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化道”何以呈现宋代美学?歌剧《梦华录》做了这些创新



由上海歌剧院与腾讯视频联合制作全力打造的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即将于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大剧院全球首演。作曲家吕亮、剧作家曹路生已完成歌剧《梦华录》的总谱与剧本创作及修改,指挥张诚杰、导演蒋维国及设计团队,徐晓英、于浩磊等上海歌剧院优秀歌唱家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进入舞台合成阶段,为首演做最后的准备。
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原创歌剧,《梦华录》在整体的艺术构思上,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既保留歌剧艺术的经典元素,又大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宋代的美学理念。这一创新性的尝试,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从宋词、元曲中汲取灵感,为交响乐增添古风韵味,更在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台设计精准捕捉宋代市井人文风光
此次歌剧的舞美设计丁丁利用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剧本解读能力,将视觉艺术与戏剧情感完美融合,通过对宋代市井人文风光的艺术化处理,以及细腻的场景转换,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东京城,亲历赵盼儿等人物的悲欢离合。

值得一提的是,丁丁在舞美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诸多细节元素,诸如团扇。作为宋代风雅与精致的象征,团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那个时代艺术、文化与情感融合的载体。在歌剧《梦华录》的舞台上,纱帘构成的前景以圆形扇面的形式呈现,既呼应了赵盼儿茶楼“半遮面”的美名,又巧妙地展现了宋代美学中简约雅致、韵味悠长的特点。舞台上的人物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之中,每一幕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虚实之间,尽显中式美学的独特韵味。

“在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作品《重屏会棋图》中,画中的屏风被巧妙地利用,形成了画中画的结构,使得原本单一的画面空间被拓展为多重时空的交织。”丁丁在介绍剧中另一重要布景时说,“在歌剧《梦华录》的舞美设计中,屏风也是打破时间与空间边界的重要载体。屏风的出现,不仅是对空间的切割,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的边界,使得舞台上的人物与屏风构成一重画面的同时,亦通过屏风上的画作投射出人物的内心悲喜。”让观众在欣赏歌剧时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这种巧妙的构图方式,无疑是对宋代屏风文化的现代诠释与创新。
与此同时,歌剧《梦华录》的灯光设计萧丽河以四季色彩为隐喻,通过春之生机、夏之绚烂、秋之成熟、冬之沉淀,勾勒出三位女性丰满的人生历程。在展现宋代画卷般美感的同时,融入女性视角与情感,传递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内核,并结合现代视觉语汇,营造出跨越时空的艺术意境。

而多媒体设计胡天骥则以技术手段解构并重构宋代美学。“我们这次的数字化呈现,希望在实现历史文化视觉化转译的同时,也探索传统艺术在当代舞台的更多可能。‘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虚实交融中完成对‘国风’概念的创新诠释,力图为观众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视听盛宴。”在主角三人坐船从钱塘来到东京的过程中,胡天骥设计的多媒体便展现出了动态化的钱塘、东京市井,代表性的建筑物保俶塔、虹桥都将一一展现,与舞台上经过几番考据后精心还原的宋代船只前后呼应,这种静态装置与多媒体动态元素之间的视觉差异便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多媒体动态装置通过运动视差和光学流增强深度感,而静态装置则通过线性透视和遮挡等线索营造空间感。这种动静结合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舞台的视觉层次,还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沉浸感。
服装设计从宋代服饰获得灵感
宋代,被誉为文人墨客的黄金时代,其服饰风格从唐、五代的宽大外放中蜕变,走向窄瘦修身、清雅俊逸的新境界。这一转变不仅映射出时代的审美变迁,更为歌剧《梦华录》的服装设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设计师深入挖掘宋代服饰的美学特征,结合现代审美视角,为剧中人物量身打造了既符合历史背景,又充满艺术创新的服饰。

服装造型指导陈顾方以其卓越的造型设计才华,为歌剧《梦华录》带来了兼具历史背景与艺术创新的角色造型。她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更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歌剧演员的身形更趋近于我们普通人,其实反而更有亲近感。”陈顾方说,“依照不同的人物性格,我们赋予了他们标志性的图案和不同的颜色,更能在视觉上帮助观众更好地代入进去。”

女主角赵盼儿的服饰图案多选用兰花,灵感源自宋代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粉色与橙色的交织,温柔而不失活力,展现了赵盼儿温婉而又坚韧的性格特点。襻膊设计不仅忠实还原了宋代服饰,更突显了她辛勤劳作、干练的女性形象。另一位女主角宋引章的服饰以紫藤为图案,灵感来源于徐熙的《紫藤》。紫色调为主,配以淡橙色,高贵而不失雅致。紫藤的缠绕与绽放,象征着宋引章内心的情感纠葛与最终的释然。孙三娘的服饰设计巧妙融合了南宋马麟的《层叠冰绡图》与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冰绡与寒雀的图案,搭配以绿色为主色调,生动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映衬出孙三娘直率中透着坚毅、细腻中不失刚强的独特气质。男主角顾千帆的服饰图案选用鹤,灵感取自赵佶的《瑞鹤图》。墨蓝色的基调映衬着鹤的飞翔姿态,神秘而高贵,完美契合了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领导力的角色设定。
在面料选择上,女性角色的服装多采用纱罗、麻纱,轻盈飘逸,如同宋代仕女图中的佳人;男性角色则选用麻纱烧花,质感独特,凸显出男性的硬朗与质感。这些设计不仅是对宋代服饰美学的现代诠释,更是对人物性格与剧情氛围的深刻洞察。
造型设计再现宋代时尚风格
宋代,一个内在修养与外在造型并重的时代,其独特的时尚风格至今仍然为人称道。在歌剧《梦华录》中,造型设计同样下足了功夫,通过精心设计的头饰与发式,展现了宋代男女独特的时尚魅力。
宋代女子的头饰独具匠心,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与审美水平。包髻是宋代特有的发式,所以在歌剧《梦华录》中必不可少。女子们将头发盘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并用精致的布帛紧紧包裹起来,端庄大方,透露出高雅的气息。赵盼儿与宋引章、孙三娘姐妹三人在东京开茶楼后,孙三娘所佩戴的深红色头须,也充分展现了宋代女子的时尚风格与角色形象。此外,她们还善于利用头须来表达情感,选择的颜色与装饰往往与心情、场合或季节的变化紧密相关,展现了独特的个性与情感。

宋代男子的造型同样别具一格。幞头作为当时的“潮流标配”,成为了宋代男子时尚的重要象征。在歌剧《梦华录》中,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与性格特征,分别设计了直脚幞头和卷脚幞头等不同的款式,充分展现了宋代男子的时尚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男子还有个特别的风尚——簪花。宋代男子喜欢在幞头上插上各种花朵,如牡丹、梅花等,这种风尚不仅雅致,更不失浪漫。剧中人物周舍满头簪花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风流浪荡的特质,成为了该剧的又一大看点。
演出方供图
-
导演兼主演 么红携“轻量版”《茶花女》普及歌剧艺术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4月25日、26日,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首次担纲导演的新版歌剧《茶花女》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连演两场。《茶花女》剧照。剧组供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承载着中国几代歌剧人的集体记忆,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么红从1992年第一次登台演绎《茶2025-04-27 18:31:00 -
读书丨学者庆振轩《两宋党争与文学研究论稿》出版
奔流新闻讯(记者刘小雷)近日,学者庆振轩所著《两宋党争与文学研究论稿》一书,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赵宋王朝,在中华文明史上是一朵奇葩。一方面,赵宋王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科技、经济、文化、文学的辉煌,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另一方面,两宋在政治、外交、战争、治乱诸方2025-04-21 10:38:00 -
湖北地区高校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就业育人合作研讨会在湖工大举办,校企协同探索数字艺术人才就业新思路
2025年4月10日,由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湖北地区高校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就业育人合作研讨会在湖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同日,围绕合作研讨会的2025湖北省数字艺术产业就业育人项目专项招聘会暨数字艺术产业作品展在校设计艺术馆顺利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黄2025-04-12 00:04:00 -
首部敦煌艺术与航天文化深度融合杂技剧《飞天揽月》正式启动创排
近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出品,甘肃演艺集团支持,甘肃省杂技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杂技剧《飞天揽月》在兰州正式启动创排工作。该剧是国内首部以敦煌艺术与航天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的杂技剧,2024年12月获得甘肃省艺术基金资助立项,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创排并首演。航天精神与杂技美学的“2025-04-10 15:28:00 -
展现中国时尚 促进文化交流(侨界关注)
杨 宁 翟佳怡麦奎恩·秋(左一)与小学员们参加二〇二四洛杉矶儿童礼服秀。受访者供图从浙江金华走向国际舞台,从一名模特、设计师到时尚文化的传播者,麦奎恩·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努力让世界观众看到中国时尚的多元与创新。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中国时尚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缩影。艺术萌芽麦2025-04-09 09:24:00 -
罗伯特·德尼罗荣获戛纳终身成就奖,曾主演《出租车司机》
南都讯 记者刘益帆2025年4月8日,第78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宣布,美国著名演员、导演和制作人罗伯特·德尼罗将于5月13日电影节开幕式上获颁荣誉金棕榈奖(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官网在介绍他的艺术成就时写道:“有些面孔注定成为第七艺术的象征,有些台词在影迷心中留下永恒2025-04-08 19:33:00 -
松溪:百名少年梅口埠春日写生 文旅融合助力县域经济添活力
4月5日,在松溪县委办公室的积极推动下,一支来自政和县近100人的小小写生团走进4A级景区梅口埠。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日里古埠的独特韵味。活动伊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漫步于古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商埠的过往;百年古桥横跨溪流,溪水潺潺,宛如一首动听的乐章;雕花2025-04-07 15:54:00 -
泉州市博物馆“馆藏金漆彩绘木雕文物展”开展
4月1日,“金枝玉叶——馆藏金漆彩绘木雕文物展”在泉州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据悉,本次展览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博物馆)联袂呈现,设置了“木雕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运用”“木雕与彩绘、金漆的完美结合”“传统木雕工艺与纹饰艺术”“泉州木雕工艺的典型风范”四大展区,全方位展示了泉州木2025-04-03 0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