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全面发力 河南内外贸通路建设再上台阶
左图为郑州国际陆港专用铁路通车;中图为停放在西作业区的新能源汽车;右图为从郑州到俄罗斯的中欧班列。 赵黎昀/供图
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部分投入使用。 赵黎昀/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国际经贸形势多变的当下,国内多地、多行业正多措并举强化内外贸易建设。
作为中部地区的外贸龙头,河南虽地处内陆,但近年来国际商贸物流通路快速搭建,近期更是在水、陆、空多端口频频传出布局消息。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今年6月,郑州国际陆港新址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计划建成投用,该中心将具备中欧班列年发运“万列千万吨”的承载能力。
而不久前发布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到203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基于便利交通优势,近年来河南成功吸引以比亚迪、富士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布局,并以此为牵引催生产业矩阵。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6.76万辆,已成功跻身全国第十位。
“钢铁驼队”将迎新家
虽然周边尚有部分仓库在建,但距郑州比亚迪工厂仅一公里外的郑州国际陆港西作业区内,已是一派井然有序的运转景象。
一辆辆载满崭新车辆的大货车,频繁穿梭于西作业区大门。而区内,大片密集停放的车辆旁,即是郑州国际陆港的专用铁路线。在这里,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厂区门到货舱门的无缝衔接。
“西作业区去年正式投入使用,总体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专用作业区,主要服务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零配件仓储需求。”郑州国际陆港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3年7月,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国际陆港正式运行了首班中欧班列(郑州)。十多年来,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超过万列,通达欧洲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为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国际铁路枢纽港、中欧班列运贸产创新发展示范区,2023年,郑州国际陆港新址系列项目在航空港区陆续开工建设,核心项目除上述已投运的西作业区外,还包括专用铁路和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东作业区)。
距离西作业区近五公里外,当前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东作业区),正是“钢铁驼队”的新家。
“东作业区将承担中欧班列货物集结、通关及班列开行等职能,是保障中欧班列‘万列千万吨’开行目标的核心工程。当前工程进度已总体完成约90%,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将在2025年6月份建成投用,具备货物集结、班列开行功能。”上述郑州国际陆港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东作业区)2024年开工建设5个子项目,目前国际仓储分拨中心一期、国际邮件及电商分拨中心、口岸综合大楼等项目已基本施工完毕,铁路作业区和海关作业区项目计划6月份施工完成,并具备投用条件。
在地理位置上,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邻近郑合高铁、郑渝高铁,距郑州航空港站仅6公里左右,距新郑机场直线距离15公里左右,距京广铁路新郑站约16公里。
而专用铁路作为郑州国际陆港唯一的铁路通道,一期由郑州国际陆港至京广铁路新郑站,线路全长24公里,目前集装箱班列已累计开行30多列,商品车200多列。二期规划向东连接陇海铁路,形成东联陇海、西联京广两条交通大动脉。
“项目整体建成后,将为我省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立体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赋能。”郑州国际陆港负责人称。
织密水陆空物联网
“陆上丝绸之路”通道加速升级的同时,刚刚过去的4月份,“郑州—布达佩斯”“郑州—德比”等多条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相继开通,进一步织密了河南的“空中丝绸之路”。
“除To B业务外,基于目前便捷的物流通道,公司很多To C小包也可通过航空渠道发往全球各地。”总部设在河南许昌的“假发之王”瑞贝卡,海外业务占了企业营收的七成以上。多年来,发制品也一直是河南重要的进出口单品之一。
瑞贝卡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随着近年来公司跨境电商业务量的逐步提升,空运模式已成为企业物流运输的重要通路之一。菜鸟、DHL、FedEx等物流公司,从企业取货后发往郑州航空港,再通达世界各地。而通过海运方式实现To C业务,目前也可从许昌把产品发往备货的海外仓,当客户订购产品时,即可实现从邻近海外仓快速直达。
在河南,当前空对空、空转铁、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快速成网,为产品出口运输带来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公司目前一部分货物走的是海铁联运。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一个货柜可以节约上千元的物流费。”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尽管国际经贸形势多变,但近年来公司外贸业务发展向好。
2024年该公司出口占了总销量的80%左右,主要销往非洲、亚洲以及欧洲地区,客户遍布全球。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量进一步提升,增长率达27%,其中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增幅均超过30%。
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物流时效及费用是降本提质的考量重点。上述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多数情况下,企业都会选择通过汽运、海铁联运模式到达港口,随后由海运发往目的国。
河南已落地的“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可通过整合铁路运输与海运资源,在郑州本地一次性完成全部海关通关手续,实现“上班列即上船”的全流程无感通关。物流环节高效运转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
“如果河南省内可支持内河航运体系,企业物流成本将再次降低。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引进更多的船公司在各个地区建立集装箱集散地,储备足够、不同船公司的集装箱,提升企业发运效率,从而提高出口量。”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感言。
企业的诉求也正是河南物流体系目前发力的方向。作为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的内陆省份,河南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网络优势再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划发力内河航运。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建成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进度。
而近日《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到2030年,该省航道通航里程将超220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750公里以上,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产业聚集效应增强
基于便利的交通货运基础,河南近年来已逐步成为产业龙头竞相布局的热土。
继早年郑州富士康落户引领区域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加速聚集后,近年来比亚迪郑州厂区的快速投产扩产,使得新能源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亮点。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6.76万辆,跻身全国第十位。
就在4月29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科大讯飞产业生态基地正式落地郑州航空港。按照规划,该项目将打造集科大讯飞智慧建筑业务总部、产业加速中心河南总部、讯飞人工智能河南产业赋能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生态基地,这让郑州航空港在人工智能产业拓展集聚方面的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近年来河南着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张王牌’,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已形成‘物流网络—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正向循环,成为区域经济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推动产业集聚效应,如郑州航空港区依托航空物流优势,形成电子信息(富士康、超聚变)、生物医药(中原医学科学城)、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周口港、信阳港等通过铁水联运吸引港口偏好型产业,如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
同时,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全省产业协同发展。如郑州通过“四港联动”带动开封、许昌等地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形成“研发在郑州、制造在周边”的产业链分工。洛阳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智能装备物流,南阳聚焦中医药冷链物流,商丘、安阳等地引聚陆港偏好型产业。
不过他也提及,河南多式联运港口体系的建设,将重构内陆开放格局,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并需要进行转型突破,包括多式联运协同效率、内河航运瓶颈突破、应对区域竞争等方面。未来要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网络,需要基于现有布局,顺应河南物流发展的三大趋势,即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的大趋势,物流服务向供应链集成转型的大趋势,绿色智慧物流引领变革的大趋势。
快递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枢纽是围绕产业、人口、客户变动的。物流产业处于中间环节,需要上下游载体。河南物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定要在产业融合上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一方面,产业会支撑物流布局的运行;另一方面,物流链条的打造也会对产业集聚形成虹吸效应。
赵小敏建言,当前我国正在发力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发展物流也要避免单打独斗,充分利用交通大动脉和陆铁空的优势,联动周边省份的优势资源,避免更多交叉重复建设的环节,让企业端感受到“一单到底”的便利,实现区域与区域间的无缝连接,促使中部地区合力前行。
-
河南:中原厚土,华夏之根
#河南##崛起的河南力量##相会河南##河南头条##河南人身边事#河南大地上的故事,且从黄土深处说起。南召的山岭间,五十万年前便有人迹,这印记刻在旧石器的棱角上,入了国家文物局的簿册。舞阳贾湖畔,八千年前的先民削鹤骨为笛,二十五支七音阶的骨笛(见于《舞阳贾湖》考古报告),至今仍能吹出清越的2025-07-11 11:43:00 -
截至去年底上海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筹备进展情况。有记者提问,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个平台,上海浦东新区对于打造人工智能大会生态、打造世界级集群,未来有哪些规划?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浦东已2025-07-10 13:44:00 -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蓉举行 释放198个项目近5300亿元合作机会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受到观展嘉宾热捧。投资项目签约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四川通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德阳数智枢纽基座项目……机遇清单发布合作项目198个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项目52个无人机、空域管理系统等低空经济项目39个天府智算中心等其他2025-07-10 08:30:00 -
外交部:希望欧方奉行更加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冯歆然、袁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8日在欧洲议会就中欧关系发表讲话。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方对欧方领导人积极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予以肯定,希望欧方真正树立更加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欧方领导人在讲话中积极评价中国2025-07-09 18:27:00 -
历下区将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20家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7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历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志文提到,2025年,历下区将着力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企业,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20家。据赵志文介绍,今年是全2025-07-08 14:12:00 -
纺织行业向“新”向“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证券日报 ■ 朱宝琛提到纺织行业,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不环保”等标签。但事实上,纺织行业早已悄然走上向“新”向“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依托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传统废弃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2025-07-07 09:52:00 -
40℃以上!河南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河南省气象台2025年7月3日17时0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4日至6日,我省将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在37℃以上。2025-07-05 10:30:00 -
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启动
作为促进暑期入境消费、提升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吸引力的一项重要举措,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月4日晚启动,邀请全球游客相聚上海、体验上海,共赴“夏日之约”。据悉,近年来上海市正努力打造消费环境新标杆,加快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不断优化一站式综合平台服务,通过举办国际消费季,诚邀全球游客走2025-07-05 0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