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城建让城市更有韧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6:39:00    

韧性,是衡量城市发展成效的基础性指标。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67.00%;预计再过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重要时期。城市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需持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把城市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基础之上。

从必要性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外部因素,叠加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变化等内部因素,使得我国城市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具有综合体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各种风险源、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跨时段传导演化的特征,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虚拟空间产生系统性的复合影响,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同时,城市是一个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多样、社会交往频繁的聚集体,城市安全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全社会对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更加关注、更为期待。

从可能性来看,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人口快速聚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城市财富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加大城市安全投入、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2006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超过万亿元起,截至2024年底我国内地GDP万亿城市的数量达到27座,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同时,全国很多城市围绕科技赋能、跨域合作、风险评估、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安全发展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科技让城市更宜居更安全更美好”正在成为现实。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是城市安全发展的“生命线”,是提升城市韧性的关键所在。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对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提升城市韧性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求我们将新城建与打造韧性城市有机结合,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一是坚持科技赋能,强化新城建对城市韧性的底座作用。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不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以科技支撑、数据驱动、智能高效为典型特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新城建能够为城市发展“强筋健骨”,增强城市的韧性。尤其是通过加大物联感知设备的布设力度,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对城市各级各类重大风险的常态监测、智能感知、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和协同处置,大大提升城市风险防控水平。

二是坚持以点促面,发挥新城建对城市安全治理的撬动效应。新城建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过程。新城建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通过推进现代科技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融合,牵引城市安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规则等全方位创新,从而塑造新的城市安全治理模式,推动城市安全韧性迭代升级。

三是坚持系统谋划,做好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城市韧性是由基础设施韧性、社会韧性、管理韧性、技术韧性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基础设施韧性是城市韧性的底座,但不是城市韧性的全部。韧性城市要以强大的社会韧性为依托,以强大的管理韧性为保障,以强大的科技韧性为支撑。以新城建破题打造韧性城市,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人员、城市治理体系和现代技术等因素。

四是坚持安全发展,强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新城建赋能城市韧性,首先得确保自身安全可靠。科技越是进步,其应用范围和复杂度不断增加,潜在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新城建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充分认识新城建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隐患,严把技术关、安全关、质量关,做好全周期安全管理。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钟开斌】

  • 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总数继续居全球第一

    新华社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7月24日电(记者许正)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此次获得认证的9地分别为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
    2025-07-25 09:09:00
  • 汽车“智驾”系统仍需要人来操控

    7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由系统辅助驾驶人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
    2025-07-24 09:05:00
  • 剑指3600点,缺口还补不补?

    今日大盘继续上涨,成交量放大,个股涨跌比为2540:2724,中位数跌0.05%。上涨多为传统板块,不少人有赚指数不赚钱之感。近期最强题材是雅下水电站概念股,但多为情绪炒作。春哥更看好新兴成长方向如科技机器人,科创50指数有突破迹象,是中短线关注重点。沪指短线震荡概率大,或回补缺口,科技股可能补涨。
    2025-07-23 15:33:00
  •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7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
    2025-07-21 11:40:00
  • 填补国内空白!深海油气用双金属复合管试制成功

    近日,依托国家重点项目,由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组成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批深海油气用双金属冶金复合管,这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延伸,深海油气输送管需求持续增长。但深海环境存在极端低温高压、高盐微生
    2025-07-15 13:25:00
  • 痛别!巨星陨落

    7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信息科学和水中兵器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航空声呐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远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11日12时14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7岁。马远良,1938年7月
    2025-07-13 09:11:00
  •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支撑北方“新铀都”崛起

    导读:苏学斌:“老铀都”以第一、二代常规硬岩开采技术为主。“新铀都”以第三、四代绿色智能地浸技术为标志。而且,从新到老我们完成了产能规模跃升,我们已经从南方百吨级分散小矿,升级为到北方千吨级、单体千吨级大基地集群。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消息,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
    2025-07-12 15:54:00
  • 住酒店光脚洗澡后感染HPV?真相来了!

    外出住酒店时部分酒店不会在客房中配备塑料拖鞋因此不少人洗澡时选择光脚淋浴也有很多人担心这样不卫生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在酒店光脚洗澡感染HPV病毒脚底长了‘跖疣’硬疙瘩”通过酒店感染HPV这是真的吗?跖疣是什么?“跖疣病毒是生长在足底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寻常疣,是HPV感染皮肤或黏膜引起的良性增生性
    2025-07-09 2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