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立足特色发展优化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7:11:00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异化发展,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强化“区域—产业—高校—人才”协同发展导向,并将人才评价改革嵌入区域产业创新链

■ 人才评价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立“企业需求—体系变化—指标调整”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这一政策导向旨在通过特色化发展破解高校同质化困境、差异化评价打破人才同质化竞争,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地方高校应立足特色发展,科学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在深刻把握分类评价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精准发力,构建“破同质、融特色、立新标”的人才评价新模式。

1

破除同质化评价束缚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列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高校人才评价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高校在改革进程中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评价导向同质化。一些高校的人才评价还存在过于强调学历、职称、论文、项目、奖项、头衔等显性指标的现象,缺乏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技术攻关等指标的考量,导致人才存在“评什么”就去“干什么”的倾向,制约了人力资源在提升社会生产力、解决经济发展实际中的效能发挥。二是评价方式同质化。部分高校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周期差异、团队化协同关注不够,存在“重个体考核、轻团队”效应、“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生产”现象,既制约了产业人才发展,也不利于地方高校科技生产力的整体提升。

2

人才评价改革嵌入产业创新链

当前,部分地方高校一方面忽视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职能,未能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不足;另一方面,其人才评价机制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结构性脱节,客观上制约了优秀科研人才投身产业发展一线的积极性。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异化发展,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强化“区域—产业—高校—人才”协同发展导向,并将人才评价改革嵌入区域产业创新链。地方高校要将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企业难题等指标融入评价体系,引导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将精力投入企业生产、技术攻关、工艺流程优化等长周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有效破解校园内科技理论研究与校园外产业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为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供创新动能。

3

建立差异化分类评价体系

当前,地方高校应在优化现行评价基础上建立一套包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学科、分类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设置与考核评价类型主要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尽管多数地方高校已增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社会服务型评价维度,但主要聚焦横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显性成果的考核,具体指标设计还不够健全。因此,建议地方高校将产业人才培养成效、社会贡献度、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转化实效、经济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同时,针对高校多学科特性,强化学科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建设,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可采用“产业+高校”双重评价模式,设置产教融合深度等特色指标,切实增强评价的精准性与适配性。

二是优化评价方式方法,健全团队化、重长远的评价机制。建议地方高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加强跨学科高水平团队建设,推动评价模式由个体评价向团队评价转变。这种转变既能系统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又有助于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跨学科交叉协同的需求。在评价周期设置上,构建涵盖短期“年度目标考核”、中长期“聘期目标考核”以及“产业项目周期目标考核”的考核机制,既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又强化中长期生产目标导向,为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开展长周期技术攻关、一线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服务地方质量导向,构建特色化评价机制。地方高校应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需求,深入产业、行业、企业一线,拓展联合办学资源、科研攻关课题与实践能力场景,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人才评价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立“企业需求—体系变化—指标调整”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为此,需构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产教协同”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健全特色化、差异化评价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创新支撑、地方对高校人才的发展支持”双向功能耦合。

(作者张飞系西南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徐龙华系西南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23RSJS0403]和西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24xnzd12]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0日 第03版

作者:张飞 徐龙华

  • 张恩惠顾刚会见中旅集团副总经理刘昆

    8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恩惠,代市长顾刚会见了来长考察的中旅集团副总经理刘昆一行。张恩惠、顾刚代表市委、市政府欢迎刘昆一行,结合近期长春文旅亮点,介绍了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做法。张恩惠说,长春落实全省打造万亿级大旅游集群发展部署,发展全域全季旅游,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回应群众对美好
    2025-08-21 10:43:00
  • 《黑神话:钟馗》预告片发布,创始人冯骥发长文谈为何推出新作:更想做新的故事

    8月20日凌晨,在2025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活动最后,游戏科学团队的《黑神话:钟馗》游戏压轴亮相。据游戏科学官网披露,《黑神话:钟馗》是黑神话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作为一款标准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其商业模式与《黑神话:悟空》别无二致。目前新作已正式进入开发状态,但尚无实机内容演示。《黑神话:悟空》不
    2025-08-20 09:06:00
  • 立足特色发展优化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异化发展,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强化“区域—产业—高校—人才”协同发展导向,并将人才评价改革嵌入区域产业创新链■ 人才评价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立“企业需求—体系变化—指标调整”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2025-08-20 07:11:00
  • 全国学子齐聚上海临港,智能制造赛场同台竞技

    8月16日—18日,以“赋能智造强国 创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第一阶段决赛在上海建桥学院举办。本次大赛聚焦“智造未来,AI赋能新工业”,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顶尖学子同台竞技,展示了青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赛事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加
    2025-08-19 18:44:00
  • 职业本科,吸引力缘何日益提升

    这个暑期,职业本科的“异军突起”成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高考录取结果日前出炉,职业本科分数线持续攀升——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广东省物理类投档最高分达到了617分,超过本科控制线181分,超过特控线83分,也超过了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录取最高分达621分,创下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
    2025-08-19 10:40:00
  • 【新闻早茶】河北未来几天仍多雨,还有这些热点……

    8月18日星期一农历闰六月廿五◆有人说,能够掌控早晨的人,才能掌控人生。很多优秀的人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当你在酣睡中,他们已经在追梦的路上了。清晨,在第一缕阳光中醒来,对自己说声加油,开启全新的一天。早安!◆暴雨、雷暴大风、冰雹!河北未来几天仍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外围、低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河北省近期多雷
    2025-08-18 07:21:00
  • 约翰·拉贝主题图片展在汉堡举行

    图为“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主题图片展现场。焦授松摄/光明图片8月15日,以“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为主题的图片展在拉贝的家乡德国汉堡举行。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组织策划,通过图文、档案、视频与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将过往历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当年普通南京市民的视角立体呈现拉贝在中国的
    2025-08-17 04:00:00
  • 我国新增K字签证!10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2条,规定了以下内容。规定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规定申请K字签证,应当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外
    2025-08-15 1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