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大连 潮涌千帆竞 发展势如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3 07:11:00    

黄海之滨、渤海之畔,辽宁省大连市锚定“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两先区”目标,力争上游、实干笃行,城市建设在数字浪潮中锻造升级,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1.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大连正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砥砺前行。

大连市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而跃,敢闯敢干、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竞逐未来产业,描绘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2024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一系列数据跑出“上扬曲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大连市锚定“两先区”目标,聚焦“六个建设”任务,精准落实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坚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加快推动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走在前、作表率。

向实深耕 向新催发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刀锋到处,船用曲轴0.01毫米的加工精度分毫不差,集控室作为生产区域的“智慧大脑”让产能提升至少10%。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下属的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已跻身世界超大型船用曲轴制造行业前列。2024年,该公司出产大型曲轴近200支,更研制、生产出世界首支、全球最大2.4万标箱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为我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技术突破。

从船台到船坞,机声隆隆,巨轮齐列。2024年,恒力重工开工30艘船,由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交付,实现了在船舶动力领域自主生产的重大突破。该发动机是行业第一批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产品,符合我国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以及国际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造船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大连深耕细作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如今,大连传统优势产业新动能全面激发。2024年,全市产业发展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年新开工项目946个、增长12%,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大盘绿色石化集群、沈大工业母机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0%以上,大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城市。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微电网等领域,实施近40项全钒液流电池工程项目,占钒电池全球市场的60%,电解液材料销售占全球市场的90%。产业千帆竞,发展势如虹。2024年,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成功交付,绿色氢基能源形成完整产业链,“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

大连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勇攀高峰、执着求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石化、船舶、汽车、机床、轨道交通、轴承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奋楫争先、逐浪前行,大连市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的新产业新赛道。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质升级,壮大“1+4”产业规模。围绕氢基能源中心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大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高精尖人才加速集聚,一批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跃升。

平台建设再提速,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10月15日,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城,开启大连科技创新新篇章。英歌石科学城创新实行“管委会+公司”治理模式,大连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英歌石科学城试点。英歌石科学城还集结大连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大连先进光源大型科学设施、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辽宁黄海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大连凌水湾实验室等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于此,首批200多个细分领域实验室(科研团队)、1000余名科研人才确定入驻。

英歌石科学城是大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积极推动创新能力与体系建设,布局建设战略性创新平台,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梯次培育清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连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库,成立工作专班,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积极对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2024年,大连新增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超30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300家。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大连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洁净能源、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产业链科技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脐带塔应用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发射移动平台;辽宁省首颗卫星——大连理工大学研发的大连1号—连理卫星成功发射;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2家单位分别牵头组建辽宁省高端车铣复合机床创新联合体、辽宁省先进储能和绿色氢能创新联合体;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10家单位组建大连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学研联盟;以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龙头组成的高铁轴承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的升级之路。

2024年,大连化物所与恒力石化合作的乙撑胺绿色生产工业装置正式投产,拉动投资达5亿元,预计新增年产值10亿元。大连理工大学鼓励“技术股+现金股”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大连成立4家学科性公司。大连联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连科荟”落地,联动全国科技资源,提高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服务能力……

大连聚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出政策、强中试、优服务,不断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转化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速。目前,全市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36家,市级及以上中试基地达28家。2024年,大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8.7%。

数据来源: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人民日报)

  • 许昌市农科院举办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观摩会 科技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郝占超 吴文彬近日,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优特计划”)优质中药材专项——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在禹州市磨街乡顺利举行。本次观摩会以“推动禹白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省内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
    2025-07-16 16:37:00
  • 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体育类本科批投档最低分

    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体育类本科批(历史学科类)投档最低分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体育类本科批(物理学科类)投档最低分来源: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编辑:王佩璇
    2025-07-15 15:13:00
  • 绿色算力筑基石 人工智能启新篇

    在数字经济加速演进的今天,算力已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7月12日,以“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大会不仅是对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深化实践,更标志着我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这场汇聚政
    2025-07-14 07:55:00
  • 截至去年底上海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筹备进展情况。有记者提问,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个平台,上海浦东新区对于打造人工智能大会生态、打造世界级集群,未来有哪些规划?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浦东已
    2025-07-10 13:44:00
  •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蓉举行 释放198个项目近5300亿元合作机会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受到观展嘉宾热捧。投资项目签约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四川通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德阳数智枢纽基座项目……机遇清单发布合作项目198个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项目52个无人机、空域管理系统等低空经济项目39个天府智算中心等其他
    2025-07-10 08:30:00
  • 历下区将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20家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7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历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志文提到,2025年,历下区将着力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企业,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20家。据赵志文介绍,今年是全
    2025-07-08 14:12:00
  • 纺织行业向“新”向“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证券日报 ■ 朱宝琛提到纺织行业,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不环保”等标签。但事实上,纺织行业早已悄然走上向“新”向“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依托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传统废弃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
    2025-07-07 09:52:00
  • 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章

    中部六省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4的人口数量,创造着1/5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对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战略部署。中部地区后发优势强劲迸发,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如何在更高起点上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
    2025-07-04 0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