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年报大扫描:管理规模触底回升,降费冲击波压制盈利能力
孙翔峰

随着年报披露进程不断推进,券商资管业务开展情况也逐步清晰。
2024年,券商私募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实现了触底回升。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5.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多家头部券商相关业务数据发现,头部券商资管2024年整体管理规模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其中中信证券成为唯一一家在管规模超过1.5万亿元的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受到市场波动和行业管理费用下行的双重冲击,部分公司收入下滑明显,未来券商资管提升盈利能力仍然任重道远。
管理规模触底回升
年报数据上看,大部分头部券商资产管理规模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券商中国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年报以及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不考虑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合并的背景下,已经发布年报的券商中,在管规模第一的仍然是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 15424.46亿元。中信证券也是唯一一家在管规模超过1.5万亿元的券商。

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分别为5884.30亿元和5562.67亿元。另外,中金公司以5520.34亿元的规模位居第四,第五则是中信建投证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为4948.58亿元。
从增速上来看,头部券商增速普遍不高。中信证券去年的数据是13884.61亿元,同比增速约为11.09%,国泰君安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中金公司受托管理总规模甚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
相对于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可能更值得关注。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的快速扩张。
2024年2月,券商私募资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达到2.67万亿元,首次超过了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并连续保持了10个月的领先优势,规模差距亦逐渐拉大。这表明,在资管新规之后,券商资管近年来持续发力主动管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这在头部券商的年报中也可以管窥一斑。国泰君安在年报中披露,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规模239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单一资产管理规模 1295.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6%,专项资产管理规模1404.0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1%。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人民币3432.43亿元,相较2023年的2977.04亿元同比增长了15.30%。
公募化转型任重道远
很多头部券商的资管子公司仍然没有获得公募牌照,导致头部券商在产品布局等方面存在劣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募资管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东方红资管、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资管、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资管、浙商资管、中信资管、东证融汇资管、华泰资管、山西证券。
其中,仅东方红资管、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资管3家的非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509亿元、1224亿元和1133亿元。且排名前十的券商中,除中信资管和东证融汇资管外,其余均为公募持牌机构。
从年报数据上来看,公募牌照能在产品布局、市场营销等方面充分释放券商资管的整体能力,从而提升券商资管业务的盈利水平。
东方证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管理规模仅有2165.68亿元的东证资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
另一家拥有公募牌照的华泰证券资管截至2024年年末资产管理规模为5562.67亿元,全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7.46亿元,净利润8.82亿元。
与之对比,2024年管理规模3114亿元的光证资管,2024年营业收入6.75亿元,净利润2.19 亿元。
因此,在部分头部券商的年报中,获取公募牌照仍然是重要的一项年度任务。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将进一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持续推进公募牌照申请。”
不过,自2023年11月,兴证资管获批开展公募管理业务之后,整个2024年再无一张公募牌照花落券商。证监会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广发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国金证券资管3家券商资管提交的公募业务申请,审批进度也均在2023年止步于补正环节。
盈利能力仍在低位
2018年资管新规以来,券商资管管理规模不断压缩,虽然2024年略有反弹,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处于低位,与之对应,券商资管的整体盈利能力也大幅压缩。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市券商年报以及中金公司研报统计了头部券商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上市公司年报)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位列第一的是华泰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高达31.06亿元,中信证券和东方证券位列二三,分别是23.22亿元和13.41亿元。另外,中金公司2014年也实现了高达12.09亿元的资管业务净收入。
不过,如果对比业务规模变化数据等来看,就能发现券商资管业务创造收入的能力显著下降。比如,中信证券去年管理规模增长了11%,但是资管业务净收入仅增长了5%。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和华泰证券2024年资管业务净收入则是分别下降了34%、30%和27%。
而东方证券、申万宏源2024年的管理规模都只下降了10%左右,华泰证券的管理规模则从4799.05亿元增长到了5562.67亿元。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收入,业绩报酬收入与市场环境、基础资产表现、管理人投研能力相关,而由于规模下降、市场波动连累,此前券商资产多个年度都出现了业绩增速低于规模增速的情况。考虑到2024年整体权益市场波动较大,部分券商资管业绩增长确实存在压力。此外,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整体资管行业管理费下降也可能是导致券商资管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因素。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2024年全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1226.78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333.46亿元下滑8%。
“公募业务布局较多的券商资管受到全行业降费的冲击更为明显,以私募为主的券商资管同样也受到资管行业整体降费的影响。”有资深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此外,大多数券商资管产品布局主要集中在固收市场,近两年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会导致整体创收效力下滑。”
申万宏源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人民币7.9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79亿元,下降18.36% ,主要是受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费率下降等因素影响,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
责编:杨喻程
排版:王璐璐
校对:彭其华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2025-07-26 21:33: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2025-07-23 15:31:00 -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按照要求发力支持“三农”?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2025-07-21 06:59:00 -
23项高频车驾管业务,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就能办!
威海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综合大厅设立车驾管服务窗口,提供车驾管高频业务线下服务,可以办理23项高频车驾管业务。机动车业务:核发临牌、变更登记(变更联系方式、变更身份证号码)、抵押(解押)登记、质押(解除质押)备案、机动车查封、机动车解封、注销登记、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补(换)领登记证书、补(换)领号牌、补2025-07-17 12:33:00 -
A股午评:创业板指涨超1%,AI硬件股再度爆发
市场早盘震荡分化,创业板指领涨。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早盘收盘,沪指涨0.09%,深成指涨0.87%,创业板指涨1.13%。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硬件股再度爆发,新易盛、东山精密等多股续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中大力德5天3板;创新药2025-07-17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