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震后120小时 救援奇迹如何发生?专访中国救援队队长
缅甸当地时间4月2日17时,在缅甸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会同其他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成功营救出一名52岁男性,此前他已经被困超过120小时,这也是中国救援队在抵达缅甸地震灾区后成功营救的第五名被困人员。
缅甸当地时间4月3日19时,利用救援间隙,《面对面》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采访了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
记者:你参与过很多次国外的地震救援,你觉得这次缅甸地震和以往参与的地震救援有什么不同,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赵明:现在的温度稍好一点,前两天最高温度大概42℃、43℃,在这个情况下,如何保持我们队员的战斗力,如何保持我们尽量减少受到高温,中暑以及防疫情,这方面压力非常大。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你们救援的身影还是穿着非常厚重的救援服,怎么解决防止中暑的问题?
赵明:穿救援服这是必须的,因为在倒塌建筑里头特别是狭窄空间里面,这是对人的保护,现场没有办法,现场也不可能有其他降温措施。
记者:完全要靠自己的毅力来坚持了。
赵明:主要靠毅力坚持,而且经过训练,一般人受不了的,以前我们在印尼地震海啸以及巴基斯坦也都经历过高温,所以我们带齐了一些必用的药品,以及一些器材,同时在当地积极想办法。我想我们的行动也感染了当地的群众,他们自发给我们送一些饮品,给我们送来了不少电风扇,当然我们还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现在在地震现场,腐烂发出的气味非常重,所以我们要求这些队伍在撤出现场前要进行消杀,回来以后也要进行一次消杀,而且队伍的营地一天至少两次消杀,这样来确保我们队员的身心健康。

北京时间2025年3月28日14时,缅甸中部发生强震,该国曼德勒省、实皆省、内比都等地受灾严重。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赴缅甸实施国际救援。北京时间3月29日上午,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乘国航包机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缅甸灾区。
记者:当时在地震发生之后,用了多长时间准备赶到缅甸?
赵明:时间还是非常短的,实际上这次非常巧,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我还在国外。我是到了机关之后,三个小时赶到机场,随飞机而走。但是我们队伍和国家的机制反应非常快。队伍经过多次锤炼,物资、人员都是模块化,迅速调整,有关的部委第一时间召开了部际协调会,各个部门主动密切开展这个行动。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到达缅甸之后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和国际上一种密切的合作是吗?
赵明:这次说来也巧,我们来的时候,因为我们的驻缅甸大使和驻曼德勒的领事刚好在国内,跟我们同一架包机过来,所以我们事先有很好沟通,所以我们这次来,就是两个需要协调,我们紧紧依靠我们的使馆、领馆,以及当地的华人华侨,还有当地的政府。
记者:整个救援的过程中,余震是不断的是吗?
赵明:时常会发生。

历经3000多公里飞行和20多个小时车程,中国救援队于当地时间3月30日17时抵达受灾严重的缅甸曼德勒市。
记者:当你们到达救援的地点之后,开展的第一个救援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赵明:这个是我们的一支志愿者队伍,比较轻便,没有重型设备,他们先到,当得知我们这支重型队伍,国家的队伍已经到达以后,很快就通知我们,而且给我手写了一封鸡毛信。
记者:信上怎么说?
赵明:信上说我这已经确认有一个幸存者,希望你们赶紧派队伍来,我们立刻派出了队伍,随这位送信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记者:也就是说到达之后,根本来不及休整,就投入到了救援。
赵明:没有休整,我们从来在国际的救援里面,到达了就两件事,第一个派出队伍前往搜索,另外一部分人就是要找营地,搭建我们营地里的帐篷设施,一般来讲头一晚上是很难睡觉的,绝大多数人是不睡觉。

根据志愿者提供的信息,中国救援队队员立即赶到曼德勒市长城饭店救援点,对幸存者展开营救。

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现在是缅甸时间晚上的七点半,我们跟随中国救援队的先遣队来到了当地被称为长城饭店的地方,通过现场我们看到,受这次强震的影响,这栋酒店有一半的面积都出现了严重倾斜,而且特别是底层,出现了粉碎性坍塌。
李广耐:我们先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确定生命的位置,确定以后我们开始打通,进入楼内的通道。打通以后,我们再往里边进,奔着这个位置,听到了被困者呼救的声音,这是一个女同志。
记者:当时她的意识怎么样,清醒吗?

李广耐:很清醒,声音也很清晰,通过声音判断她的准确位置,判断完以后马上确定救援的方案,首先是从上向下破拆,救援。

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在3月31日当地时间凌晨的零点四十分,我们现在是在曼德勒市的长城饭店救援点,在现场我们看到,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中国救援队是在这片废墟中成功营救出一名女性,目前她的生命体征良好,此前她在这里被困超过60个小时,这也是中国救援队抵达受灾最严重的曼德勒市成功营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结束在曼德勒市长城饭店的营救任务后,中国救援队立即转战到附近的天空公寓救援点,与此前已经到达这里的中国公羊救援队一起,连夜展开救援。
赵明:这次有个特殊的情况,大家知道这里很热,白天我们要干,夜晚我们更要干:
1.因为夜晚指战员不出汗,能坚持长一点,效率高一点;
2.夜间比较安静,被压埋的人如果还活着,他本能会发出一些声响。
赵明:所以夜间也要干,基本上来讲,我们队员休息完全是没有规律的。

中国救援队获知有一名儿童和一名孕妇两名幸存者被埋压在天空公寓C座废墟之中的消息,她们已经被困超过60个小时,但因为现场坍塌严重,救援难度极大。
记者:天空公寓严重到什么程度?

李广耐:天空公寓分A、B、C、D四座,共11层,其中A座下沉式塌陷,B、C、D座完全是叠饼式坍塌,人员埋压也很多,具体数字我们也不详。
记者:当时得到的信息,幸存者大概是什么样的状况?

李广耐:我们救助第二名、第三名生还者的时候,他的位置是在C座,叠饼式坍塌的C座,到场以后,根据家属说的方向,救援队员上到楼顶,上到楼顶用雷达生命探测仪没有探到,我们就采取了全场静默,所有救援行动采取用石头敲打楼板来传递声音,看看被困者有没有回音。我们连续敲打,里边传出了敲打的回音,通过声音,我们迅速锁定大概的位置。
李广耐:根据现场专家的评估,我们采取由上向下破拆的方法进行救援,紧接着第一层楼板打通以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全场静默,静默以后,又开始敲打,里边声音是越来越清晰,我们认为这个生存者状态应该是很好,我们快速进行破拆,第二层楼板向下,破拆完第二层以后,我们开始第三次静默,这时候里边声音越来越清晰。

在同时展开对被困小女孩和孕妇营救的过程中,中国救援队获知在天空公寓A座发现一名29岁女性幸存者的消息,立即调遣兵力前往营救。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栋建筑原本有11层楼高,地震发生之后底下发生了下沉式的坍塌,只留下了原本上层的6层建筑。
救援期间,余震不断发生。

救援队员:感觉到楼体明显晃动了一下,我们就赶紧撤出来了。
记者:除了晃动,有东西掉吗?
救援队员:有东西掉落,有碎的石头。

这是中国救援队抵达缅甸地震灾区之后全员投入战斗的不眠之夜,冒着余震的风险,救援队员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凌晨5点37分,被埋压在天空公寓C座的5岁小女孩首先被救出,她被发现时,正恐惧地蜷缩在衣柜夹角,用玩具熊护住头部。

记者:应该是刚受过惊吓,那样的状态对于你们救援队员,当时需要做什么特别的措施吗?
李广耐:我们救援队员把她抱出来,抱到安全的地面,一直都是抱着她。

也就在5岁小女孩被救出的一个小时之后,被埋压在同一片废墟的孕妇被成功救出,她已经有26周的身孕。

又过了一小时后,被困在天空公寓A座的29岁女孩也被成功救出。地震发生时,她被困在六楼断梁下,被困的65个小时里,她曾用手机闪光灯制造求救信号,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求生过程。
记者:现在黄金救援时间过去之后,中国救援队接下来的任务还有什么?
赵明:首先我们还是要持续救援,因为会有些奇迹,一旦发现有生命迹象,用更快速度救援,当然随着灾区搜寻到幸存者的可能性频率下降,我们队伍可以辅助当地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我们今天已经正式在当地政府的许可下,在设点进行门诊,开了一个小的点在大街上,我们的地震工程专家可以给一些建筑进行应急评估。

截至北京时间4月2日24时,中国救援队自抵达缅甸地震灾区后成功参与营救出5名幸存者,包括中国救援队在内的中国救援力量共成功营救出9名幸存者。

记者:在这样惨烈的灾情面前,作为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你们冲在一线,一直在你们背后支撑的力量是什么?
李广耐:其实就是一个信念,我们来了,就是能够救更多生命。
赵明:我觉得生命无价,大爱无疆,也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必须完成。
制片人丨刘斌 王惠东
记者丨古兵
策划丨孟克
编导丨王惠东
总台记者丨刘京 张腾飞 黄达 唐国荣 聂继承 韩文旸 冯骏 张文德
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 高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小丽逛菜场|无人在意的角落,昔日顶流小龙虾降价至“百元5斤”
扬子晚报网4月28日讯(记者 刘丽媛)一顿“啤酒小龙虾”,是否依然是你和朋友们春末夏初的默契约定?记者探访南京市场发现,昔日夜宵顶流小龙虾这两年人气明显下降,5月将近,小龙虾进入上市旺季,但活虾、小龙虾外卖和龙虾店热度都一般。 “太卷啦,68元三斤!”前几天,茶南一家老牌龙虾小馆打出了每斤虾不到232025-04-28 21:30:00 -
病毒传染性强,严重或致死,钟南山院士提醒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期有所回升主要受影响人群是14岁及以下儿童近日钟南山在节目《名医说》中提醒婴幼儿时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喘息、气道狭窄等变化长大后长期存在严重时还可导致肺炎、呼吸衰竭、脑炎等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呼2025-04-28 06:24:00 -
慎海雄:对美国影片、好莱坞影片的反制,不是针对美国电影人的
综合华文媒体报道,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CNBC、欧洲新闻台等全球100余家媒体主要负责人出席。论坛上,分管电影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近期中国对美国影片、好莱坞影片的反制,是2025-04-27 00:14:00 -
港股“爱喝茶”!又将诞生一家IPO
近日,新式茶饮品牌沪上阿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沪上阿姨也是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后,港股市场上的第5家新式茶饮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式茶饮品牌一直有着上市就破发的“魔咒”,但随着蜜雪冰城的上市,“魔咒”已不存在,同时古茗和蜜雪冰城的股价表现都极为抢眼。因此,沪上阿姨本2025-04-26 20:32:00 -
美司法部放宽针对媒体泄密案的调查权限
当地时间4月25日,路透社援引一份备忘录称,美国司法部放宽了针对媒体泄密案的调查权限,允许检方更便捷地传唤记者配合调查、调取记录,此举推翻了拜登政府时期的相关政策。备忘录中详细列出的新规允许刑事调查中的检察官使用传票、法院命令和搜查令,强制要求“新闻媒体成员提供与其相关的信息和证词”。总检察长帕姆·2025-04-26 17:01:00 -
史料交错而成的穆旦形象及周边——读易彬《幻想底尽头:穆旦传》
作者: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易彬这部厚达六百多页的穆旦传,让人期待已久。十几年前,他的穆旦三书(《穆旦年谱》《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穆旦评传》)相继推出,就极大推动了穆旦研究的历史化进程。新版的传记和年谱,又吸纳了近年来穆旦史料挖掘、整理方面许多最新的成果,规模更宏阔、内容也更丰赡,无疑将2025-04-26 05:32:00 -
西藏大学里的古籍“复活记”
中新社拉萨4月25日电 题:西藏大学里的古籍“复活记” 中新社记者 赵朗 喷水、拼接、涂浆糊、粘合、压平,西藏大学一堂藏文古籍修复课上,德吉曲珍耐心教着学生用仿真古籍练习修复。这一必修课已开设5年,主要面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德吉曲珍是西藏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一名老师,2015年开2025-04-25 19:34:00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4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对接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2025-04-25 16: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