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黔滇行丨记者手记:多彩大地风采无限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题:记者手记:多彩大地风采无限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张研
巍峨圣洁的雪山,激荡奔腾的江河,静谧清澈的湖泊……祖国大西南的云贵高原,在高空俯瞰如百褶裙般的大美图景。
“多彩贵州”“彩云之南”,绚丽斑斓的土地,曾因久困于贫穷而暗淡,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大山般横亘。新时代脱贫攻坚史诗般的壮阔行进,终使春风染山乡,一跃跨千年。
全国两会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贵大地考察,四天时间,辗转两省四个市州,看多彩大地春潮涌荡、风采无限。
风采之新,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
3月17日下午,贵州黎平的肇兴侗寨,一阵细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山林翠如碧,梯田泛金波,盛开的油菜花连绵成海。
淳朴而热情的侗家人,用最隆重的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歌名叫《布谷催春》,跨越千年的天籁,吹响了侗乡新春的号角。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蝉鸣秋、以风鸣冬,四季轮转,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唱着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歌谣,过上日新月异的生活。青山绿水、传统农耕、民俗风情,“侗乡第一寨”藏在深山,游人纷至沓来。2024年这里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侗家人以田地、山河为舞台,铺展开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图卷。
踏歌之,舞蹈之,畅言之。
村寨主路上,重檐宝塔式的信团鼓楼内,一场火塘边的座谈会,暖意融融。“大家都说说,咱们聊聊家常。”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木横梁上刻着“众志成城”,红红的火苗映红了乡亲们的脸:驻村书记、民宿店主、侗族大歌表演队队长、侗族乐器制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讲述着村寨里的变化,兴高采烈。
幸福的诉说里,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一束光芒都耀人眼目。
“你们都讲得很好。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总书记听了十分欣慰,“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离开村寨时,乡亲们纷纷围拢过来,簇拥着总书记。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深情的《侗歌声声唱给党》,情不自禁地唱起,现场越来越多人都跟着唱了起来。大家依依不舍,一边唱一边用手打着拍子,歌声掌声像波浪一样从鼓楼涌向整个村寨。总书记频频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风采之新,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里。
3月19日,云南丽江,恰逢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天地之间点染成大美水墨。
春雪白如银,山花红胜火。玉龙雪山脚下,一座座智能温室大棚连绵成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入得花的海洋,满目花的精彩。展厅里,“淡妆”“团甜”“雪山”“赤子之心”“红船”……上百种鲜切花争奇斗艳。2024年,云南鲜切花产量206亿枝,相当于可以给全球每人发放2.5枝,中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这里。
温室大棚里,花朵含苞待放,人面花面相映,纳西儿女正在枝叶间培育美丽。总书记同大家亲切交流。
花卉工人和月华正抱着一捧刚摘下的花,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离家很近,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时能达到70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鲜花产业,是“七彩云南”特色产业体系中的鲜明代表。
地表空间的折叠,造就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形成灿烂的“植物花园”。“立体的云南”,14个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
“云南本地产的茶很多,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中药材历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还是橡胶主产区,有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坚果……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寄予厚望。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也是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区位、人文,这片多彩的土地,得天独厚、潜力无限。
风采之新,在古韵日新的脉动里。
金沙江古称丽江,丽江古城因地处金沙江的江湾而得名。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此大转弯,昂首而前,留下“长江第一湾”的壮美弧线。
800多年的古城,聆听过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铜铃,留下了商旅往来的足迹。先民于此不改水道,因势筑房,山城之姿兼具水乡之貌,天人合一的智慧穿越岁月,写满了深深街巷。
走过小石桥,沿着石板路,习近平总书记看民居古朴、商铺林立、游客云集,感受古城的厚重沉淀和热闹繁华。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地处交通要冲,“高原明珠”璀璨溢彩,流传下“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还有“天雨流芳”的崇文重教传统。
木府门口,一座名为“情谊”的雕塑,定格一段民族交往的佳话:江苏江阴人徐霞客当年远游西南,为寻长江之源,溯流来到丽江,与木氏土司结下深情厚谊。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血脉,贯通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
在丽江古城,有感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深叶茂,源浚流长。56个民族,共同书写辉煌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中华文明的星空,每一颗星都熠熠夺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在云南,总书记参观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在贵州,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总书记感叹“侗族文化是很丰厚的”。
丰厚的文化滋养,丰沛的力量源泉。
历史上,这片土地山大沟深,关山难越。如今,高速高铁在云贵高原飞针走线,天堑变通途。从“地无三尺平”迈向“桥梁博物馆”,钢铁巨桥与峡谷风光交相辉映,织就一幅震撼人心的现代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实践,将原本闭塞的山区推到了开放发展的前沿。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西南莽莽群山,见证着我们党来时的筚路蓝缕、难时的拳拳初心。
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瞻望未来:
“从通道转兵到黎平会议,从猴场会议到遵义会议,这是一条红军的生路,一条共产党的生路,这个火种保留下来,才有了我们今天。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雪峰初霁,苍山如海,风光无限。
来源: 新华网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侧记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侧记新华社记者从历史的深处汲取力量,让和平的阳光照耀未来。9月3日中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峥嵘岁月,展2025-09-05 02:23:00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14亿多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九三2025-08-29 19:24:00 -
中俄代表共话“青年教育与发展” 更好守护长江与伏尔加河的未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何春阳第十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重庆举行。8月23日召开的中俄青年教育与发展圆桌会上,两国负责青年、教育、外事工作的代表围绕青年的发展、教育、创业就业、交流合作等话题展开多维度探讨。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副全权代表马什科夫采夫表示,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有142025-08-23 21:44:00 -
全国多地降雨持续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今后7天高温“全勤”
今天(8月21日)起至25日,华北、东北、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将有两轮降雨过程。其中,今明天华北、东北等地有明显降雨,河北、辽宁、吉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则是南方强降雨的集中区域。同时,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是高温最为持久的地区,今后7天高温仍会频繁出现。华北2025-08-21 10:30:00 -
荆江评论:荆州新使命,挺起湖北发展“腰杆子”!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楚天热事)每一座城市,都以其独特风貌和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蓝图中,荆州正以“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加速崛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8月16日,中共荆州市委六届十一2025-08-18 16:43:00 -
(成都世运会)摩托艇——男子动力冲浪板资格赛赛况
当日,2025年成都世运会摩托艇男子动力冲浪板资格赛在成都三岔湖马鞍山赛场举行。8月15日,韩国选手金多温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8月15日,中国选手冯章豪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8月15日,中国选手祖林星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8月15日,中国选手靳舒林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2025-08-15 14:52:00 -
山海回响丨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奈斯:“两山”理念意义不仅在转型,更是一场革命
白鹭轻点湖面、荷花翩然摇曳、竹海随风翻涌……细数着身边美景,75岁的帕特里克·奈斯缓步来到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用中文念出眼前石碑上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次来这里,他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块石碑的由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2025-08-15 07:56:00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10个地标,见证云岭大地永不妥协的抗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云南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连接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更是中缅印抗战的最前沿。80年过去,曾经的战场硝烟虽散,但英气永存。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云南省共有102025-08-11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