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关注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8:26:00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今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以《千秋海岱弦歌新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为题,关注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时代光彩。

以下为文章全文:

千秋海岱弦歌新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邵琨 高天 张武岳) 儒风传千载,文脉承古今。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时代光彩。

追远抚今,赓续齐鲁文脉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现场,《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等吸引了国内外嘉宾的目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儒家思想频频被与会的国内外嘉宾提及。他们在尼山脚下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诸子百家半山东”。齐鲁大地文脉绵长,贤哲辈出,典籍丰富。《齐鲁文库》收入264种经典古籍,将在10年内完成,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成书规模约13亿字、4000多册,将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

山东深入推进“山东文脉”工程、“文物活化”工程,加强考古挖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梳理优秀传统文化家底和发展脉络,开展古籍整理编纂、文化记忆记录,实施诸子百家文化整理研究出版项目,推出古代齐鲁诗词、小说、书画、戏曲名家系列等经典选编。

知来路,鉴未来。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前来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

目前,山东有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多处知名遗址公园。一批山东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构成史前文化谱系完整、从未缺环、文脉传承的发展链条,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重要佐证。

文以载道,凝聚精神力量

摆好桌椅板凳,带着米面油菜……近年来,每逢重阳节,潍坊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的许多村民都会当起志愿者,为本村及邻村70岁以上的老人包饺子、炒菜,共庆“九九老人宴”。

弘扬传统美德,涵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山东不断创新表达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推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中国礼·中国乐”等系列文化节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创作项目,首批100册已在北京正式发布……

在山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入人心,也逐步融入社会治理。

济宁市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把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探索出“以礼让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

围绕“忠诚”“担当”“廉洁”等价值理念,山东打造了孔庙弘道门“弘道明志”、孟庙“仁政民本思想”、孔府戒贪图“传统廉政思想”等教学点,把课堂搬到文物古迹,让廉洁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的实情实景。

以文兴业,叫响“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儒风浩荡传千古,让山东厚植“好客”基因,形成热情真诚的待人之道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山东立足丰厚的黄河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资源,着力深化文旅融合,用创新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金字招牌。

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一直备受游客追捧。如今,状元卷既能看还能答。博物馆在状元卷展品旁设置多媒体互动屏,并设置答题环节,游客答题后可以知道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等级,增加了欣赏文物的乐趣。

山东文化“两创”成果频出,不仅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也从文化创意中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成为“好品山东”的有力支撑。

泰山脚下的红门里街区,女孩们换上唐代襦裙、明代马面裙,绾青丝、贴花钿,拍靓照、尝美食、品文化……近年来,全国不少景区都开设了汉服体验馆,其中约70%的汉服产自鲁西南小城——曹县。近年来,曹县因汉服等产业频频“出圈”,还结合了传统木雕的工艺,发展出了全国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

传承与创新共舞。如今,山东正打造手造重点产业集群,让传统手工艺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山东手造”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 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丨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举行

    8月28日下午,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崇文行动”在凤凰北街街道举行。现场,热身环节拉开活动的序幕,通过互动体验生动阐释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与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参与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温传统艺术、感受文化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加
    2025-08-29 12:54:00
  • 书香里的烟火气——2025上海书展走笔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子承申城8月的高温,挡不住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者、读者赴约的热情。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今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深入全市16个区分会场、100家实体书店、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点燃上海之夏阅
    2025-08-20 05:35:00
  • 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李键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栉风沐雨,60载万象更新。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2025-08-19 16:25:00
  • 公益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宣传推广普通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桂斌 通讯员 邓涵月 曹荣欣暑假期间,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说什么都队”社会实践队,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同团队,以语言为纽带,通过“线上调研+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济南市章丘区三德范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推广行动
    2025-08-18 13:15:00
  • 小轿车插队致公交车急刹 孕妇摔伤流产索赔8万(九派新闻)

    小轿车插队致公交车急刹 孕妇摔伤流产索赔8万(九派新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2025-08-18 00:00:00
  • 徐光启为何能看世界?江南文化是支撑!熊月之诠释上海开明|讲堂视频

    作为研究上海历史的非上海人,《上海通史》主编、《上海六千年》作者之一熊月之分享观察心得,是江南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上海的开明创新。他例举徐光启、王圻、董其昌,还有鲁迅先生,都浸染其中。8月18日下午15:30分至16:30分,上海书展中央展厅葛剑雄、陈杰聊《上海六千年》。
    2025-08-17 11:44:00
  • 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民族风情引客来 以街带商促繁荣

    喀赞其文化旅游区街景。本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喀赞其街区未改造前的老房子。资料图片【老商圈 新消费】铸锅匠人“喀赞其”、钉马掌匠人“塔克其”、打馕坑匠人“托诺其”、做花帽匠人“朵普其”,还有烧陶瓷器具匠人“搭瓦克其”、制铁桶匠人“切来克其”……在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新疆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
    2025-08-17 04:40:00
  • 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在成都、重庆举办

    为全面展示福州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项目,深化闽川渝文旅产业合作,8月13日至14日,“有福之州”2025年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分别在成都、重庆两地顺利举办。本次推介活动由福建省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吸引了来自福州及川渝地区的文旅主管部门、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和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到场,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
    2025-08-14 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