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丨信达生物去年亏损同比收窄九成,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20亿~30亿元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张海妮
3月27日,创新药概念股走强,截至当日收盘,信达生物(HK01801)上涨17.41%,报45.850港元/股,市值超750亿港元。
消息面上,信达生物于前一日(3月26日)披露2024年业绩公告。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94.22亿元,同比增长51.8%。公司称,强劲的业绩表现主要得益于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在内的主要产品保持收入的强劲增长以及新产品的快速放量。
同时,信达生物的年度亏损则为9463.1万元,同比收窄90.8%。亏损收窄主要源于收入快速增长、财务状况持续改善及营运效率提升。信达生物在财报中强调,在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司首次实现了自IPO以来的净利润和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转正。
在3月27日举行的业绩会上,信达生物董事长兼CEO俞德超针对公司发展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在2024年实现Non-IFRS EBITDA和净利润转正后,公司将“2027年产品收入达到200亿元”作为目标,到2030年将5个管线资产推入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
“玛仕度肽”减重药预计今年上半年获批
年报显示,在营收结构上,信达生物的总收入主要包括医药产品销售、授权费收入以及研发服务费收入三块,分别为82.28亿元、11.00亿元和9378.3万元。
截至目前,信达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组合已包含15款获批产品,其中重点产品包括PD-1达伯舒(信迪利单抗),三款生物类似药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苏立信(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以及达伯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驯鹿生物合作的BCMA 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福可苏(伊基奥仑赛)等。
信达生物未在财报中披露每款获批产品的详细销售额,仅表示达伯舒等主要产品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产品快速成长,使得公司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57.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2.28亿元,同比增长43.6%。
随着多条研发管线进入临床后期乃至申报注册阶段,信达生物正在进入产品密集获批的发展关键期。财报称,公司新增五款获批药物,其中包括三款肺癌靶向药、一款血液瘤领域的BTK抑制剂。其中,今年3月获批的信必敏(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款获批的IGF-1R抗体药物,也是中国甲状腺眼病治疗领域70年来的首款新药。
信达生物将2025年看作是“业务充满增长机会的一年”,公司预计将上市“玛仕度肽”和“匹康奇拜单抗”两款潜在大单品或各自领域的基石产品。特别是全球首个GCG/GLP-1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其减重适应症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获批上市,而2型糖尿病适应症则预计在下半年上市。
此外,信达生物还计划启动“玛仕度肽”的新Ⅲ期临床研究,包括青少年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及头对头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肥胖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
据悉,“玛仕度肽”等新药将为慢病领域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优治疗方案。同时为准备新品上市,信达生物正搭建CVM(心血管及代谢)领域全方位商业化能力体系,包括营销平台和团队的构建、医保覆盖及多元支付体系等。
俞德超认为,相比肿瘤业务传统的院内销售方式,CVM商业化会有很大区别,需要有多样化的营销策略以及不同渠道的覆盖,并需要建立良好的To C(面向消费者)品牌形象。
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20亿~30亿元
信达生物方面披露的业绩演示文稿显示,2024年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从上年同期的36.01亿元增长至48.00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率则从58.0%减少至50.9%,营销产出及效率有所提升。
交银国际在研报中称,商业化和临床后期管线中,潜在重磅单品“玛仕度肽”、PD-1/IL-2、CLDN18.2 ADC是信达生物近期研发工作重心,未来12个月有多项数据读出值得期待。交银国际建议重点关注PD-1/IL-2在多种冷肿瘤上的PoC数据以及“玛仕度肽”多项糖尿病/减重Ⅲ期数据。
针对更长期的创新管线,交银国际认为,信达生物聚焦行业前沿的技术平台和针对全球难治性疾病、拥有差异化设计的创新药物分子,包括已授权出海的DLL3 ADC、双靶点/双载荷ADC、GLP-1小分子及多靶点抗体肽偶联物(APC),有望成为达成2030年新目标的主要贡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信达生物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定期存款、其他金融资产中的结构性产品及投资票据约为102.2亿元。2024年,公司的研发开支为26.81亿元。
业绩会上,信达生物管理层表示,2025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大概维持在20亿元到30亿元之间,主要投入一些一期、二期的项目上,整体费用相对可控,而后续的海外三期临床投入,取决于项目开展进度,有对外授权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
员工履历造假,公司能直接解雇吗?
找工作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写简历这薄薄一页纸可是咱求职的敲门砖简历上:能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只想按时上下班,拒绝加班这种适度优化,懂的都懂~但是优化≠造假有的求职者为了让自己顺利拿到offer写简历时“无中生有”“虚假包装”这种情况被公司发现后公司能否将其解雇?一起来2025-07-28 14:13:00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2025-07-26 21:33:00 -
科创板开市6周年 589家公司交出高科技自立自强“硬核”答卷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编者按/ 6年光阴,从25家到589家,从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到高科技创新发展“示范田”,科创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从追赶到引领,让科技的火光点亮产业的星河,在这片“试验田”上,科创板始终引领制度创新,科创板企业家们用一次次技术突破谱写中国科技创新的新2025-07-26 03:17: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2025-07-23 15:31:00 -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按照要求发力支持“三农”?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2025-07-21 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