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针对“复旦博士失联”一事,上海警方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3月14日,警方接到报警称本市某校学生宛某(男,28岁)失联。警方即开展调查,发现宛某于当日凌晨独自离校后步行至某河道附近。3月15日15时许,警方在上址河道中发现宛某遗体。经勘验,宛某符合溺水死亡特征,排除刑事案件。目前,相关善后工
在安徽全椒县大别山余脉,很多村民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烈士守墓。“新四军当年在我们家养伤。”“老一辈把战士埋在山里,我们从小就去祭扫。”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正联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团队,迁移保护零散烈士墓。他们从烈士遗骸中提取DNA,为英雄寻亲。当一座座烈士墓被打开,留在遗骸上的战斗痕迹让人动容。泥土收藏
3月19日,在某红毯盛典上,主持人冯琳将《九重紫》主演李昀锐的名字,错叫成张昀锐。随后,相关词条冲上热搜。今天(3月20日)凌晨,冯琳发文道歉:今天品质盛典红毯主持,因为个人失误念错了李昀锐老师的名字。@小林是李昀锐 在这里郑重道歉,对不起!事后我也请导演组老师向李昀锐老师本人及工作团队表达了歉意。
“玉米搭配松仁,既能补充膳食纤维,又能摄入优质脂肪,是家常菜里的‘抗癌能手’”……4月21日,在漕河泾街道漕溪党群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成文武教授手持食材演示烹饪技巧,随着营养餐出锅,社区防癌课拉开序幕。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杨浦区
近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行,这是2025年上海法院实务专家们的首站巡讲。来自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以及上海公安、检察、法院系统和律师协会代表等400余人参加巡讲首场授课。此次复旦大学系列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贾宇领衔首讲。“实
今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大会上,由复旦大学牵头编写的国内首部AI与人文社科结合领域的全面报告《未来已来——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发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颠覆人类认知,也在深度赋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焕新研究工具、激发理论创新。据介绍,复旦大学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
3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讲座中坦言自己关于退休的想法目前相关话题已冲上热搜张文宏说:“我经常在科里跟我们的医生讲,我做到60岁,director肯定就不做了。等到65岁,我专家门诊都不出了。你们别想多了,觉得我会在这里做牛做马一辈子。”张文宏还说,年轻人,你们得赶快成长,哪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3月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全球首例微创脑脊接口患者截瘫两年后重新站立行走。“抬腿、迈步、站稳了!”在8个摄像头的记录下,林先生扶住助行器,缓缓抬起腿。他曾被宣判“永远站不起来”,此时正用双腿踏出逆转命运的脚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学科团
中新网上海3月28日电(范宇斌)“当我走进古镇,春江、石桥、木船与绿柳共同构成眼前的江南意象,一阵杨柳风徐拂,屋瓦上的枯叶撒落江面,霎时我感到自己也‘入画’了。”复旦大学台生李京晏说。上海中华文化学院、上海市台联近日联合举办“寻找诗意中的江南”在沪高校台生城市行走活动,在沪10所高校的近30名台籍大
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开始工作,不一会,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幅一轮一轮的优美图案。“美吗?这是赵东元院士最新研发的介孔材料。这是在纳米世界,肉眼是看不到的。”操作人员告诉记者。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地下一层,是今年1月刚正式成立的复旦大学电镜中心。科学家的“眼睛”何为电镜?多数普通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