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云南人狂喜!今天,是“顶流爱豆”的“大日子”
“什么?洋芋也有自己的节日?!”
不知道吧
今天(5月30日)
是国际马铃薯日哦
当联合国粮农组织
为这颗“土里刨出来的金疙瘩”
颁发节日证书时
云南的小伙伴
怕是早已开心得合不拢嘴

毕竟在云岭大地
马铃薯(洋芋)
早就是当之无愧的“顶流爱豆”
不信?
先上视频为证
还不信?
随便打开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
输入“云南洋芋”四个字
满屏都是网友的“夸夸”暴击

上能制霸火锅、烧烤摊
下能横扫早点、夜市摊
对云南人来说
洋芋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
也是刻在基因里的乡愁

今日!重磅揭秘!!
云南人血液里流淌的洋芋情结
跟着开屏新闻一起
走进这片“万物皆可洋芋”的美丽土地
看一个个洋芋如何逆袭成高原顶流
☟☟☟

老天爷追着喂饭?
云南洋芋的“开挂”密码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云南,用垂直气候的魔法为洋芋的成长编织了一袭“生态锦袍”。

图源:云南发布
从河谷热区到高山山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让洋芋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生命进化的狂想曲。

在滇东北的乌蒙山区,年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条件恰好契合了洋芋的生长特性。这里的洋芋生长周期长,光合作用充分,干物质积累多,因此口感绵密、淀粉含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在滇中、滇南地区,冬季温暖的气候则让马铃薯得以反季节种植,填补了市场空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除了气候优势,云南的土壤条件也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不同的土壤类型,不仅能为马铃薯提供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诞生出不同的“明星选手”:
大理剑川红洋芋:又称“花心洋芋”,味道酥甜。
红河红皮黄心小洋芋:沙地种植,口感粉糯,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
文山舍得紫洋芋:芋肉有紫色环形,熟后香味浓郁。
昆明东川开花洋芋:熟后表皮裂开,口感香甜沙糯。

图源:东川新闻
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还保存着丰富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从传统的“牛角洋芋”,到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的“云薯304”“合作88”等优良品种,不仅适应性强、产量高,而且各具特色,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煎炸烤炖煮
没有一个洋芋能“素颜”离开云南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在云南,没有一个洋芋会被辜负。这可绝非热搜上的轻飘谈资,而是云南人的智慧和创意。



形态千姿百态是云南洋芋的显著特色。它可以整颗带皮烤成焦香的“烧洋芋”;也能切成块、条或狼牙状,炸成街头巷尾飘香的“炸洋芋”。此外,它还能被捣成细腻的土豆泥,炒出入口即化的“老奶洋芋”;或是切成细丝,耐心“焙”成金黄酥脆的“洋芋丝饼”。
风味百转千回更是云南洋芋的魅力核心。这得益于“植物王国”丰富的天然调料库。单是蘸料就有数十种:醇厚的卤腐酱、辛烈的油辣子、干香的单山蘸水、咸鲜的腌韭菜花、醇香的豆豉酱,还有独特的折耳根。它们让同一块洋芋,每一次入口都是新滋味。



烹饪手法多样赋予云南洋芋无限可能。从最原始的炭火烘烤,到精妙的煎炒焖炸炖,无一不可。它既能吸饱火腿、鸡、排骨的汤汁精华,在炖菜中粉糯浓郁;也能在铜锅焖饭里与米粒、油脂共舞,煎出焦香锅巴。

当然,云南人的创意可远不止于此,他们更擅长玩转“跨界混搭”,将洋芋融入时尚潮流:
咖啡馆里,洋芋与咖啡奇妙相遇,诞生独特饮品;

奶茶店里,老奶洋芋奶茶等创意饮品,用货真价实的洋芋泥俘获年轻人味蕾。

糕点店则推出“老奶洋芋法棍”,将绵密洋芋馅填入酥脆法棍,上演一场精彩的“中西美食对话”。

土疙瘩变“金疙瘩”
云南洋芋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云南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洋芋的。尤其对于曾经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来说,洋芋曾是不折不扣的主粮。

在山多田少、气候寒凉、缺乏水源、不适宜水稻种植的丘陵和高寒山区,就连适应性高的玉米都败下阵来,唯有洋芋依然可以高产。因此,与其说是洋芋占领了云南人的餐桌,倒不如说,是云南人主动选择了洋芋。

图源: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曾经作为“救命粮”的洋芋,正通过产业化、科技化和品牌化的道路,实实在在地演绎着“点土成金”的奇迹,解锁着农民增收致富的“财富密码”。

在云南,洋芋已经被加工成“大米”了哦。
脱毒种薯和“云薯”系列良种的大规模推广,显著提高了单产和品质。更重要的是精深加工:薯片、薯条、速冻制品、马铃薯全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丰富,大大延伸了产业链。

图源:云南发布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民深度受益。这种紧密联结有效降低了农民风险,保障了稳定收入。农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

此外,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不断擦亮了云南洋芋的招牌。 “东川大洋芋”“会泽大洋芋”等影响力日增,凭借生态、特色实现质优价优。

“吃洋芋,长子弟”
云南人的洋芋情结,刻进了DNA!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有些食物,就是如此的有魅力,穷时也吃,富了也吃,过去爱吃,现在也爱吃。离不开洋芋的云南人,甚至把对洋芋的喜爱带到了生活的其他地方。
你看,连舶来的《猫和老鼠》,也染上了云岭大地的烟火气。 那个云南话配音的经典版本《大洋芋和小米渣》,汤姆猫化身“大洋芋”,杰瑞成了“小米渣”,熟悉的乡音让世界级动画瞬间“滇味”十足,洋芋的亲切感跃然屏上。

更不必说那句深入人心的俗语——“吃洋芋,长子弟”。 “子弟”二字,道尽了对俊朗与美好的期许。听着这话,谁能不多夹两筷子?仿佛云南人的那份神采奕奕,真是洋芋滋养出来的灵光。

当然啦,这份喜爱,还根植于洋芋与云南人性格的深度共鸣:同样淳朴、简单,不争名利,自自然然地生长,快快乐乐地存在,无论漂泊何方,不求惊艳四座,只求寻得心安一隅,稳稳扎根。

找到了位置,便想着给予。 洋芋以最质朴的养分回馈大地,云南人则以刻在骨子里的热情好客温暖八方。旅人踏入村寨,常遇老乡真诚的笑脸与无私的款待,一餐或许简单却心意满满的饭菜,伴着悠扬的调子,便能点燃篝火边的欢歌笑语。
在云南
“走克我家吃洋芋?”
是流淌在街巷间的亲切问候
校门口摆个炸洋芋摊摊
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烟火梦想
一句“吃个洋芋就好了”
更是抚平万千情绪的安心良方
正是在这份
近乎“霸道”的宠爱中
小小的洋芋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
它承载着土地的厚赠
更映照着云南人最核心的生活哲学
扎根、给予、心安
这份由内而外的温润力量
谁能拒绝其纯粹的魅力?
开屏新闻记者 何丹
部分内容综合自云南发布、云南日报-云新闻、中国三农发布、新华社、东川新闻、东川发布、微会泽官方等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开屏新闻资料图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
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艺术家代表团举行艺术交流活动
6月20日,由印度著名舞蹈家、泰戈尔家族后裔苏拉佳·泰戈尔女士率领的艺术家代表团来访云南民族大学,双方进行了艺术交流。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云学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说,学校历来重视与印度的文化交流,致力于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推动两国青年在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合作,让艺术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坚实纽带。苏2025-07-22 10:27:00 -
纺织行业向“新”向“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证券日报 ■ 朱宝琛提到纺织行业,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不环保”等标签。但事实上,纺织行业早已悄然走上向“新”向“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依托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传统废弃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2025-07-07 09:52:00 -
探馆第9届南博会“住在云南”展区:解码诗意栖居的云南答案
2025年6月19日,第9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开屏新闻记者走进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的“旅居云南”馆(10号馆)“住在云南”展区,在1200平方米空间里,宜居主题格外醒目。昆明、曲靖、玉溪、昭通、楚雄、大理6个重点州市,省设计院集2025-06-21 10:52:00 -
2025年东西部协作云南禄劝民族文化进上海活动圆满举行
云南网讯(记者 张梅焕 通讯员 陶佳佳)6月17日,“2025年东西部协作云南禄劝民族文化进上海”活动在上海市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举行。来自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近百名演职人员,以两场精彩纷呈的“上海之夜音乐会”,为上海观众呈现了一场原生态民族文化盛宴,展现了东西部协作的深厚情谊与丰硕成果。活动2025-06-18 17:51:00 -
你好昆明丨滇池边的活力定向赛
...创立于2019年的昆明“美丽乡村”定向集结赛第6站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福保村,近千名参与者“跟着赛事去旅行,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源:昆明市融媒体中心责编:李晓梅编审:吴晨萍终审:周健军2025-06-18 08:41:00 -
云南鲁甸尤家湾村:山水为墨绘就 乡村旅居新画卷
夏日时节,鲁甸县桃源回族乡尤家湾村迎来一批批游客。背靠青山、面朝千亩桃源水库,这个镶嵌在山水间的村落,正以 “吃住娱”一体化的乡村旅居服务体系,勾勒出 “景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千万工程”激活乡村 “颜值”旧村落焕发新活力尤家湾村以 “千万工程”为指引,统筹整合项目资源,推动基础设施与村容2025-06-10 08:35:00 -
云南大理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5日4时31分在云南大理州洱源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6.26度,东经100.03度。基础背景附近村镇: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炼渡村、里石岩村、三营村、牛街村、火焰山、石岩村、白草萝、大同村、张家登、石岩头,20公里内的乡镇有牛街乡、三营2025-06-05 07:10:00 -
中国电信全力保障怒江独龙江抢险救灾
掌上春城讯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云南怒江贡山独龙江乡近日连续发生山体坍塌、泥石流及落石灾害,部分区域道路、电力中断,地面通信线路受阻,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启动三级通信应急响应机制,负责人亲自指挥调度抗击暴雨应急通信保障。经过连日艰苦奋战,中国电信高效完成了独龙江乡的传输通信抢修工作,6月1日22时34分,现2025-06-02 1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