2025-04-22 06:41:00 -
习言道丨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2025-04-21 21:07:00 -
龙门老姜茶、酒酿馒头都搬上了赛道,2025杭州富阳半程马拉松今日鸣枪开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琼 李颖今天一早,2025杭州富阳半程马拉松在富春江畔起跑,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名跑者一起跑进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富冶集团·富阳半程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指导、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深圳市五环体育产业发展有2025-04-20 17:42:00 -
一部非虚构文化读物,何以构建郑州专属记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城市如人,有年轮,有体温,有记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街道,那些正在老去的建筑,那些被时间冲淡的名字,其实都藏着一座城市真正的起点。4月19日,《新省会——郑州(1948—1958)》(以下简称《新省会》)与郑州城市史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该书作者婴父同文学评论家、散文随笔作2025-04-20 12:04:00 -
喵星人驾到!这个小镇到处都有“猫”出没|青年人惠生活
一只叫“汉宝”的猫,悄悄藏进了小镇里的街头巷尾。从南昆山的林野深处,跃进了热闹的增龙路。近年来,龙门永汉镇从南昆山现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汲取形象灵感,进行主题策划,打造“汉宝”IP形象。目前,小镇将猫文化融入城市场景,策划增龙路“寻猫之旅”主题街区,打造“永汉生活”城市品牌。走进永汉镇,“汉宝”的2025-04-19 10:16:00 -
石黑一雄:我不相信写作有正确路径一说 | 阅读日
近日,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改编的同名电影释放首支预告片,在社交网络引发关注。据悉,这部电影入围了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小说《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首部长篇作品。从这里开始,《浮世画家》《长日将尽》《无可慰藉》等作品陆续出版,石黑一雄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文学魅2025-04-18 2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