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接棒,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编者按
青年与城市,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上海连续5年打造的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推出务实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让这座城成为青年创新创造“不落幕的舞台”。
从“科创先锋”榜样引领,到市区联动打造“满天星斗”矩阵;从青年科创嘉年华架起“伯乐相马”桥梁,到全社会协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上海正以最大诚意、最实举措将“支持青年挑大梁”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生动实践,让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本报今起推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系列报道,将视角投向创新驱动的新生代,看青春与机遇碰撞、梦想与城市共荣,在创新热潮中共闯未来。

和“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的许多年轻人一样,90后戴国浩留板寸,水龙头下一把水就能洗干净,好打理;背双肩包,包里随时带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环境也很简单,和外界对于“大模型”的热烈讨论形成对比的,是一人一台电脑各司其职的安静。
但他相信,简单就是力量。找准一个突破口后,全力以赴,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保持专注定力,心无旁骛。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他所在的企业成立两年,已发展成为国内AI算力基础设施头部公司,团队规模超200人,核心技术接入10余种芯片,服务全国20余个省区市。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倘若把人工智能比作火箭,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导航系统,算力就是引擎。他们的突破口,就是构建一朵“异构云”,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芯片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降低行业对单一国际芯片品牌的依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尽管技术充满不确定性,戴国浩没想过放弃,“这个事儿一定要有人做”。
今年2月下旬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模速空间”、无问芯穹和上海仪电集团牵头推出国内首个“算力生态超市”——“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助力算力资源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戴国浩是其中一个缩影。企业的年轻人,正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让算力像电力一样便捷地用起来,赋能千行百业”。

0.8+0.8>2
今年3月,戴国浩参与的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可重构计算领域顶级会议——FPGA 2025将最佳论文颁发给了无问芯穹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提出的视频生成大模型推理IP工作FlightVGM,这是FPGA会议首次将该奖项授予完全由中国科研团队主导的研究工作,打破亚洲国家团队零纪录。
该系统首次在可重构逻辑集成电路(FPGA)上实现了高效推理,性能比英伟达的RTX 3090 GPU高出30%,能效比高出4.5倍。当下,成果已经被集成到无问芯穹自研的大模型推理IP中,正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验证,有望为视频生成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创新往往产生于学科的缝隙。

戴国浩说自己是个“非常交叉”的人。个人身份是学术和产业的交叉,从事领域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的交叉。“原来两拨人可能是分开的,人工智能从业者不知道芯片在做什么事情,做芯片的人不知道人工智能在发生什么。”他说,无问芯穹正在做的,就是在算法和芯片之间架一座桥,打开更多可能性。“最原始的创新是不可预估的,但我们可以预估一件事情如何做到80分。所以我们说去做到0.8+0.8>2的效果。”
无问芯穹本身就是产学交叉的产物。创始团队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教授推动成立。清华电子工程系又被称为“无”系,得名于1989年前的旧称——“无线电工程系”,并沿用至今。企业名意为“无问AI,释放无穹算力”。
汪玉是戴国浩的博士生导师。2016年,汪玉带领团队以产学研转化方式,由学校IP作价入股成立一家芯片公司。两年半时间,他们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部署在一些嵌入式设备上,并且在2018年成功转让。
“老师常说,工科的价值在于从‘顶天的书架’走向‘立地的货架’。”这给戴国浩很大启发:“这或许是高校老师做知识产权转化并且成功退出的全国首例,对于后续整体高校的知识产权转化和产学研体制的建设,很有意义。”
戴国浩欣喜于自己参与研发的场景落地,哪怕这是10年的厚积薄发。在终端设备上,资源受限是主要挑战,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电量和存储空间有限。无问芯穹团队通过优化大模型的推理机制,采用预测机制和采样方法,将词表大小从3万个减少到10个以下,从而简化了分类问题,显著提升了推理速度。这一技术已在联想等厂商的量产产品中得到应用,实现了70%以上的推理加速。
“可以喘气,但不能停”
戴国浩有夜跑的习惯。每天大约5公里的步程,能把很多杂乱的事情理顺。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迭代以天、甚至半天为单位。放眼大环境,囿于国际主流芯片的基础软件生态壁垒,国产芯片难以被优先使用。
戴国浩常感到时不我待。
没有可借鉴的样本,就得打破壁垒创新。做科研,失败常有,但“搞技术要和跑步一样——可以喘气,但不能停”,这句话或许正是戴国浩团队的注脚:在算法与芯片的无人区,他们以交叉创新为桥,以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为锚,在中国算力的浪花中踏出自己的节奏。

记者走进位于“模速空间”的无问芯穹办公室,几十张笑容明媚的青春脸庞拼成了一面色彩明丽的照片墙。工位的桌上散落着咖啡杯,一些还有手办和乐高。公共区域有懒人沙发。柔性化的工作氛围,成为这家年轻科技型企业的一个生动剖面。一次次硬核迭代的背后,需要的是灵活敏捷的创新——没有前路可借鉴,更需要给予人才容错机制,鼓励开放多元的创造力,在宽松柔性的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希望无问芯穹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只希望这家公司成功,我更希望这个公司里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戴国浩说。他也将产业实践中的经验和前沿知识带入课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产业实践,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年轻一代接棒,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编者按青年与城市,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上海连续5年打造的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推出务实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让这座城成为青年创新创造“不落幕的舞台”。从“科创先锋”榜样引领,到市区联动打造“满天星斗”矩阵;从青年科创嘉年华架起“伯乐相马”桥梁,到全社会协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上海2025-05-02 10:34:00 -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名单出炉!税务系统1集体、13人受表彰!
【来源:中国税务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国家税务总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税务局青年集体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闫匡民等13人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来源:共青团中央责任编辑:于燕 (010)61930093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025-04-30 18:41:00 -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加强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2025-04-30 17:14:00 -
齐向东:大模型应用面临三重安全挑战
中新网福州4月30日电 (记者 刘育英)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层出不穷的新兴场景,充分展现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无限生产力、创造力。但新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模型应用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小数据”安全问题。传统大数据存在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2025-04-30 10:16:00 -
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结核病防治知识提升行动百千万志愿者团队被省疾控中心表彰为“优秀志愿宣传团队”
4月26日,从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卫生院传出喜讯:该镇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被获得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彰奖励。对2024年度“江苏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提升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团队和志愿者个人进行了表彰,据了解,全市100多个团队中仅3个团队获此殊荣。自“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2025-04-26 12:00:00 -
清华大学青年赴联合国青年论坛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工作
中国日报纽约4月25日电(记者 张旻璐)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青年论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论坛以“青年走在前沿:利用科学和社会包容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的青年代表共聚一堂。清华大学10位师生应邀出席,深入参与多场主题讨论,并主办边会,展现中国2025-04-26 11:41:00 -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保护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报新闻记者 魏现芳 秦建瓴 济南报道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做客大众网·海报新闻演播室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共同推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主题访谈节目。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做客大众网·海报新闻演播室,2025-04-26 09:08:00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范式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成功实践
4月17日上午,“主流媒体福州大学城巡礼”活动走进福建师范大学。该校探索形成的地理学研究范式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成功实践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2000年,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自2001年起,福建师范大学“水土流失治理”研究团队扎根革命老区长汀20余年,先后有2025-04-23 1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