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便捷还是惹麻烦?先用后付成“钱包刺客”
如今,“先用后付”成了不少用户购物时选择的新型支付方式——0元下单且不用“刷脸”或输入密码,就可以坐等快递到家。然而,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也衍生了一些问题,“误触即下单”“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引起消费者热议。
默认首选还无需密码
支付便捷反成负担
“明明自己没网购,家里却突然多了四五件快递,没想到都是女儿误触下单的。”济南市民肖女士无奈地表示。肖女士回忆,自己不知何时开通了“先用后付”服务,不过由于购买小额商品时无需输入密码,自己认为比较方便,因此一直没有关闭该功能。没想到6岁的女儿在玩手机时,使用“先用后付”将自己添加在购物车里的商品下了单,“里面还包含鲜花等不能退货的商品”。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了家中老人或小孩因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误购商品的经历。有网友表示,由于支付时“0元下单”的宣传语,父母误以为是免费赠送,结果一口气购买了大量商品,等到扣款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市民来寄退货快递时也会抱怨,说是家里人用‘先用后付’功能误买了很多东西。”槐荫区一家快递站的工作人员透露,部分没有“运费险”的商品,还需要市民额外支付运费。
大三学生小孙也表示自己逐渐不愿意再使用“先用后付”功能。“下单时不用花钱,还款时才感觉‘割肉’。”小孙坦言,除了误触带来的麻烦,自从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后,每个月的购物支出普遍增加了二三百元。“每次结算时‘先用后付’都是默认选项。有时我只是想查看最终的优惠价格,却一不小心手滑下单,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小孙说。
记者搜索各大购物和消费平台发现,目前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购物平台普遍支持“先用后付”功能。有业内人士称,“0元免密下单,满意后再付款”使得消费者能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先行体验商品,然而实际购物时,却让不少消费者在无意之间被“割了韭菜”。
开通“丝滑”关闭难
还可能影响“信用积分”
“我之前想关掉这个功能,但由于存在未完成的订单而没能成功。”小孙说,与“无感”的开通过程相比,“先用后付”的关闭流程则显得比较繁琐。
记者在多个平台尝试使用“先用后付”下单时发现,开通该支付方式往往在付款页面内直接点击“先用后付”“0元下单”等按钮即可。首次下单后,平台一般会自动将“先用后付”设定为下次购物的首选支付方式。
而取消该功能则需进入多个页面,一般需4至7步才能完成。以淘宝为例,消费者需要通过“我的淘宝”-“设置”-“支付”-“先用后付”-“关闭服务”或关闭“设置先用后付为优先支付方式”的流程,才能关闭该功能。
此外,记者下单后立即尝试关闭该功能,由于存在未扣款完成的订单,系统提示已提交关闭申请,需等待全部订单完成扣款后才能关闭该功能。

“很多年轻人都找不到关闭该支付方式的地方,更别说让老年人进行操作了。”小孙说,尽管过程并不复杂,但由于许多选项入口比较隐蔽,在社交平台甚至出现了很多“如何关闭‘先用后付’”的教学帖。
据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4年双十一期间,在不到3周的时间内,该平台收到的涉及“先用后付”相关投诉就超过200件。截至2025年3月14日,黑猫投诉平台 “先用后付”相关投诉信息已超过1.1万条。其中,默认免密支付、退货复杂、取消功能流程繁琐等问题成为投诉“重灾区”。
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的“先用后付”开通页面看到,相关用户协议内容字号较小、按钮隐蔽,极易被消费者忽视。许多消费者在未仔细阅读的情况下便点击了确认按钮,并不了解“先用后付”会带来哪些风险,直到遭受经济损失。

“平台‘先用后付’是与征信无关的,不过需要保证相关扣款渠道能够正常扣款,建议下单前对扣款先后顺序进行检查。”一购物平台客服人员表示,由于“先用后付”依赖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该功能时仍需警惕产生逾期和信用风险,“如果后续扣款失败的话,可能会面临逾期费用和相关平台信用积分的损失”。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先用后付’这样的支付方式,其实要看到它的两面性。”电商从业者王一宁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先用后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而对于商家来说,“先用后付”的模式能够有效吸引更多消费者,缩短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定时长,从而提高销售额。“不过,存在支付风险、取消较为复杂甚至是增加商家的退货率这些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王一宁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接受采访时表示,“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不过,想要通过该方式激发消费活力,关键还是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真正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
针对“先用后付”背后的隐藏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曾警示其存在诱导消费、信息隐瞒、解约困难等问题,多地消费者协会也已针对“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了消费提示。
“平台不应通过默认勾选或其他方式误导消费者开通该功能,并且要提供便捷的关闭模式,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富尧表示,去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以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同时,丁富尧建议,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支付方式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支付方式时,要充分了解逾期付款的后果和风险,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避免因一时疏忽而损害个人信用”。(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波兰总统签署决议 同意北约部队驻扎该国领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4日,波兰国家安全局在社交平台宣布,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已签署关于同意北约成员国军队驻扎波兰领土的决议。此次部署将成为北约“东方哨兵”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进驻决定的具体安排和细节涉及机密内容不予公开。1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表示,目前,北约正在部署“东方哨兵”系统以2025-09-15 05:54:00 -
西贝到底有没有“预制菜”?大风新闻暗访西贝“罗永浩菜单”,律师评说争议焦点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舆论风暴在网红罗永浩与餐饮巨头西贝之间爆发,双方各执一词,争端或将从网络平台蔓延至法庭。对此有网友称,“现在中式餐厅很多都是预制菜,没办法,成本在那里。”但随即招来一波反驳:“这波我站老罗,西贝这个贵,80%预制还不允许人说”。也有人指出:“发现了西贝预2025-09-12 15:30:00 -
“十四五”以来福建城镇新增就业237.54万人
东南网9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出台企业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保障劳动者权益……记者9日从福建省“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各2025-09-10 11:16:00 -
泡泡玛特冲上4300亿!明星IP抢造下一个Labubu
8月22日,泡泡玛特市值站上4300亿港元!最新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利率飙到70.3%,碾压LVMH,快追上爱马仕!其中,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暴涨668%。明星IP抢造下一个Labubu。周深的“周可可”5分钟卖了上千万,五月天的“卜卜”半年冲进毛绒玩具2025-08-24 12:10:00 -
我市在全省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娅玮)8月20日,记者获悉,在近期举办的全省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竞赛中,我市荣获多个奖项。此次竞赛内容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突出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的实际需求和业务重点。采取了“个人机考+团体实战”双轨赛2025-08-23 09:36:00 -
MUJI怎么读,全网吵翻了
最近,“无印良品”商标纠纷引发关注。在相关帖子下面,有网友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掀起一番讨论:MUJI到底读“miu鸡”,还是“母鸡”?图源:壹读外国品牌怎么读?先来了解一下MUJI这个名字是怎么回事。MUJI無印良品方告诉壹读,“无印良品”对应的日语汉字就是“無印良品”,平假名(可以理解为拼音)是“む2025-08-19 22:10:00 -
“康师傅”们卖不动了?消费者:6块钱能点一份有肉有菜的外卖,谁还花15块买“轻奢方便面”?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方便面市场或正经历20年来的最冷寒冬。2020年,中国人一年吃掉超过438亿包方便面,相当于每人消费30包。如今,这个数字像被戳破的气泡,3年缩水40亿包。行业巨头的财报揭示了市场现状: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至134.65亿元,减少3.5亿元;饮2025-08-18 14:57:00 -
微信聊天可引用部分文字了
8月14日,微信派宣布推出微信聊天引用部分文字功能,你能引用朋友(或你本人)发的文字或部分文字还能发表情包、照片、文字、语音做回复,好友发来一堆文字只想引用某段精华可手动选择引用部分文字,这样的引用就只露出你选择的部分文字。(微信派)2025-08-14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