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透视公募年报:谁是赢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0:13:00    

随着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它们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经营业绩随之揭晓。

2024年基金年报显示,在市场震荡和基金降费的双重压力下,公募行业承压,大量公司营收下滑。

不过,各家基金公司的悲喜并不相通,2024年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一批头部基金公司凭借丰富多元的产品线和降本增效策略,实现利润优化和快速发展,比如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

反观一大批中小型基金公司,因业务单一,受基金降费影响,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尽管基金降费带来2024年全行业营收业绩的阵痛,但也迫使各家基金公司加速业务转型。比如,易方达、华泰柏瑞、华夏、南方等基金公司“跑马圈地式”抢占指数基金和ETF赛道;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基金背景下,广发基金、工银瑞信、中银基金、兴业基金等债基规模快速增长。

“基金行业分化比较严重,头部效应未来会很明显,中小型基金公司需凭借差异化竞争寻求持续发展。”一位基金经理说。

全行业营收普降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3%。

不过,基金产品规模增长并非齐头并进,2024年公募管理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重新洗牌:一方面,指数基金崛起,债券牛市也催生了债基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主动权益基金在市场震荡下,业绩和规模承压。

基金费率改革对2024年全行业营收造成冲击。基金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基金管理费,随着2023年7月以来费率改革推进以及市场震荡,基金公司2024年全年的管理费有所下降,进而影响了基金全行业的营收业绩。

天相投顾最新数据显示,从基金总管理费来看,随着降费改革的稳步推进,2024年年报前十位基金管理人赚取的总管理费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6.54%。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41家基金管理人披露2024年相关营收数据。总体来看,多数公司营收下滑。

特别是产品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主的基金公司,普遍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2024年经营业绩欠佳的公募机构中,东方红资管、信达澳亚基金、中泰资管、交银施罗德基金、万家基金等业务结构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均较高。

具体来看,据Wind数据计算,2024年末,东方红资管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基+混基,下同)占非货基金比例约六成,中泰资管和信达澳亚基金的这一数据均超过40%,交银施罗德基金、万家基金则大约在25%左右。

业内认为,这几家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下滑,主要受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以及基金降费影响。

事实上,在经历3年的股市震荡之后,市场上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明显缩水,不过,2024年“924行情”带动股市回暖,并推动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上涨,但是“回本杀”下,大量投资人选择了“越涨越卖”,导致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持续萎缩。

一边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另一边是主动权益基金2023年开启降费改革,最终导致大量基金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受到冲击,尤其是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比如东方红资管、中泰资管、信达澳亚基金、万家基金等。

大基金公司的增长利器

总体来看,头部基金公司凭借更全面的资产工具箱和丰富多元化的产品线布局,在2024年整体经营业绩变动幅度不大,除个别公司之外,它们的净利润没有明显下降,甚至不少大公司在调整产品线和“降本增效”后,反而出现了利润增长,比如易方达、华夏、南方、广发、汇添富、华泰柏瑞、大成等基金公司。

其中,易方达基金由于基金管理规模大,总管理费连续3年排名第一。但是,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其近三年的总管理费也在以10亿元级别的规模逐步下降,2022年总管理费为101.51亿元,2023年为92.74亿元,2024年为82.18亿元。

2024年易方达基金以全年营收121亿元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地位,但与第二名华夏基金之间的差距由2023年的51.74亿元缩小至2024年的40.78亿元。

不过,两者之间净利润的差距却在扩大,由2023年的13.69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20.78亿元。2024年,易方达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华夏基金则为7.20%。这方面来看,易方达的优势地位在扩大。

事实上,基金业老大和老二选择了不同路线。

易方达基金选择的是一条均衡发展路线,旗下指数基金、固收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24年易方达的债券基金、指数基金均获得长足发展,抵消了主动权益基金降费和规模萎缩带来的冲击。

而华夏基金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ETF业务爆发式增长。华夏基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为2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7.20%,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华夏基金的管理规模达1.70万亿元,较2023年年底大幅增加36%。其中,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为6586亿元,行业排名第一,较2023年年底增幅近六成。同时,华夏基金旗下指数基金规模也由2023年底的4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7070亿元,同比也增长近六成。

事实上,指数基金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大基金公司穿越2024年震荡市的利器之一。

多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规模已占公司非货规模50%以上,包括易方达、华夏、南方、华泰柏瑞、华宝基金等,尤其是华泰柏瑞基金,指数基金规模已占公司非货规模85.53%。其中,仅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在去年底就达到3596亿元,以此计算,该基金一年管理费超5亿元。

不过,2024年,对基金公司规模贡献最大的还是债基。

以广发基金为例,2024年营收72.6亿元,同比下降5.0%;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2.6%。

广发基金并非个案,以兴业基金为例,2024年非货基金管理规模22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增量全部来自债券基金贡献的30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基金公司在降费和市场震荡双重影响下,“增规模不增收入”。比如,尽管广发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2024年增长近20%,但管理费收入却减少约一成。

部分头部基金公司在2024年交出不错的成绩单。比如,南方基金营业收入75.23亿元,同比增长11.59%;净利润23.51亿元,同比增长16.89%。

也有头部基金公司2024年净利润下滑,比如,招商基金下滑5.9%,富国基金下降3.47%,主要是受累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缩水。

中小基金公司的突围之路

2024年,多数中小型基金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较严重。

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业务单一,它们主要布局债基或主动权益基金,因此受市场冲击和基金降费影响较大。

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一边遭遇规模下降,一边遭遇降费,大量中小型基金公司净利润下滑,尤其是主动权益业务布局较多的基金公司。

不过,各家中小基金公司面对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的经营业绩降幅明显。比如,中邮基金2024年公司的净利润为599万元,较2023年的7128万元大幅下降,降幅约93%,主因是子公司首誉光控全年亏损5368万元。

也有的公司凭借降本增效等策略实现逆袭。比如,红塔红土基金在2024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红塔红土基金总资产7.4亿元,净资产5.4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318.13万元,净利润176.51万元。这主要得益于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变革,通过精简机构、规范管理等降本增效措施,稳定公司经营基本盘。

也有中小型基金公司选择差异化路线。比如,中金基金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约170%。2024年末,中金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规模约2073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该公司选择大力发展REITs业务。

展望未来,信达澳亚基金表示,此前持续推动固收+、货币、量化布局。未来,还将坚定推进“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将“固收”及“固收+”业务线打造成继权益业务后的另一业务支柱,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对于2024年基金经营业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现在基金行业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行业龙头公司产品类型比较丰富,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所以收入和利润增长都不错,但是中小基金则产品比较单一,或者是产品总规模比较小,所以去年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出现下降,加上降管理费等原因,使得中小基金公司相对比较困难。”

杨德龙认为,中小基金想突围需要不断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提高基金产品的业绩,通过灵活的机制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并通过回馈投资者来获得好的回报。

对此,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表示,公募行业未来会维持头部效应显著的格局,而中小型基金公司需凭借差异化竞争寻求持续发展。

他建议,基金公司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比如,可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重视基民投顾服务和投资体验,增强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员工履历造假,公司能直接解雇吗?

    找工作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写简历这薄薄一页纸可是咱求职的敲门砖简历上:能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只想按时上下班,拒绝加班这种适度优化,懂的都懂~但是优化≠造假有的求职者为了让自己顺利拿到offer写简历时“无中生有”“虚假包装”这种情况被公司发现后公司能否将其解雇?一起来
    2025-07-28 14:13:00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
    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
    2025-07-26 21:33:00
  • 科创板开市6周年 589家公司交出高科技自立自强“硬核”答卷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编者按/ 6年光阴,从25家到589家,从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到高科技创新发展“示范田”,科创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从追赶到引领,让科技的火光点亮产业的星河,在这片“试验田”上,科创板始终引领制度创新,科创板企业家们用一次次技术突破谱写中国科技创新的新
    2025-07-26 03:17: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
    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
    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
    2025-07-23 15:31:00
  •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按照要求发力支持“三农”?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
    2025-07-21 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