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华商基金“双十”基金经理周海栋宣布离职,难摆脱明星基金经理依赖 |基金合规与人事变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18: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

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周海栋的离任消息终于落定。

3月12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周海栋已因个人原因离任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据悉,当前周海栋在华商基金已无在管产品,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周海栋是华商基金任职时间最久的权益基金经理,也是唯一的“双十”基金经理。不过过去一年来,关于其将离任的传闻已在市场发酵多时。

事实上,在今年1月,多位渠道人士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了周海栋即将离职的消息。春节前夕披露的2024年四季报显示,不尽人意的业绩表现,已经让资金在数月前就已从这一“老将”管理的产品中流失。

公开信息显示,周海栋此前管理的基金将由孙蔚、崔志鹏、童立、余懿、张明昕、王毅文、张晓、张文龙等多位基金经理接任。

去年四季度已有50亿元资金“出走”

作为公司的投研骨干,周海栋曾于华商基金工作近15年之久。公开信息显示,周海栋曾先后于上海慧旭药物研究所、上海拓引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担任研究员。2010年5月,周海栋加入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发展部行业研究员、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

2014年5月,周海栋开始管理华商策略精选,正式成为基金经理。

截至此次离任,周海栋还担任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负责对公司权益团队的管理。

无论从规模和业绩来看,周海栋都无疑是华商基金权益投资的支柱型人物。

截至2024年年末,华商基金股票型、混合型产品总规模为481.58亿元。而同期,周海栋个人的最新管理规模达到293.47亿元,占公司股票型、混合型产品总规模的比重超六成。

周海栋也是华商基金唯一的“双十”权益基金经理,即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市场共有3949位公募基金经理,而其中“双十”权益基金经理仅有39人。

作为代表作的华商新趋势优选,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且过往业绩长期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5月14日周海栋开始管理华商新趋势优选以来,产品迄今涨幅达327.9%,年化收益率16.2%,在同类排名中居首。

稳定、绩优的业绩表现,让周海栋在公募市场中名噪一时。不过2024年以来,周海栋的基金管理能力却开始显得日益疲软。例如华商新趋势优选便在年内首次出现了成立以来单年度未能跑赢业绩基准的情况——数据显示,基金在2024年取得的总收益率为7.34%,而同期业绩基准为12.88%。

在去年四季度,周海栋所管理的6只基金的同类排名更是均在市场后50%,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4%不等。

发展近20年 仍难摆脱明星基金经理依赖

或许是为了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在公告周海栋离任的同日,华商基金同时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华商基金主动管理投资能力的信心,公司已于同日运用固有资金自购了多只周海栋卸任的基金,合计金额2000万元。

然而在近期相关产品流失的规模面前,2000万元依旧显得杯水车薪。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周海栋的总管理规模便已从同年三季度的342.34亿元下滑至293.47亿元,缩水近50亿元,是其任职历史上管理规模环比下滑最大的一个季度。

在一些投资者社区中,也有部分基民曾于近期表示,如果周海栋卸任,自己将不会再持有相关产品。从去年中报的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在周海栋所管产品中的占比约40%-90%。

事实上,放眼华商基金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这已不是公司第一次陷入人才“失守”的困局。2015-2018年,权益投资“五虎将”的相继出走,便曾让公司一度规模滑坡。

直到一批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崭露头角,在2018年以后的6年中,华商基金得以重返规模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华商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为1363.7亿元。

不过区别于先前三年每年300亿元左右的规模增长,公司在2024年的规模同比仅增长了不足100亿元,增速又有所放缓。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公司年内高管团队与投研团队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对投研稳定性和产品表现有所掣肘。

2024年6月22日,华商基金原董事长陈牧因退休换届离任, 公司新董事长由华龙总裁苏金奎兼任,任职日期为2024年6月21日。

同期,华商基金又一次陷入了人才难留的困境,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基金经理的变动,包含高兵对代表作的卸任、吴昊的离职等。

此次周海栋的离任,更是让华商基金失去了最坚实的“台柱”。

近年来,监管持续强调公募基金业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但不难看出,尽管发展20年、历经一轮规模浮沉,如今的华商基金依然难以摆脱对少数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在明星光环消散后,这家老牌公募将如何发力,仍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员工履历造假,公司能直接解雇吗?

    找工作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写简历这薄薄一页纸可是咱求职的敲门砖简历上:能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只想按时上下班,拒绝加班这种适度优化,懂的都懂~但是优化≠造假有的求职者为了让自己顺利拿到offer写简历时“无中生有”“虚假包装”这种情况被公司发现后公司能否将其解雇?一起来
    2025-07-28 14:13:00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
    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
    2025-07-26 21:33:00
  • 科创板开市6周年 589家公司交出高科技自立自强“硬核”答卷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编者按/ 6年光阴,从25家到589家,从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到高科技创新发展“示范田”,科创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从追赶到引领,让科技的火光点亮产业的星河,在这片“试验田”上,科创板始终引领制度创新,科创板企业家们用一次次技术突破谱写中国科技创新的新
    2025-07-26 03:17: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
    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
    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
    2025-07-23 15:31:00
  •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按照要求发力支持“三农”?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
    2025-07-21 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