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基因“组团守护”!中国科学家揭开小麦抗病背后的秘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8 07:50: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植物免疫团队和合作者通过研究揭示了麦类作物串联激酶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全新免疫机制,突破了植物免疫领域内对串联激酶作用机制的认知,填补了植物串联激酶免疫调控途径的空白,为作物广谱多抗品种精准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该成果北京时间3月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串联激酶是近年来在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抗病蛋白,由两个或多个激酶结构域串联而成。然而关于串联激酶这类新型抗病蛋白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例如串联激酶的不同激酶结构域在作物抗病免疫反应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串联激酶通过什么免疫途径激活作物的抗病反应?

△小麦抗病基因WTK3的高产抗病新种质
据了解,蛋白质WTK3是一种串联激酶,之前科研人员在中国特有的小麦地方品种中发现了它的抵抗白粉病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一直不知道它是如何抵抗白粉病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领导的植物免疫团队通过植物免疫学、生化实验、电生理实验和进化分析等多种方法,发现基因WTN1是串联激酶WTK3发挥抗病作用的重要帮手,WTK3和WTN1携手发挥抗病作用的新机制。小麦中的WTK3和WTN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帮助小麦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另外,科研团队还发现WTK3不仅抗白粉病,还对麦瘟病有抗性,所以WTK3这种串联激酶具有广泛抗性。
这项研究成果有望解决我国小麦主产区缺乏广谱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问题,同时为防控麦瘟病提前建立潜在的遗传屏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
HPV等四种疫苗或将逐步纳入免疫规划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发言中分享了对未来国家免疫规划调整模式的展望和设想。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作主旨报告。图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沈洪兵称,未来的一个方向是动态调整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按照统筹规划、动态调整、分步实施的原2025-04-28 17:49:00 -
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 “中国智造”内销外贸通吃
据证券时报4月17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进入第三天,在本届广交会上,人气最为爆棚的展区莫过于今年新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几乎每一家机器人公司展台前都聚集了大量外国人,不断惊呼“Amazing(太神奇了)”!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参展本届广交会的机器人公司不仅数量多,而且2025-04-18 14:02:00 -
陕西启动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行动 重点打击五类违法行为
陕西省林业局近日印发《2025年打击侵犯林草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行动将通过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育种创新,为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此次专项行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重点打击五类2025-04-16 13:02:00 -
未来感十足!探访成都“立体”作物工厂:向上扩展20倍种植面积,还能精准调控生长环境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农作物分层长在数米高的架子上,智能系统对光、温、水、气、肥等环境条件进行精准控制,在“最舒适”的条件下“疯狂”生长……这些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在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垂直农业大楼里。生菜近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这样“未来感”十足的种植方2025-04-15 18:28:00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长眼睛"的细胞治疗,提升免疫细胞穿透力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最具突破性、最令人瞩目的方向之一。有没有哪些新技术可能为饱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们带来福音?恰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记者近日从南京鼓楼医院获悉,该院肿瘤科的Sm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通过细胞膜体外修饰的方式,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促进肿瘤的“退缩”。肿瘤科主任医师刘芹介绍,目前2025-04-15 15:41:00 -
东营市垦利区:科技驱动盐碱地综合利用 种业振兴引领农业新突破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0日讯 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聚焦粮食安全,加速优质项目实施,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添砖加瓦。在垦利区永安镇,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良种生产筛选核心区,安装工人正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该设备能精准剔除杂质和不合格颗粒,节约成本、提升规范化水平,预计6月2025-04-10 20:22:00 -
高效能低成本!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4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了成像精度,实现了高效能、低成本的合成孔2025-04-09 17:08:00 -
新研究发现植物种子大小的调节机制
新华社东京4月9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在植物胚珠内发现一种新组织,其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营养供给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使种子变得更大的育种法。研究团队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胚珠是种子的前体,在受精后发育成种子。他们在水稻和拟南芥的胚珠2025-04-09 14: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