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刷个短视频,被“确诊”NPD、ADHD?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07:32:00    

“NPD有六大特征,遇到了赶紧跑”“有的孩子看着正常,其实是ADHD,快来测一测”……近期,以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为标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不少人“被确诊”。这样的在线“诊断”是否靠谱、可信?

“对号入座”即可识人查病?

“NPD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且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关于NPD的分析视频,一些热门视频的点赞、评论、转发量多达数十万人次;不少网友留言觉得自己符合相关特征,自行“确诊”后感到迷茫焦虑。

除了看视频给自己“对号入座”查病,还有一些网友将相关特征套用到家人、同事或朋友等身上,进而影响现实社交。28岁的江小敏刷完关于NPD的视频后,发现一位同事完全能“对上号”,“现在我和其他人都会互相提醒,尽量避免和他接触”。

那么,只要符合视频里的描述,就是NPD吗?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颖说,NPD的诊断非常复杂,需要考虑一些特质是否持续存在并导致明显的社会后果等,不能仅凭某个行为就下结论。

记者了解到,由于精神障碍等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准确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对NPD诊断标准多次作出修订。

同样,备受家长关注的ADHD“诊断”视频也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家长特别容易受到这类视频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雷灵说,孩子成绩不好、孩子性格不够“完美”、孩子有多动症……之前就有家长根据视频“诊断”孩子的行为,甚至轻信一些机构或个人推荐的“疗法”、保健品或药品。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说,相关心理疾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根据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医生要综合考量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既往史、刺激因素等,还要与其他疾病进行辨别,这既要求专业知识,也需要临床经验。

受访心理专家认为,这类视频将医学诊疗过程娱乐化、绝对化,容易引发网友出现自我否定、焦虑恐惧等情绪,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草率地给某类人群贴上标签,可能导致本身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人加重病耻感,放弃或推迟寻求专业帮助,影响心理健康。

从在线“诊断”到带货变现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在线“诊断”心理的视频,先以NPD、ADHD、抑郁、焦虑等为热门话题吸引关注,通过话术激起需求后,再推销课程、保健品、一对一咨询辅导等收费项目,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打造心理博主的教程帖,包括起号、引流到变现全套流程,小到文案、字体、配图,大到账号定位、策划内容、受众分析,一应俱全。

记者发现,在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一些主播自称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师等,宣称可以“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你的孩子是不是有厌学、逆反、焦虑、沉迷手机等表现”“家里孩子有这样问题的都来加老师,不然找‘白大褂’可能得休学影响孩子”……有家长信以为真,纷纷留言或连线主播求解。

这时,主播就会开始推销课程、保健品、一对一咨询辅导等收费项目。直播间里会有非常明显的“加微信或群聊”等标识,主播也不断重复“先点关注,加上互助群”“看屏幕提示添加老师的‘微’,领取免费试听课程”……为规避平台禁用词,主播还用“白大褂”指代医生、用“吃片片”指代吃药、用“YY”指代抑郁。

在一个直播间的商品链接里,记者看到多个以“训练营”“体验营”“成长营”等为名的课程产品,价格从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主播声称这些课程可以用几天时间或几个步骤战胜某个心理问题,销量多的达几百单。

这样的直播间在短视频平台不在少数。有的直播间售卖课程标榜“名师”,价格从299元到599元不等,销量不低;还有价值1980元的“xx老师粉丝见面会”,现场听所谓的“心理大咖”讲课,学习心理知识,面对面解惑。

一名主播透露,视频是促成与“潜在客户”点对点联系、进而变现的关键一步。“直播间里卖的课相对便宜,私聊后会推价格更高、时间更长的课程。”

多位曾买过此类课程的家长说,课程内容参差不齐,有些所谓的家庭教育专家甚至引导家长强行砸掉孩子手办,来阻止其沉迷“二次元”;结果不但孩子问题没解决,和家长的关系反而更僵了,严重时还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雷灵曾接诊过相关病例,家长看了视频后觉得孩子本身“有问题”,轻信所谓的“专家”乱干预。“这样的‘乱投医’行为潜藏风险,轻者治疗后未见改善,严重者可能加重孩子焦虑,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向更深程度发展。”

健全心理服务体系 对网络信息保持理性

受访专家表示,在线“诊断”心理问题视频的火爆,反映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所提升。但一些“诊断”类视频专业性不够,不能起到科普作用,反而会产生误导,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防办主任莫丽华认为,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此类视频的监管,对内容离谱的视频采取下架、封号等处理;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心理诊断与治疗违规惩戒,并针对群众切实需求推出内容形式更为丰富的公益性科普视频,给予一定流量倾斜,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多位一线医务工作者表示,如今精神心理服务样式更加多元,除了心理沙龙、团体咨询辅导,还有以科普为主的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但旺盛的需求之下,专业人才短缺、获取渠道缺失等情况依然存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戴剑建议,进一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探索从社区、学校、网络等多渠道搭建专业科普平台,同时加大对心理、精神卫生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目前,江苏等地已将部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受访人士表示,纳入医保后,更多人开始知道心理治疗,也有条件接受相关治疗服务,有助于专业诊断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广西南宁市心翔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晓义等专家提示,公众要增强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从正规渠道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向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医院等寻求帮助和支持,对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和信息保持理性,不盲听盲信、据此“确诊”或“疗愈”。

  • ​长沙启动“五一”非遗集市

    4月30日,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前坪,一场以“有味道的非遗”为主题的五一长沙非遗集市正式开市。活动通过非遗展演、互动体验、创意展示等形式,将舌尖的醇香、指尖的温度与耳畔的韵律交织,为游客烹制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湖湘文化佳肴。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胡雪怡 通讯员 宋林 报道
    2025-04-30 17:05:00
  • 赞妈碎碎念|是香蕉,就长不成苹果

    从一周岁开始,儿子就在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爱吃东西。在他还是个小婴孩时,有个亲戚形容我喂儿子吃饭堪比打太极拳,娃闭着嘴巴躲来躲去,我端着调羹迂回曲折地寻找突破口。所以,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娃张大嘴巴,嗷嗷直叫要吃的,我都羡慕得不行。养了这么十多年,我的厨艺着实精进了不少,但到底还是没能
    2025-04-28 17:03:00
  • 一颗星星,让孩子成为阅读的追光者......

    4月25日,天刚擦黑,昆明市官渡区晓东小学的校园里,却亮起了一颗颗“小星星”,学校的操场上,一排排帐篷亮起了灯,帐篷里,家长和孩子挨着坐在一起读书,时不时传来轻轻的笑声。帐篷外,一颗启明星也已悄悄爬上书页的肩头。“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一天!忙碌的父母安静下来,在帐篷里,和我一起读着书。”晓东小学的学生,
    2025-04-27 18:24:00
  • 长春市启动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天(25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市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第二医院、市第六医院等单位开展以“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对职业病的防治意识。当天上午,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长春公园友谊广场举行。活动现场设
    2025-04-25 19:53:00
  • 指挥中心大屏播男女不雅行为画面,涉事方连发两则通报

    4月24日深夜,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通报铁塔指挥中心屏幕出现“男女暧昧”一事。通报称,网上流传一则涉及我公司“指挥调度中心”大屏播放会议室不雅行为的视频,我公司关注到相关情况后,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视频中的场景确为我公司某视频会议室。该行为与企业价值观背道而驰,严重违背了我
    2025-04-25 14:14:00
  • 又来抹黑上海!警方刚刚通报:孙某,罚!

    今天(4月24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发布公告一自媒体博主为博取流量,故意张冠李戴发布涉及车展的不实信息。近日,青浦警方快速查处一起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违法人员孙某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2025年4月23日上海车展首日,网上出现一条某汽车展台前有人打架的视频,并配文称“上海车展上演全武行”。警
    2025-04-24 15:37:00
  • “重金悬赏寻妻”视频热传,竟是虚假摆拍!两人被拘留!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网络平台发视频称:“重金悬赏!妻子失踪,5000元等你来拿!”发布地点显示在云南大理古城地区。经属地公安机关与视频发布者核实,“妻子失踪”为其杜撰内容,视频内容为虚假信息。经查,寻妻主角赵某某未婚,其为博眼球、蹭流量,和李某某以“重金悬赏寻妻”为噱头,使用同伴
    2025-04-24 10:21:00
  • 农机“健康体检” 全市完成1938台套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田野春潮涌,春耕正当时。眼下,合肥各地迎来农事繁忙时节。田野间,一台台现代化农机往来穿梭,成为春耕春插的主力军。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4月22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机安全检验1938台套。针对农机分布广、春耕时效强的特点,合肥实施“上门送检”,
    2025-04-23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