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院春班: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文化马拉松”
岭南春色浓,随着粤剧《梨花情》广州番禺区新水坑村文化中心落下帷幕,广东粤剧院春班这场历时三月、跨越多省、累计演出60余场、吸引近百万观众的超长“文化马拉松”,圆满收官。
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野,从春晚舞台到村口广场,粤剧人以戏为媒,在癸巳新春谱写了一出粤韵“巳”起、城乡共赏的动人篇章。

春班演出剧照
春班演出持续掀起“戏曲热”
3月末的番禺新水坑村,当蒋文端、文汝清等名家唱响《观音情度韦陀天》,台下既有黄先生三代同堂的温馨,也有年轻人架着专业设备记录舞台的专注。
村民黄先生兴奋地说:“这是村里第一次这么隆重地办‘北帝诞’,还请来了广东粤剧院一团,大家都特别期待,特别自豪!”
而村民陈小姐则和小伙伴们架起“长枪大炮”,准备捕捉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她开心地分享道:“我经常跟着广东粤剧院的戏到处跑,北京、上海、西安、厦门都去过,没想到今天能在家门口看到,太开心了!希望以后能多来村里,让老乡们也欣赏到更多好戏。”
现场不仅有本地戏迷,还有来自湛江、茂名、中山、佛山等周边地区的戏友,甚至浙江、四川的粉丝也不远千里赶来。来自四川的戏迷小李特意请年假飞赴现场:“在短视频看到下乡预告,立刻买了机票,这场戏值得奔赴千里。”
在2025年春班中,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新年睇大戏演出火爆,小小的舞台成为了新春佳节里最耀眼的文化地标;广州大剧院里,曾小敏、文汝清领衔的《白蛇传·情》风靡全场,各地戏迷打“飞的”追星;化州乡村广场上,青年演员的《五女拜寿》《真假美猴王》掀起“观剧”热潮;广西苏木山村五晚连台,从“银发戏友”到“Z世代”,三万民众“撑爆”现场,戏台前攒动的人头与台上好戏交织成画。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感慨地说:“在城市剧场演出,有3000名观众就很不错了,今年下乡演出,每场观众都有1万到2万人。粤剧是我们的乡音,也是乡愁。我们希望用最精湛、最用心的演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让年轻一代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温度。”

观众合集
新生代接力,演绎“粤剧+青春”的文化传承
“现在的青年演员,既担得了戏,也能玩转短视频!”戏迷们惊喜发现,今年春班处处跃动着青春身影。
00后演员谭清怡、苏美琪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与京剧、越剧、川剧等多剧种跨界合作,以戏曲小品的形式演绎《白蛇传》,向全球观众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90后吴碧君、黄文意,80后黄春强、梁晓莹等青年演员也在各大春晚舞台上表现出色。
同时,粤剧新生代亦在春班中担纲主演,他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创新表演形式,为村民带去更加多元化的剧目,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粤剧。
从乡村土戏台到央视一号厅,这群粤剧新生代用“十八般武艺”证明:传统戏曲的舞台,永远年轻。
春班的星光不仅照亮舞台,更激活了年轻观众的文化DNA。随着剧目、演员的“出圈”,越来越多的年轻戏迷打“飞的”跟着剧团下乡,自发为演出做宣传。“跟着粤剧去旅行”成为00后新社交,春班期间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以前觉得粤剧是爷爷奶奶的专属,现在追着剧团下乡才发现,原来戏曲也能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来自广州的大学生粉丝小林兴奋地分享。
台上台下的青春接力,让粤剧这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春班在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和观众的互动中延续。

春班演出剧照
双向奔赴:戏里戏外皆有情
在春班演出期间,剧团与戏迷之间上演了许多动人故事。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在《我的春班故事》中回忆起在粤西过年例的经历。大年初七一大早,吴川黄坡大岸村的游神队伍浩浩荡荡,飘色巡游的小朋友们身着华丽服装,扮演着戏曲人物,场面十分壮观。
在化州笪桥镇高志塘村,村里的新气象和人气也让她深受触动。在外忙碌的年轻人赶回家乡,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家家户户摆上流水席,还邀请剧团演员入席,这份热情让演员们倍感温暖。
随着春班演出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乡间演出市场也越来越红火。2025年广东粤剧院春班实现了艺术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全面升级:
跨区域联动,激活文化共同体——演出足迹覆盖广东粤西、珠三角及广西合浦等地,实现粤桂两地深度联动;吸引了新疆、北京、上海等地戏迷跨城追剧,甚至海外华侨专程返乡观演。
跨代际共鸣,焕发剧种生命力——青年演员们用热血激活古老程式,持续活跃于春班舞台;台下观众群体亦呈现年轻化趋势,“Z世代”与“银发戏友”同场观戏,年轻戏迷自发组建“追戏团”,通过短视频传播推动戏曲“破圈”。
跨艺术维度,重构传统新表达——经典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柳毅奇缘》重现传统程式之美,而新编力作《白蛇传·情》《谯国夫人》以创新唱腔、舞美与叙事吸粉无数。
跨周期延伸,拓展演出生态——春班周期从传统春节延伸至3月下旬,历时三个月,演出超60场,戏迷通过直播、短视频“云追戏”,助推粤剧从乡土民俗升华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符号。
广东粤剧院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深度巡礼,不仅让乡村的民俗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更以艺术为纽带,串联起了岭南文化的根脉与新时代的脉搏。
“在乡村田野间、广场上、文化中心里,虽然地点和环境在变,但台上与台下关于‘大戏’的‘双向奔赴’始终不变……我看见了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曾小敏感慨道。

春班演出剧照
南方+记者 徐子茗
通讯员 林楷虹
图/视频:由广东粤剧院提供
【作者】 徐子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今年前8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长4.2%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8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6.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2%,增速快于全国0.7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1%。其中,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9%;进口2.24万亿元,增长8.5%。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实现稳定增长。前8个月,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662025-09-10 12:08:00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丨邯郸:文化味+烟火气 古城点亮夜经济
冀时客户端报道 激发消费活力,各地也在拼特色、拼创意。在邯郸,当地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味与烟火气交织的夜经济新模式,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邯郸市丛台区的"夜经济地图"渐次铺展。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全国EBC"新人王"拿铁拉花大赛火热开启,咖啡师们手持奶2025-09-08 17:07:00 -
铁路郑州站发布关于“演员刘某某抵达开封北站被旅客跟随拍照”的情况说明
9月8日,@铁路郑州站 微博发布关于演员刘某某抵达开封北站被旅客跟随拍照的情况说明,具体如下:9月6日晚上22时许,演员刘某某乘坐北京西至商丘的G1555/8次列车到达开封北站正常下车时,在站台被30余名持有本次列车车票、正常检票进站的旅客围堵拍照,一直跟随刘某某至出站口。车站工作人员和铁路公安民警2025-09-08 15:18:00 -
方寸皆风景 文化润童心——固始县元光小学2025-2026学年上期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温馨美好的学习环境,以崭新的面貌欢迎同学们的归来,8月26日至9月3日,固始县元光小学开展2025—2026学年上期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黑板报走进一间间教室,一面面黑板报诉说着班主任对新学期的美好期待。低年级以贴画为主,色彩鲜明、充满童趣,让孩子们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2025-09-04 17:59:00 -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铁铮不断探索文物“打开方式”让大众离文物近一点,再近一点
紫禁四时·屏风冰箱贴、蝶恋花化妆镜、和玺珍宝香膏、十二花神书签……故宫博物院一处文创空间内,样式各异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游客络绎不绝。 “这款冰箱贴,体现的是从故宫拍摄的中国空间站的过境轨迹。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使之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副研究馆员铁铮指着一款新上市的冰箱贴娓娓2025-09-01 10:45:00 -
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丨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举行
8月28日下午,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崇文行动”在凤凰北街街道举行。现场,热身环节拉开活动的序幕,通过互动体验生动阐释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与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参与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温传统艺术、感受文化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加2025-08-29 12:54:00 -
微博热搜第一!广东休假护士咬掉穿戴甲300秒极限救人 孩子赞妈妈好伟大
近日,广东护士李梦旖在休假期间的极限救人举动,热度不减,赢得广大网友点赞。8月24日,“休假护士咬掉穿戴甲300秒极限救人”已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位。8月12日晚上,南京南站A21检票口的候车椅上,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李梦旖带着儿女静待最后一班开往苏州的高铁列车时,站内广播却骤然响起:“A4票口有旅2025-08-24 11:01:00 -
青年副教授黄恺不幸去世,年仅41岁!曾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8月19日,多位网友爆料,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青年教师黄恺副教授不幸去世。学院官网显示,该校化学系副教授黄恺介绍页面已变黑白。据知情人士透露,黄恺于8月12日去世,年仅41岁。据该校官网介绍,黄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导师为诺贝尔奖得主John Polanyi(192025-08-20 2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