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桐宇:建议优化个人征信修复制度,允许申请缩短不良征信记录年限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关注个人征信修复。她认为,近年来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快速建设发展,截至2023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及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征信信息。但我国个人征信修复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有针对失信主体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修复的相关规定,针对个人征信修复仍缺乏细则。
周桐宇建议优化个人征信修复制度,重新审视不良征信记录年限,出台征信报送口径放宽阶段性政策。

资料图 据IC photo
问题:
征信投诉呈现上升趋势
滋生大量信用修复灰产
周桐宇指出,近年来征信投诉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历史、短期的逾期征信记录上。以重庆为例,2020年前重庆地区与个人征信有关的投诉仅几十件,2021年上涨至400多件,2023年上涨至900多件,2024年上涨至1400多件。
她提到,以辖区内某代表性消金机构为例,接收到的征信投诉案件中,94%的投诉集中在历史、短期的逾期记录上,并且客户平均逾期时间较短,平均在12个月以内。其中20-35岁的投诉群体占比达到52%。从能识别出职业信息的投诉客户来看,也主要集中在个体经营者、蓝领、普通上班族等需要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的薄弱群体,占比高达95%。
周桐宇认为,一些因为临时的、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历史逾期的消费者,在不良信息保存记录的5年期限内,难以重新获得优质信贷供给,这一方面不利于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促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滋生大量信用修复黑灰产,损害社会公众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也增加监管应对负担。
建议:
重新审视不良征信记录年限
推动完善个人征信修复细则
基于上述问题,周桐宇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审视不良征信的记录年限,针对违约行为终止且已经按时履约的群体适度放宽。
目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她建议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群体,允许申请缩短不良征信的记录年限,“比如当用户正常履约还款超过半年及以上,允许申请取消2年以前的历史逾期违约信息,从而有机会重新获得低利率的优质信贷供给,更好地保障生活。”
另外,周桐宇还建议出台征信报送口径放宽的阶段性政策,针对小额、短期的非恶意逾期违约行为予以豁免。她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提振经济、促消费的时期,不少群体可能产生临时的资金周转问题。
周桐宇介绍,疫情期间央行曾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接入机构认定后,相关逾期记录可不上报,她建议延续性出台为期1-3年的阶段性政策,允许金融机构基于自身情况决定对用户逾期行为的容差政策,给予用户一定宽限便利。
针对打着“征信修复”的幌子,以付费服务、代理维权、虚假培训为手段的黑灰产,周桐宇建议持续加大信用修复黑灰产的打击力度,同时推动完善个人征信修复的法规细则,借助规范化、体系化的行业监管及试点开展,全面挤压黑灰产的生存空间。
律师说法:
个人征信影响企业经营
优化修复机制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长期关注信用修复议题的北京中银(临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晓凯律师对红星新闻表示,个人征信修复不仅关系消费者的个人生活,也影响着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不管是个体工商户还是有限公司,如果征信在银行里面有过逾期,最起码5年之内是没有办法贷款的。”
朱晓凯称,在业务实践中,企业主的个人征信与企业信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绑定”,企业贷款要求法定代表人甚至其配偶签字,“原本有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实际上成了个人连带责任,等于是家庭跟公司绑定了。”
除了个人征信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朱晓凯还表示,在目前的信用修复流程上,也存在缺乏规范流程的问题。法院有的是判决人民银行恢复,有的是判决基础银行去恢复,没有统一的办理流程。相比之下,与行政处罚相关的信用修复则明晰许多。2021年7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对受理情况、办理期限、申诉流程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朱晓凯认为,完善个人征信修复机制,将有利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朱晓凯说,对于中小微企业,征信逾期记录无法及时修复,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渠道断裂。
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柳星宇律师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表示,自己近几年经手过不少案例,都是当事人因为小额逾期导致网络贷款、信用卡出现逾期,财务状况因此恶化,进而影响到房贷、经营贷等,最后变成一个必须要在法院解决的司法案件。“这样的案件增多,实际上占用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柳星宇认为,通过对失信行为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有望鼓励行为人在履行信用义务时注意自身信用。“从制度上避免行为人陷入一个因为信用不良,而不断进行拆借的恶性循环。”
红星新闻记者 周炜皓
编辑 郭宇 责编 官莉

-
海南封关: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
【光明论坛】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正式启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海南省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决心,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生动实践。面向未来2025-08-28 05:00:00 -
邵原镇精准赋能优服务网格聚力促发展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赵冠男近日,济源市邵原镇召开“营商环境网格员职责深化与服务提质”推进会,全体营商环境网格员参会,旨在进一步明确网格职责、优化服务流程,以“网格化”精细管理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会上,镇营商环境办公室首先通报了前期网格服务工作成效与不足,指出当前存在的政策传达不及2025-08-27 15:34:00 -
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召开甘井子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座谈会
2025年7月1日起,辽宁被列为全国首批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试点地区之一。为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关于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决策部署,落实区委进一步发挥区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劳动保障、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2025-08-22 21:23:00 -
南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铿锵
机械臂精准作业替代人工重复劳动,生产数据实时汇聚“云端”一键掌控,全流程智能调度让产能提升三成……在南昌各大企业制造车间,数字化技术正重塑生产肌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当前,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两年行动进入收官冲刺关键期,南昌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百日攻坚”行动为总抓手,政企协同按下转型“快2025-08-15 11:19:00 -
成都首批外卖骑手社保补贴发放到位,政策红利加速兑现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暖新驿站传来喜讯——多名美团骑手陆续确认7月社保补贴已全额到账。作为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养老保险试点核心阵地,红牌楼街道暖新驿站通过“政策+服务+资源”三位一体模式,推动社保补贴政策高效落地,为灵活就业人员筑牢权益保障屏障。“补贴到账比预期快多了!自己缴一半,平台补一半,相2025-08-11 13:09:00 -
南阳市今年首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发放到位 2121万元惠及484家企业
8月8日,记者从市社会保险中心获悉,我市今年首批稳岗返还资金2121.32万元已发放到位,惠及全市484家企业,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自7月份我省2025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启动以来,市人社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解读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加班加点审核办理稳岗返还业务,指导各县区加快落实稳岗惠企2025-08-11 08:14:00 -
上半年规上轻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1万亿元
南方日报讯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轻工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中有进,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营业收入达11.3万亿元。在消费市场方面,政策驱动效应显著。上半年,轻工11类商品零售额超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得益于消费2025-08-11 08:09:00 -
河南:面向中小微企业建设只租不售的“工业保障房”
中新经纬8月10日电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10日发布《河南省支持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措施》从十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其中包括,面向中小微企业建设只租不售的“工业保障房”。——加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措施》提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成立省2025-08-10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