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围观具身智能学术争论:机器人技术拐点仍未到来,行业需要纠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0:29:00    

近日,一场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作是“中国具身智能路线之争”的学术争论,引起了机器人行业的讨论。

一位讨论参与者是许华哲,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叉院”),是中国科技顶尖人才培养机构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机器人企业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另一位则是亚洲第一个获得IEEE T-RO最佳论文奖的周博宇,他是获得该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奖项的“亚洲第一人”,同时也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知乎平台中,他们围绕“机器人领域特殊任务研究是否有价值”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前者主张“特殊任务研究”于学科有益,但对于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几乎没有用处”。后者则主张无用之用方为智能基石。5月23日,第一财经记者分别采访了许华哲、周博宇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后了解到,在二者观点的分歧和共识之外,这场争论折射出了学界对技术决定论的警惕,更直接对行业进行了“纠偏”。

在资本追捧大模型、企业砸钱秀肌肉的浪潮中,究竟该押注通用颠覆,还是深耕工业现场那些“不够性感”的工程细节?这是每一位具身智能从业者必须亲自探索的命题。

针对“特殊任务”的研究是否有意义?

整场讨论的原点,是许华哲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具身智能需要从ImageNet做起吗?》的文章。

许华哲在其中提到,传统机器人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特别”的机器人或者“特别”的任务。比如一个蛇形机器人、一个老鼠机器人,或是让机器人去包饺子、抖落衣服。这类“特殊任务研究”的任务对科学虽然有用,但对“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几乎没有用处”。

“我认为这种观点显然不对。”在《具身智能:一场需要谦逊与耐心的科学远征》中,周博宇直接指出,具身智能本身是跨学科产物,它的发展必须依赖具体科学问题的突破。他以波士顿动力和蛇形机器人的研究为例,指出波士顿动力早期研究足式机器人时,没有人能预见其动态平衡算法会成为现代人形机器人的核心;蛇形机器人研究中的柔性驱动技术,也直接推动了医疗内窥镜机器人的发展。“这些看似无用的特别任务,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以及具身智能的进步。”

针对特定场景的研究,对于行业来说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成为了二者讨论的核心矛盾。在许华哲看来,按照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规律,推动力主要来自ImageNet这样的标准化数据集以及ResNet或Transformer这样的通用模型。例如流水线分拣、零件抛光打磨等“特别的任务”,短期内有经济价值、创业需求,但长期会被具身智能的进展淹没。

许华哲向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解释,以机器人的局部运动为例,在强化学习为主导的方案兴起前,人们利用控制手段也能让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如在草地上行走、跳舞等。“不过,直到强化学习应用于此,机器人才具备了从平地到草地、山地、跨台阶等只用一套系统就能应对的能力。”

“只要通用智能做成,各种细分领域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的观点,被周博宇视作是“通用大脑优越论”。他提到,即便是人类自身,在掌握某项特定技能时,也必须经历反复锤炼,方能得心应手。“通用智能无疑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青年学生与工程师们能关注到一些更为具体、务实的产业需求。”

汽车总装车间中亟待解决的线束整理难题、半导体封装环节对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这些看似‘不够性感’的工程细节,恰恰是锤炼真正智能的淬火池。”周博宇说。

在“不够性感”的工程细节里寻找技术拐点

二者的讨论发出后,很快引起了业内多位人士的转发。

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对二者的观点都很认同。对技术迭代的追求和工程化落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的具身智能而言同样重要。“表面上看,一个惊艳的模型或巧妙的算法,可能令人眼前一亮,但如果缺乏长期工程化落地的经验积累、真实场景中的反复打磨,以及对细节极致追求的‘脏活累活’,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复制甚至超越。”

杭州钛维云创的创始人兼CEO张磊也很快转发了二者的讨论。作为聚焦于纺织行业的具身智能企业,在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里,张磊都在处理一些“不够性感”的工程细节。“机器人的夹爪怎么去抓牛仔、棉麻、丝绸等质地不同的布料,怎么迁移、缝纫,这些都需要我们针对特定的任务和场景进行重复训练。”

但在赞同周博宇“通用性无法脱离具体性而存在”的观点之外,张磊也同样认同许华哲对机器人数据和仿真训练环境的观点。

“就像许华哲说的那样,在虚拟世界中的仿真训练和海量的数据并不是万能解药。”他告诉记者,在机器人的训练里,模拟不同状态物体所需要的数据量不同。如果想要训练出一个能够操作五个自由参数量的刚体机器人模型,仿真环境需要模拟的数量级可能在十的五次方。

但如果想要训练机器人“大脑”,也就是搭载在实体硬件上的大模型操作柔性物体,由于柔性物体参数可能有上百个,那么模拟环境数量的量级可能就会指数级增加,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有所飙升。“因此,我们现在会采用真实数据‘反标’的手段,来补偿虚拟环境缺失的精度和真实性,用50%的真实数据和50%的仿真数据来训练大模型。”

不过,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张磊坦言“自己也没有理清”。他告诉记者,具身智能仍然处在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自己无法打包票哪一种技术方案更好、会走到最后。

当前,在大模型落地的方案中,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虑,张磊将整个流程85%-90%的部分都采用了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建模方法,剩下的10%-15%则采用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学习算法。“相比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或者端到端的模型,客户更注重安全性,这也是我们采取这个方式的主要理由。”

尽管如此,张磊仍然和许华哲、周博宇一样,相信机器学习会成为具身智能未来的主流。周博宇说,“设想如果我们能彻底理解人脑的工作机制,甚至创造出超越人脑的新架构,那我们就有望仅凭少量数据快速掌握多种技能,突破传统模块化系统的性能天花板,这是很符合自然的。”他认为,这不仅依赖于AI本身的发展,还需要脑科学、类脑计算等多学科的协同突破。

观点竞合纠偏行业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看到,讨论双方的观点并非全部“针锋相对”。许华哲也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传统的机器人训练方法在今天依然有他的价值。周博宇也在交谈中告诉记者,当学者在探索一些此前从未有人想过的东西时,有机会激发产业需求,带来技术的收敛。

谈及周博宇对自己观点的讨论,许华哲告诉记者,这正是自己发表文章的目的之一。“我本身也很期待有人跟我展开讨论这些观点,我和周老师私交很好,除了周老师以外,还有不少人主动跟我私聊。”

而另一边,周博宇也表示,自己这篇文章“酝酿了很久”。“近两年,这个行业的发展超过了我和身边朋友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激进、极端,甚至有一些喧哗的声音,学术讨论本身能够起到一个纠偏的作用。”

立德智库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数量超过45起,环比增长9.3%。根据已披露金额及行业估值测算,预估总融资金额达60.5亿-71.5亿元,较3月的18.5亿-25.3亿元实现了2-3倍增长。

从技术路径上来讲,VLA模型已经成为了各家企业“秀肌肉”的重点。今年年初以来,Figure AI、Physical Intelligence、英伟达、灵初智能等多家企业都发布了VLA模型。在这些VLA模型的展示demo中,大多数都体现了语言交互和语言动作跟随的能力。

“语言理解虽是直观的智能表现,但执行层面的薄弱让技术难以落地。”周博宇以工业、医疗等场景举例,他认为,在这些场景当中,高精度运动控制、触觉力觉反馈等能力远比语言交互关键。周博宇提到,他担忧过度聚焦语言会导致资源错配,“企业为了融资,不得不分散精力做‘秀肌肉’的功能,反而忽略了场景的真实需求”。

在许华哲和周博宇的观点里,“长坡厚雪”是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共识。这场争论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撕开技术理想主义的面纱,让行业在狂热中看清现实。在具身智能技术拐点到来之前,机器人的竞争与合作,不仅仅在企业渲染的demo视频中,更在那些“不够性感”的工程细节里。

  • 围观具身智能学术争论:机器人技术拐点仍未到来,行业需要纠偏

    近日,一场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作是“中国具身智能路线之争”的学术争论,引起了机器人行业的讨论。一位讨论参与者是许华哲,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叉院”),是中国科技顶尖人才培养机构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机器人企业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另一位则是亚洲第一个获得IEEE T-RO最佳论文奖的周博宇,
    2025-05-24 10:29:00
  • 行进中国 | “科里科气”炼成记

    走进合肥,“科里科气”扑面而来。量子通信、云印章等量子创新应用融入日常办公,公园里的无人巴士招手即停,无人机配送“空中外卖”即刻送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平均70秒做一杯咖啡,还能端上写字楼……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五年,“科里科气”已逐渐成为合肥的鲜明标识。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
    2025-05-24 00:00:00
  • 新石器无人车与途虎养车牵手,共建智能物流体系和无人车维保体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婕近日,新石器无人车与途虎养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专业服务+数字化”为核心,在途虎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和新石器无人车售后维保服务两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构建高效、可靠、可持续的创新服务体系。根据协议,新石器无人车将凭借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和专业化的运营体系,为途虎养车提供智能无人物流
    2025-05-21 18:22:00
  • 大数据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来源:新华网  在天津市南开大学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研讨会现场(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落飞麟 摄  新华社天津5月19日电 题:大数据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杨文、落飞麟  在一组10年对比图和折线图中,京津冀三地夜间灯光呈现出覆盖范
    2025-05-21 16:06:00
  • 德法核和解将强化欧盟“双引擎”领导力

    原 玥英国《金融时报》5月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将放弃对核能的长期反对立场,不再阻止法国在欧盟立法中推动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享受同等待遇的努力。这一政策转向不仅在能源领域引发关注,也因其与法国核威慑体系的隐性联动,引发广泛讨论。一位德国官员就此事表示,“我们终于愿意与法国就欧洲核威慑展开对话,迟
    2025-05-21 09:21:00
  • 谷歌Gemini 2.5 Flash轻量级模型官宣6月到来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谷歌今日公布了 Gemini 2.5 系列大模型的新进展。谷歌 Deepmind 团队的 Demis Hassibis 表示,Gemini 2.5 Pro 是世界上最智能的 AI 模型。它可以模拟整个城市,也是学习的领先模型。此外,谷歌将推出 Gemini 2.5 F
    2025-05-21 01:44:00
  • 益煊实业申请多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节点电价协同分析方法专利,解决跨区域电力调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金融界2025年5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益煊实业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多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节点电价协同分析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013587A,申请日期为2025年0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多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节点电价协同分析方法,涉及电力市场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各电
    2025-05-20 20:54:00
  • 中国经济数据观|多组数据看中国经济“含科量”

    2025-05-20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