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院春班: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文化马拉松”
岭南春色浓,随着粤剧《梨花情》广州番禺区新水坑村文化中心落下帷幕,广东粤剧院春班这场历时三月、跨越多省、累计演出60余场、吸引近百万观众的超长“文化马拉松”,圆满收官。
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野,从春晚舞台到村口广场,粤剧人以戏为媒,在癸巳新春谱写了一出粤韵“巳”起、城乡共赏的动人篇章。

春班演出剧照
春班演出持续掀起“戏曲热”
3月末的番禺新水坑村,当蒋文端、文汝清等名家唱响《观音情度韦陀天》,台下既有黄先生三代同堂的温馨,也有年轻人架着专业设备记录舞台的专注。
村民黄先生兴奋地说:“这是村里第一次这么隆重地办‘北帝诞’,还请来了广东粤剧院一团,大家都特别期待,特别自豪!”
而村民陈小姐则和小伙伴们架起“长枪大炮”,准备捕捉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她开心地分享道:“我经常跟着广东粤剧院的戏到处跑,北京、上海、西安、厦门都去过,没想到今天能在家门口看到,太开心了!希望以后能多来村里,让老乡们也欣赏到更多好戏。”
现场不仅有本地戏迷,还有来自湛江、茂名、中山、佛山等周边地区的戏友,甚至浙江、四川的粉丝也不远千里赶来。来自四川的戏迷小李特意请年假飞赴现场:“在短视频看到下乡预告,立刻买了机票,这场戏值得奔赴千里。”
在2025年春班中,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新年睇大戏演出火爆,小小的舞台成为了新春佳节里最耀眼的文化地标;广州大剧院里,曾小敏、文汝清领衔的《白蛇传·情》风靡全场,各地戏迷打“飞的”追星;化州乡村广场上,青年演员的《五女拜寿》《真假美猴王》掀起“观剧”热潮;广西苏木山村五晚连台,从“银发戏友”到“Z世代”,三万民众“撑爆”现场,戏台前攒动的人头与台上好戏交织成画。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感慨地说:“在城市剧场演出,有3000名观众就很不错了,今年下乡演出,每场观众都有1万到2万人。粤剧是我们的乡音,也是乡愁。我们希望用最精湛、最用心的演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让年轻一代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温度。”

观众合集
新生代接力,演绎“粤剧+青春”的文化传承
“现在的青年演员,既担得了戏,也能玩转短视频!”戏迷们惊喜发现,今年春班处处跃动着青春身影。
00后演员谭清怡、苏美琪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与京剧、越剧、川剧等多剧种跨界合作,以戏曲小品的形式演绎《白蛇传》,向全球观众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90后吴碧君、黄文意,80后黄春强、梁晓莹等青年演员也在各大春晚舞台上表现出色。
同时,粤剧新生代亦在春班中担纲主演,他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创新表演形式,为村民带去更加多元化的剧目,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粤剧。
从乡村土戏台到央视一号厅,这群粤剧新生代用“十八般武艺”证明:传统戏曲的舞台,永远年轻。
春班的星光不仅照亮舞台,更激活了年轻观众的文化DNA。随着剧目、演员的“出圈”,越来越多的年轻戏迷打“飞的”跟着剧团下乡,自发为演出做宣传。“跟着粤剧去旅行”成为00后新社交,春班期间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以前觉得粤剧是爷爷奶奶的专属,现在追着剧团下乡才发现,原来戏曲也能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来自广州的大学生粉丝小林兴奋地分享。
台上台下的青春接力,让粤剧这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春班在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和观众的互动中延续。

春班演出剧照
双向奔赴:戏里戏外皆有情
在春班演出期间,剧团与戏迷之间上演了许多动人故事。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在《我的春班故事》中回忆起在粤西过年例的经历。大年初七一大早,吴川黄坡大岸村的游神队伍浩浩荡荡,飘色巡游的小朋友们身着华丽服装,扮演着戏曲人物,场面十分壮观。
在化州笪桥镇高志塘村,村里的新气象和人气也让她深受触动。在外忙碌的年轻人赶回家乡,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家家户户摆上流水席,还邀请剧团演员入席,这份热情让演员们倍感温暖。
随着春班演出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乡间演出市场也越来越红火。2025年广东粤剧院春班实现了艺术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全面升级:
跨区域联动,激活文化共同体——演出足迹覆盖广东粤西、珠三角及广西合浦等地,实现粤桂两地深度联动;吸引了新疆、北京、上海等地戏迷跨城追剧,甚至海外华侨专程返乡观演。
跨代际共鸣,焕发剧种生命力——青年演员们用热血激活古老程式,持续活跃于春班舞台;台下观众群体亦呈现年轻化趋势,“Z世代”与“银发戏友”同场观戏,年轻戏迷自发组建“追戏团”,通过短视频传播推动戏曲“破圈”。
跨艺术维度,重构传统新表达——经典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柳毅奇缘》重现传统程式之美,而新编力作《白蛇传·情》《谯国夫人》以创新唱腔、舞美与叙事吸粉无数。
跨周期延伸,拓展演出生态——春班周期从传统春节延伸至3月下旬,历时三个月,演出超60场,戏迷通过直播、短视频“云追戏”,助推粤剧从乡土民俗升华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符号。
广东粤剧院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深度巡礼,不仅让乡村的民俗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更以艺术为纽带,串联起了岭南文化的根脉与新时代的脉搏。
“在乡村田野间、广场上、文化中心里,虽然地点和环境在变,但台上与台下关于‘大戏’的‘双向奔赴’始终不变……我看见了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曾小敏感慨道。

春班演出剧照
南方+记者 徐子茗
通讯员 林楷虹
图/视频:由广东粤剧院提供
【作者】 徐子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高邮热”何以持续升温
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回首这5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屡创佳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夯实了基础。为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实践”“江苏经验”,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江2025-04-28 14:56:00 -
导演兼主演 么红携“轻量版”《茶花女》普及歌剧艺术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4月25日、26日,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首次担纲导演的新版歌剧《茶花女》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连演两场。《茶花女》剧照。剧组供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承载着中国几代歌剧人的集体记忆,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么红从1992年第一次登台演绎《茶2025-04-27 18:31:00 -
解读GDP二十强省份的人口竞争力:广东生育率居首,辽宁老年人口占比最多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省域经济竞争,也是人口的竞争。31个省份的一季度GDP数据已经全部公布,至此,全国GDP二十强省份也已揭晓。在这20份成绩单中,15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平均水平(5.4%),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当我们观察区域经济发展时,产业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数据2025-04-27 18:26:00 -
万宝芙蓉学校携手万宝城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耕读传家”主题活动
2025-04-27 17:37 娄底新闻网盛祥桂 刘慧 杜子隼4月23日,娄星区万宝芙蓉学校的图书室内书香氤氲,一场别开生面的“耕读传家润童心 书香护苗伴成长”主题活动在这里展开。镇相关负责人、师生与志愿者们齐聚一堂,以书香为纽带,让传统农耕文化与绿色阅读理念悄然浸润童心。诗声朗朗,播种希望的种子2025-04-27 17:41:00 -
春日放歌、精彩不停 “经开大舞台”合唱专场演出圆满落幕
日前,以“春之梦”为主题的合唱专场演出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经开区宣传文旅局主办,吸引了八个合唱团同台献艺,以歌声传递时代强音,用艺术凝聚群众力量,为市民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晨韵合唱团以《洪湖水浪打浪》《翻身农奴把歌唱》两首经典作品率先登场。浑厚歌声中,革命岁月的渔火与新时2025-04-27 12:20:00 -
业内谈“美人鱼演员表演时晕倒”:下水前一般进食较少,遇到问题安全员至关重要
4月25日,山西太原海洋大世界一名美人鱼演员在水下表演时晕倒,令网友揪心不已。太原海洋大世界官方账号留言称,该表演者晕倒系低血糖导致,无生命危险。26日,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员在下水之前,一般进食较少,因为在水中翻滚、旋转等,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影响发挥。网友发布的视频(视频截图)陈女士在2025-04-27 08:20:00 -
潘家园文化夜市首开周六场
潘家园旧货市场夜市迎来全新升级。自4月26日起,旧货市场将在原有周三、周五夜市的基础上,新增周六非遗主题夜市,实现“潘家园市场全年365天每天都开市,每周三、五、六都有夜市”,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26日晚,恰逢“五一”假日前的最后一个周六。潘家园旧货市场里人头攒动,灯光亮起后,潘家园文化2025-04-26 21:55:00 -
打造湾区棒球运动新门户!深圳中心公园棒球文化会客厅开垒
4月26日,深圳中心公园湾区棒球发展中心启动仪式在中心公园D区举行。该仪式融合了棒球特色形式,设有签名棒球互赠、嘉宾开球互动、青少年棒球表演赛等环节,集中展示项目独特性和创新性。福田区相关职能部门、媒体代表、行业协会代表、赞助商代表、社区代表及青少年棒球运动员代表出席现场,共同见证深圳中心公园湾区棒2025-04-26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