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华视点聚焦315: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6 17:53:00    

通信套餐“免费升级”“限时优惠”……这些被消费者视为优惠的广告,不知不觉中却暗藏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现象依然存在。

花样百出 套路多多

近年来,不少人反映,会不时接到自称是运营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或称能免费升级服务,或说能降低资费……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

不久前,某运营商营销专线给广东东莞王女士打电话,说可将她99元的套餐改成39元,并给王女士发了一条短信,让其出示验证码。

“我在给官方客服打电话确认来电号码为官方号码后,把验证码给了来电客服。”王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发现验证码短信内容和降低套餐资费不一致,她再三与客服确认,客服说“只是系统问题”。

几分钟后,王女士却收到开通6元增值服务的短信提醒,她再次打电话确认,客服却告诉她,她名下账户套餐并未更改,只是开通了增值服务。

——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

江苏常州汤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接到某运营商官方营销电话,被告知此前她购买的套餐优惠即将失效,如果不从60元升级到89元套餐,下月价格将回到套餐优惠前的每月219元。

汤女士同意了“升级”,稍后她再次咨询运营商官方客服时,却被告知其实她之前60元的优惠套餐可自动延续。但此时,她已收到89元套餐办理成功的短信,套餐将于下个月生效。经拨打客服电话交涉,汤女士终于改回60元套餐。

——声称“免费”,实则扣费。

去年12月,广州的谢先生接到某运营商客服电话,对方称将其4G套餐升级为5G,可免费获得20G通用流量包。谢先生多次确认免费后提供验证码开通。

但今年1月,其话费账单额外新增20元流量包费用。谢先生投诉后,运营商客服第一次回电称“沟通误会”,愿退20元资费;第二次回电退款到账,坚称“误会”,提出补偿50元话费。

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营销人员在电话里常使用“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模糊话术或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却对限制性条款闪烁其词,消费者容易被误导。消费者在办理后才发现,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但此时已无法轻易取消。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运营商营销相关投诉达800多条,消费者对于“电话诱导消费和霸王条款”等方面投诉较多。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服务领域消费维权报告》显示,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成为最令消费者糟心的问题之一。

营销电话缘何“变味”

记者从运营商内部人士获悉,运营商营销渠道一般分直销渠道、代理渠道、电商平台等几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经营压力逐步传导至这些营销渠道。

近日,记者来到西部省份两家通信服务公司的呼叫运营中心进行暗访,发现一些“授权代理商”为追求效益,将营销成功率与业务人员收入挂钩。

“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运营商官方号码推销宽带、流量等业务。”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电话营销工作薪资构成为“底薪+提成”。

“比如客户现有套餐是每月19元,成功把套餐转化成39元,中间差额20元,就累计20积分。”该员工说,客服每月综合薪资在4000至8000元不等,如连续两个月未达2000积分,员工将面临被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代理渠道中,营销人员通过各类话术想办法“套路”用户,一些人会专门针对老年群体。

“想要业绩就要昧良心。”河南某代理公司前电话营销员小玲告诉记者,一些业绩好的员工专门忽悠老人:反复强调其每月消费较多,声称“我们能把价格降下来,能省不少钱”,并手把手教老人提取开通新增服务的验证码。“有的骨干一天出30单,一半以上是老人。”小玲说。

另一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电话客服要按照“开场白-业务介绍-确认下单-下发短信-温馨提示”流程执行外呼工作,在客户已确认下单意愿、官号发送业务办理短信后,客服才会“温馨提示”违约金等重要条款信息;该负责人要求客服人员不得主动引导客户产生升级投诉,“90%的客户都没有投诉的意识”。

记者调查发现,与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相比,电话营销更易“埋坑”,口头合同取证难度大、证据认定复杂,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运营商推销人员在推销电话中以免费试用、免费升级、免费赠送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最低消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等不正当营销问题突出。

规范经营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

针对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多次出台规定。

2018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片面夸大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宣传。

“运营商授权第三方公司开展营销活动,需对其行为负责。”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运营商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勇认为,通信营销电话乱象应引起重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填补营销规制漏洞。

“治理这一屡禁不绝的行业‘顽疾’,应直击病因。”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除加强通信运营商的管理外,还需从源头上推动企业采用更加合法、合规的营销方式。

陈音江表示,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口头订立合同,但合同的内容需要双方充分知情并同意。如果通过隐藏条款、模糊话术等误导消费者签订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培建议,消费者在接到营销电话时,应尽量保留通话录音、短信记录,同时仔细了解营销项目具体内容和合同条款。如遇不合理收费或强制消费,可及时向工信部投诉平台、消费者组织等渠道投诉,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除加强监管外,运营商还应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质量,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欧卫安表示,运营商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以更高质量的产品主动“赢”得市场。(来源:新华社)

  • 警惕!天津已有人中招,警方紧急提醒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这时候突然收到消息称,可以领取“高温补贴”,是不是瞬间感觉“清凉”了几分?天津反诈民警提示,遇到此类情况千万别着急操作,以免陷入骗子设下的陷阱。真实案例企业微信群7人被骗7月22日,本市某公司内部钉钉工作群突然弹出一条醒目消息。消息内容为:“关于7月在工‘夏季酷暑降温’发放的通知!
    2025-07-26 12:47:00
  • 记者探访6名学生选矿厂遇难事故涉事公司:相关负责人正配合调查工作

    央视新闻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后不幸遇难,另有1名老师受伤。总台记者25日下午再次来到事故企业,见到了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分管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副总经理赵春波,他告诉
    2025-07-25 20:04:00
  • 辛巴卫生巾品牌被曝含致癌物,市监局回应:产品符合旧国标,新国标实施后未生产,硫脲含量问题还需研判

    近日,辛巴创办的辛选集团旗下“棉密码”卫生巾因被检出超高含量硫脲引发质疑。据新京报报道,多位消费者称疑似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关联病症。“棉密码”卫生巾是辛选集团独资控股的广东棉密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其生产厂商为广东伊美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月25日,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回应九派财经记者
    2025-07-25 18:44:00
  • 捷豹路虎荣膺J.D. Power榜首,新现代豪华体验将成为核心前进动力

    2025年7月24日,上海—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 | 君迪今日正式发布2025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SM(SSI),这是J.D. Power连续第26年发布这一研究,该研究重点评测了拥车期为2至6个月的燃油车新车车主对购车体验的整体满意度。销售服务满意度由购车客户满
    2025-07-25 16:26:00
  • 紧急提醒:这种常用快递“代收点”,其实是违法的!很多人都在这么干……

    最近,有不少网友晒出截图,快递员将快递放进消火栓箱后,显示快递被“消火栓”代签收了。其实,这种行为存在安全风险,更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吗?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大型社区看到,消火栓箱里的消防水带上放着快递。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小区,记者发现情况更严重,消火栓箱里
    2025-07-23 09:48:00
  • 靓家居宣布停止经营!有门店称“非常突然”,相关部门已介入

    7月21日,风波中的靓家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其相关公司已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经营,要求各债权人前往对应公司联络点登记债权,公告落款日期为7月20日。21日晚,靓家居佛山一门店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门店已无人员办公,对于公司突发停止经营他也感到非常突然,目前留下来帮助公司处
    2025-07-21 22:39:00
  • 全国高温预警频发,贵州乌蒙大草原18℃清凉出圈

    当全国多个气象站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时,贵州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的实时温度计定格在18℃。7月19日至20日,“清爽有度 多彩贵州”2025西南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乌蒙大草原。乌蒙大草原全景乌蒙大草原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海拔在2000米至2880多米之间,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18℃左右,体感凉爽舒适,是名副其实的
    2025-07-21 14:48:00
  • 新国标来了!多款下架,你的电动自行车还能上路吗?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受此影响,近日,有电动自行车品牌下架电商平台所有产品,许多品牌的线下门店也在“清存量”。未售完的存量旧国标车会如何处理?新标准实施后,销售者手里的旧国标车需要更换吗?多款电动自行车线上下架线下售卖清存量记者
    2025-07-20 1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