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域经济活力奔涌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83个县(市、区)找准赛道奋力奔跑——
陕西县域经济活力奔涌
群众新闻
作者:陈宏江 琚鹏飞 王佳伟
陕西80%的国土面积、55%的常住人口、近一半的经济总量在县域,诸多基础性、发展性、战略性资源都集聚在县域。
在陕西省2024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上,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区)达26个。202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升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县域经济是支撑陕西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肩负的战略使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陕西各县(市、区)结合地方特色,不断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抓县域工业与产业园区,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壮工业“筋骨” 强发展“脊梁”
“三航”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园区加速蓄势、重点项目建设正忙……兴平市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
3月3日,位于兴平高新区的兴平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百余名工人正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兴平市是国家“一五”“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航空、航天、航海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承载力,我们规划建设了兴平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兴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梁养奎说,“兴平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孵化楼等设施和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落地了3个重点项目。”
近年来,兴平市聚焦以航空、航天、航海和新材料为主导的首位产业,高标准建设多个产业园区,推动“三航”等领域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兴平市已集聚近80家“三航”相关企业,正加快构建“三航”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陕西各地以县域工业园区为抓手,持续优化园区布局、深化园区改革、强化园区招商,推动产业进园区集聚、功能在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兴工业大县,蒲城县以建设陕西新型工业重镇为目标,加快构建园区化、集群化、专业化的产业生态。其中,渭南经开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蒲城高新区)已入驻企业105家(建成58家、在建47家),形成了能源、精细化工、光电和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
工业强则经济强。2024年,陕西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设,一体化推进西安—咸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光伏新能源和工业传感器等一批跨市协同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资超380亿元。
壮工业“筋骨”,强发展“脊梁”。陕西各地因地制宜、统筹施策,推动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产业规模化集聚的“聚变”效应正日益凸显。
聚城乡合力 促融合发展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3月4日,在三原县西郊水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该项目属于引汉济渭工程配套工程,预计今年10月开始进行设备、管网安装调试工作。项目建成后,每日可供水5万吨,将惠及超30万三原城乡居民,让群众喝上优质水。”三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亮说。
“城乡差距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三原县县长杨红刚说,“近年来,我们积极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三原县渠岸镇大村王村村民于西平深有感触:“马路通到了家门口,垃圾和污水有地方处理,看小病不用出村。”
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近年来,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深入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2024年,陕西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7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2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6.8%。
“镇上建得越来越好了,住在这里跟城市区别不大,商场、饭店、公园啥都有。”在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居民徐赐芳笑着讲述家乡变化。
“近年来,我们从道路改造提升、街道绿化亮化美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镇生活品质。”茅坪回族镇副镇长刘博说。
陕西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缩小“三大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着力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广大农村居民嵌入特色产业链,增收致富。
2024年,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57∶1,较上年同期缩小0.06。
如今的陕西,现代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城市面貌焕新升级、乡村生活和谐幸福,三秦大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加速绘就。
扬特色优势 育内生动能
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各个县(市、区)都在下大力气抓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和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府谷县全力发展金属镁产业,2024年金属镁产量占全球的47.54%,成为全球金属镁供应的重要来源地;
澄城县将樱桃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进行打造,2024年,全县樱桃产值突破35亿元,樱桃种植户户均收入超10万元;
留坝县紧扣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串起秦岭最美民宿、秦岭最美小镇、营盘足球小镇等,2024年,全县旅游收入超过30亿元;
……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位于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正用一场场沸腾的赛事激发新的产业活力。
2024年,商洛市举办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世界定向排位赛等国际赛事4场次,全国青少年U19男排锦标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等国家级赛事7场次,全市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0余场次。
“以前来商洛旅游主要是游山玩水,现在还可以看各种比赛。”西安市游客王峰说。
商州排球及气排球、丹凤拔河、洛南钓鱼、商南太极拳、山阳武术、镇安山地运动、柞水自行车……商洛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鲜明的本土赛事,不断增强县域发展新活力。
发展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文件明确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找对路子,迈开步子。放眼三秦大地,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一盘全方位纵横联动、区域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棋局正加快“落子”。全省83个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找准赛道奋力竞跑。
眼下,百花齐放的陕西县域经济正展现出蓬勃生机,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旅游名县竞相崛起,阔步向前。(记者 陈宏江 琚鹏飞 王佳伟)
访谈 | 因地制宜谋发展
访谈嘉宾
兴平市市长 马鸿
三原县县长 杨红刚
商洛学院副校长 王新军
问:今年,兴平市将如何因地制宜聚力发展县域经济?
马鸿:兴平市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抢占“三航”产业新赛道,做强开发区主引擎,为奋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作出贡献。
抓牢项目建设。加强兴平高新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节点化倒排工期,清单化压茬推进,加速实施三航产业精密装备、锂电池制造等重点项目,年内完成兴平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以上。
建强园区平台。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牵引,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狠抓“基础设施大提升”和“主导产业大发展”两大重点,高标准打造兴平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金兴先进智造双创孵化中心等孵化平台,力争在全省开发区中创优提级。
做优企业服务。完善营商环境三级监测体系,持续开展“三送一解”活动,加快推动“链式招商”和企业升级,助力企业加速拓市场、抢订单、增效益,争取年内兴平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5亿元。
突出科创赋能。做实秦创原总窗口“卫星岛”,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聚力培优“三航一新”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让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达2.5%。
问:2019年,三原县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那么,三原县是如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近年来有何具体成效?
杨红刚:三原县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加快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近年来,三原县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精心编制《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三原县实施方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三原县实施方案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等文件,建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例会制度,定期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不断努力,三原县目前集中供水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99.9%以上;先后建成大程镇、西阳镇、陵前镇、渠岸镇污水处理厂和5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污水治理率超43%;全县14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市场化运营;公交客运线路总里程达463公里,全面实现全县10个镇(街道)、141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科技人才如何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于乡村振兴?
王新军:我们是“立足商洛办大学”。服务地方发展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教师到乡村振兴一线担任科技特派员。我已担任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的省级科技特派员近10年,服务内容涵盖企业产业规划、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规范化栽培、项目申报等方面。2022年,我见证了御史村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现在,御史村还建起了农民田间学校,定期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为农民授课。我们还有许多科研工作者走出了实验室,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在农业产业链、写在乡村振兴一线。
问:商洛学院在服务商洛市高质量发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新军:商洛学院紧紧围绕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规划,发挥高校人才高地、科技高地、文化高地以及学科专业等优势,为商洛市打造“一都四区”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商洛市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出台了50条措施,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发挥人才智库优势,推动商洛乡村振兴”,具体内容包括发挥商洛发展研究院资政建言作用、探索商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加强小麦良种选育推广、选育推广中药材优质品种、助力中国秦岭天麻小镇建设、制定商洛县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方案、扎实推进“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深化丹凤“双百工程”、提升城乡居民科学素养等。(记者 琚鹏飞 王佳伟)
短评 | 将本土资源真正转化为特色优势
行走在三秦大地,县域经济的新图景令人振奋:兴平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里机器轰鸣,澄城县的樱桃园挂满致富“红宝石”,留坝县的民宿群与秦岭山水相映成趣……这些场景印证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能否将脚下的“土”资源转化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在差异化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
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在于能否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兴平市将“三航”产业的“土”基因转化为创新优势,建设科技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全产业链生态。这种从“老工业基地”到“新质生产力高地”的蝶变,正是“土转特”的生动实践。可见,深耕本土资源,不是低端重复,而是通过技术升级、链条延伸,让“土特产”焕发新价值。
县域经济最忌“跟风”。陕西83个县(市、区)中,既有工业强县,也有农业大县、旅游名县,但无一例外都在寻找“人无我有”的赛道。商洛市将绿水青山与体育赛事结合,用一场场国际排球赛、山地自行车赛激活“体旅融合”新业态。这样的探索证明,当“特色”成为吸引人流、资金流的磁石,县域经济便可以跳出同质化内卷的怪圈。
特色产业的培育,绝非“单打独斗”。陕西的县域经济图谱中,产业集群化、生态化的趋势尤为明显。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愈发清晰:与其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不如在“一县一业”中做精做深;与其模仿他人路径,不如将脚下的土地变成创新的试验田。当每个县都能找到自己的“金字招牌”,当“土”资源真正转化为“特”优势,县域经济便不再是宏观经济的“配角”,而是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陈宏江)
链接
2024年,陕西细化落实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任务清单,壮大关中“科技+制造”产业规模,加快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提升陕南“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层级;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7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2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6.8%;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503个省级示范村,农村自来水、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7.7%和83.1%,富平“五水协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模式全国推广,集体经济强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实施商州国飞无人机、陇县光伏风电配套、南郑智能无人车配送等苏陕协作项目587个。(记者 陈宏江整理)
来源: 群众新闻
-
来这座“会唱歌”的博物馆,听黄土地的心跳
“唱红了天,唱恸了地,唱出了一片欢天喜地。”《东方红》《哀乐》《春节序曲》3首曲子,人们耳熟能详。它们的旋律,来源于这片千沟万壑的黄土地——陕北。细细聆听,黄土高原腹地里,那些潜入山坡、沟洼、田野、村落的曲调,唱着这方土地上的窑洞、沟梁、草木、羊群,吟哼、吼喊出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2025-04-30 17:21:00 -
半岛观察|华表之后:青岛开启光影筑梦新征程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如绚烂的焰火一般,在青岛的夜空绽放。这必将是青岛发展中镌刻下的永恒光影,它将照亮的是这座电影之都更远的路。就在这届华表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的第二天,当全青岛都在偶遇明星的时候,电影经济发展推介发布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这次发布会解读了山东、青岛电影发展情况,推介了当2025-04-28 21:48:00 -
邯郸市肥乡区元固镇:虫草鸡蛋托起农民致富路
纳税人报记者 弓盛舟 实习记者 李志飞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邯郸市肥乡区元固镇积极探索产业创新路径,通过发展虫草鸡蛋产业,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模式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农业现代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虫草鸡蛋是一种以虫草为主要饲料2025-04-28 15:12:00 -
龙川产业再添引擎, “东源文脉”重磅发布 | 周看河源“百千万”
过去一周,河源市各县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下,以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为核心,展开了系列扎实行动。龙川县通过重大项目签约与汉文化振兴工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东源县以自驾旅游营地建设与文化遗产普查,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紫金县聚焦农村污水治理与教育提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连平县以2025-04-28 11:16:00 -
沿着高速看淄博丨高速穿过沂源,花果飘香产业旺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车轮滚滚,沿着沾临高速驶入淄博沂源,只见青山如黛间,现代化厂房与生态果园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 “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壮美画卷。4月24日,“沿着高速看淄博”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沂源县,在山东绿兰莎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在燕崖镇樱桃大棚的繁枝硕果间、在安乐蓝莓基地的温2025-04-24 20:08:00 -
浙江山区县“8”减“4”,秘诀何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李松 记者 汪雨晨不久前,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全省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县(市、区)增加4个,分别是庆元(42213元)、景宁(41980元)、松阳(41863元)、衢江(41694元)。自此,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市、区)从8个减少到4个,标志着2025-04-22 10:52:00 -
【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金川区乡村振兴畜牧产业园:打造奶绵羊特色产业新名片
金川区积极探索发展奶绵羊产业,推动传统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奶绵羊产业成为金川区“独一份”的特色朝阳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4月15日,记者走进金川区乡村振兴畜牧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十数栋钢结构羊舍整齐排列,工人正忙着铺设自动化饮水管道和通风设备。不远处,草料棚已封2025-04-21 16:03:00 -
“五色吉林”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吉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中,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借用五种色彩对吉林的介绍令人印象深刻。黄强表示,要接续描绘吉林“五彩缤纷”的振兴蓝图:“金色吉林”物阜民丰,“银色吉林”独具魅力,“红色吉林”血脉相传,“蓝色吉林”开拓进取,“绿色吉林”生机勃勃。“五色吉林”既形象地勾勒出吉林振兴发2025-04-21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