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会是AI智能体爆发元年吗?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解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06:57:0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编者的话:近日,“2025年或成AI智能体爆发元年”这个话题引发高度关注。什么是智能体?它与大模型有着怎样的关联?2025年真的会成为它的爆发元年吗?智能体未来将以什么形态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能带来人机共生智能呢?围绕上述话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

它是程序,也是机器人

2025年以来,智能体(Agent)这个概念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大火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国内头部科技公司负责人日前提出“2025年或成AI智能体爆发元年”进一步引发业界对智能体的高度关注。到底什么是智能体?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智能体就是一个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的“智能个体”。它可以是一个物理机器人,比如仓储中的分拣机器人,也可以是虚拟程序,比如家里的智能音箱。它的核心能力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比如,一个扫地机器人会通过传感器感知房间的布局,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最后完成清洁任务。这种个体智能是所有智能技术的起点,但它的局限也很明显——只专注于单一任务,缺乏与更大的系统或环境互动的能力。

刘伟表示,AI智能体是在智能体的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决策和适应动态环境。其具有学习能力,即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从数据中学习并优化行为;根据新输入数据调整决策和行为的自适应能力;提高在复杂场景中进行分析和个性化回应的复杂决策能力。一般应用于智能客服、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刘伟强调,在目前人工智能火爆全球的背景下,一般在媒体中谈到智能体默认是指AI智能体概念。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沈阳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智能体来源于Agent这个单词,其中有代理助手的含义,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热了又冷、冷了又热并在人工智能不同发展时期不断丰富、演变的一个概念。在基座大模型的能力没有发展到目前这么强大之前,智能体智能不起来,所以它也就不能真正应用起来。

谈到智能体与大模型之间的关联,沈阳表示,智能体的发展与大模型息息相关,大模型通过增强智能体的自然交互能力、环境感知精度以及学习优化能力,使其从简单的自动化工具转变为能够理解、决策和自我改进的智能系统。“这种多维度的提升,让智能体在语言理解、环境适应和任务执行上能够更接近人类智能的表现,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飞跃。”沈阳还强调,多个智能体的组合应用,也是未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向。

外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智能体实际上就是智能助手的一个概念炒作,真的是这样吗?《环球时报》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球的几个头部大模型。马斯克旗下xAI公司的Grok-3对此回应如下:综合研究和证据表明,智能体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而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尽管存在一些质疑和挑战,其在多个行业中的成功案例和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显示,智能体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DeepSeek回应称,AI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和行业应用已展现出颠覆性潜力。然而,短期内需区分技术驱动型企业与概念包装型企业的差异。投资者应关注具备实际技术突破和明确商业化路径的公司,而非盲目追逐市场热点。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借助现有AI工具体验效率提升,同时保持对技术伦理和数据隐私的审慎关注。

大规模推广或在今年到来

2025年是否真的会如业界预测的那样成为“AI智能体爆发元年”?

沈阳表示认同这一观点。他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有业内专家将人工智能发展类比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划分为L1-L5五个阶段:聊天机器人、推理、智能体、创新者、组织者。第一阶段聊天机器人已经实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的大模型推理能力,第三就是智能体。可以把智能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成内容的智能体。一类是进行操作的智能体。操作智能体,又可以分为在数字世界进行操作的智能体和在物理世界进行操作的智能体。第四是随着智能体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第五组织者主要是指大模型、智能体、创新者多了之后,需要用AI对社会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与协调。沈阳认为,按照上述5个阶段划分,目前我们基本上处于智能体与创新者这两个阶段的转换过程中。

据沈阳介绍,目前学术界对于智能体的研究很热,也有一部分小众与分众的应用,但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可能会在今年或者明年某个时间点到来。“未来每个人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多个智能体。比如随时监测个人健康的智能体,会定期将健康数据汇总并给出健康建议。点餐智能体不需要你向它发出点餐指令,就可以根据你的饮食规律以及分享健康监测智能体中的数据,自行安排何时需要点餐,当你想要吃饭时外卖已经在门口了。每个人还可以有多个数字人智能体,比如帮你处理日常事务的数字人。”

沈阳与他的团队目前正在推进多模态智能体Zeelin的研发与应用。该智能体可以一句话生成研究报告、一句话写论文、一句话生成视频、一句话生成数字人以及一句话生成服装。例如研究报告智能体,可以在用户一句话提出需求后,在5到20分钟提供用户所需的相对完善的研究报告。

沈阳认为,2025年AI最重要的几个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比较清晰了。一是继续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在预训练受限之后,后训练还有潜力,“我个人认为人机协同和共生潜力最大。目前急需新的训练理论”。二是智能体大发展,行业智能体将会风起云涌。三是VLA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将会有大发展。四是多模态融合会是一个趋势。五是其他突发跃迁。

沈阳还设想了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对多个行业以及学科带来的影响。未来的大学专业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专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专业,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研发。另一个就是其他学科专业统一到人机协同、人机共生专业。“我们的理念就是当AI已经达到博士生水平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大脑和人工智能的智脑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智能。人类的进化将从人类单独的大脑进化过渡到人脑加上智脑的新进化阶段。”

沈阳还提出一个“零知识启动,高知识生长”的理念。“就像我在清华的课堂上一样,我已经试验了4个学期,每学期给学生的作业要求就是必须是前人没做过的。比如选我课的一个学生喜欢数学,那么我就让他模仿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思路,利用AI去尝试发现1万以内的‘魔幻数字’。”

智能体+具身智能=?

除了智能体,具身智能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什么是具身智能?它与智能体之间有什么关联与区别?

沈阳认为,智能体和具身智能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而是侧重不同的核心特性:智能体强调自主决策和环境交互的能力,而具身智能则强调智能依赖于具体的物理载体(身体)及其与环境的感知-行动耦合。具身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智能体,它必须具备物理形态并通过其身体与世界交互,而智能体则可以是纯软件或具身形态(如机器人)。具身智能是用软硬件一体化的机器人来识别整个世界,那么它需要VLA这种大模型,V就是视觉,L就是语言,A就是动作。基于这种大模型,其实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智能体。比如,可以专门让一个智能体负责视觉,让一个智能体负责规划,还有一个智能体来操作硬件等。所以智能体跟具身智能也有一定的关联,会对其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刘伟认为,智能体作为能够自主感知、决策和行动的系统,其技术进步为具身智能提供了关键的基础和支持,可以从多个方面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

一是技术基础的共享。例如,智能体推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具身智能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物理环境,从而更好地与现实世界交互。智能体在决策和规划领域开发的高效算法,为具身智能提供了自主行动的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合理决策。智能体的执行器技术(如电机和机械臂控制)的提升,增强了具身智能系统的物理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二是学习与适应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技术,智能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自主优化行为。这种能力为具身智能系统提供了在物理世界中持续改进的基础。智能体可在虚拟环境中训练,并将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物理环境中,这大大降低了具身智能系统在现实世界中训练的时间和成本。

三是模拟与训练环境的进步。智能体在模拟环境中的训练技术,使具身智能系统能在虚拟世界中快速学习和测试,加速了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智能体在模拟环境中生成的大量数据,为具身智能系统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弥补了物理世界中数据获取的困难。

四是多智能体协作。多智能体系统的发展,使具身智能系统能够通过协作和竞争优化行为,提升整体智能水平。智能体在虚拟环境中的社会互动训练(如与人类化身协作),为具身智能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机交互提供了宝贵经验。

谈到智能体的未来,刘伟认为,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智能体的进化提出了一个终极的问题。到了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体阶段,智能体的概念将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再只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核心。它的角色是“协调者”,将人类、机器和环境整合到一个动态协作的网络中。“更深层次地看,这种智能体的出现,其实是人类社会对智能化的一种需求延伸。我们希望智能技术不仅能在单一任务中表现优秀,还能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解决跨领域、跨环境的问题。”

沈阳也表示,随着AI的能力提升,无论AI发展到上述五个阶段中哪个阶段,人类都要随着AI的能力提升而提升。“当AI具有博士生水平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当博导。即便AI水平到了博士生水平,但如果你愿意去优化你的提示词并对它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微调,它的能力有可能继续进化,而人类也可以因此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与智力边界,这就是所谓的人机共生。”

  • 人工智能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一项重点行动进行部署,明确多项举措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近年来,服务消费作用愈加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2%。然而,服
    2025-09-12 07:19:00
  • 提升执法“硬实力” 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商标侵权判定专题培训

    2025-09-11 10:50 娄底新闻网罗玉洁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玉洁)9月10日,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2025年知识产权培训班,30余名一线执法人员参训,重点提升执法队伍识假辨假、精准判定商标侵权的专业素养,强化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培训现场)培训中,该局知识产权股负责人紧扣商标侵权
    2025-09-11 10:50:00
  • 携手深耕 共绘未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扫描

    上线启动、落笔签约、重磅发布……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不断涌现。4天的会期里,成果交流活动、创新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亮点纷呈,工业高质量数据集、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联盟、辽宁省钢铁供应链平台等一系列应用启动或发布。“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
    2025-09-10 07:09:00
  • 协同发展谱新篇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当好京津冀产业协同“纽带”,激活区域发展新势能

    冀时客户端报道 9月8日至9月10日,由中共河北省委网信办、中共北京市委网信办、中共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9月8日,记者走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园区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华望城南部地块,一期二期合计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以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生物技术、低
    2025-09-09 17:46:00
  • 八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返蓝天

    初秋的晨光穿透薄雾,八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只燕隼与7只红隼在松花江畔林间振翅高飞,为历时数月的生命救援画上句号。这场由市民与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爱心接力行动,展现了温暖力量。6月中旬至7月上旬,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科研中心陆续收容救护1只翅膀受伤的燕隼和7只体弱、受伤的红隼。6月16日,一只成年燕隼
    2025-09-09 13:48:00
  • 山东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力求未来3-5年实现五大突破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印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对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作出系统部署。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为何要专门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
    2025-09-04 12:06:00
  • 2025成都国际车展开幕:新势力争锋,自主崛起,合资发力本土化

    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国际车展”)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大幕。本届展会以“领潮而立,向新而行”为主题,展览规模达22万平方米,覆盖12大室内展馆及多个室外区域,汇聚近120个参展品牌,让稳居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一城的天府蓉城再度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焦点。本届展会由成
    2025-09-01 10:16:00
  • 鲤城区“古城侨厝”中英双语讲解员首期培训班正式开班

    8月28日下午,鲤城区“古城侨厝”中英双语讲解员首期培训班正式开班,24名学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3个多月的中英双语讲解员培训学习。副区长余经伟出席仪式。据介绍,培训班由鲤城区侨联主办,区外事办、泉州新东方文旅协办,旨在培养兼具英语表达能力与侨文化知识素养的双语讲解人才,进一步提升鲤城涉侨涉外参观点讲
    2025-08-30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