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破茧:从历史守护者到变革新引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4月23日,杭州余杭良渚,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拉开帷幕。当天下午,一场以“博物馆不断发展的变革性作用:超越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为主题的讨论,吸引了全球一百多位博物馆馆长、文化项目策划人和国际组织代表。
从故宫博物院到波黑国家博物馆,从巴塞罗那的移动集装箱展柜到国际刑警组织的文物数据库,嘉宾们的发言共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图景:博物馆已不再仅仅是历史的“保管员”,而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文化创新的实验室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这一转型背后,是博物馆定义的重塑。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将博物馆定义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非盈利机构”;2022年,国际博物馆理事会更进一步,将“可持续性”“包容性”“社区参与”写入新定义。正如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玛丽索尔·阿拉贡·皮内达所言:“我们不仅要保护过去的记忆,更要为展品浇筑新意义。”
【1】
当天的论坛,向大家展示了如今的博物馆“到底有多新”。
当故宫的《千里江山图》化作舞剧《只此青绿》,当博物馆的藏品通过移动集装箱进入西班牙乡村展示,博物馆的创新已超越技术层面,甚至改变着文化生产的底层逻辑。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展示文物,更是展示当下。”论坛上,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的发言掷地有声。该馆正在展出的敦煌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总共有敦煌服饰临摹画稿、复原及创新设计服饰等共计369件作品,最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传统文化工艺制成的新的面料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
在王晨阳看来,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它可以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激发现代人的创造力,最终提高社会凝聚力。”
而在西班牙,博物馆创新的一大特色,则是一个个移动集装箱式的展柜,据巴塞罗那储蓄和养老金银行基金会会展部主任伊莎贝尔·萨尔加多介绍,每个集装箱大概有10年的生命周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免费通行的权利,可以便利地把文物、展品运输到每个小镇、小村庄去展出……每个铁皮箱,都是文化的种子。
跨界融合正在改变博物馆的基因图谱。故宫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创的"故宫之声"项目,让编钟与现代交响乐共振;而这种混搭,在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则呈现为文化对话——山区原住民带着古老仪式走进现代展厅,非物质遗产与当代艺术碰撞出新的精神维度。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尚蒂伊古堡,这个以收藏19世纪“原汁原味文物”著称的空间,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创新轮动,包括举办音乐会、花展、车展、马术展、野餐会,甚至包括有孩子参加的“桌面历史游戏”等等。尚蒂伊古堡管理主任安妮·米勒说,他们甚至已经举办过多场爵士、电子类的音乐演出,还把曾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出的钢琴家请到了现场,“我们深信,在现代,博物馆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要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创新的本质,是博物馆对“文化权威”身份的解构。正如论坛主旨中提到的那样,在全球化导致同质化危机的今天,唯有通过创造性转化,才能让博物馆在流动性时代守住文化多样性。当博物馆从“教导者”变为“共创者”,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真正绽放。
【2】
在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博物馆看似只与文化直接相关,实则扮演着重要的“跨界枢纽”角色。
在当天的论坛中,嘉宾们也更愿意以多维的角度,去看待未来博物馆的角色变化、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如何构建全球文物安全的数字神经。
伊莎贝尔·萨尔加多表示,多样性和包容性,是未来博物馆的两大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博物馆场域与公众产生更亲近的关系,“过去50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包括文化中心、科技博物馆,涵盖整个西班牙。我们的目标,就是维持高校学生和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因为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守护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必须让公众积极地参与进来。”
她举了个例子,之前基金会和大英博物馆合作了一个关于女性力量的展览,里面有许多与女性相关的文物,“我们也会鼓励观众来讨论——看到这件文物,你有什么感觉,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诅咒?还是一种刑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这个时候,大家所处的空间,才真正变成了共同体验的场所,无关乎性别、身份认同等等,所有人都可以一起来对话。

而如何保护文物安全,也是论坛尾声众人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博物馆界正在使用一张覆盖196国的“智能防护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见证着传统保卫战向科技较量的转变。
国际刑警组织战略伙伴关系总监武英说,早在80年前,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的第一个通缉令,就是与艺术品失窃相关。
目前,国际刑警组织有196个成员国,都接入了与文物相关的的一个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实时互通。
“目前,这个数据库里有56000件失窃文物,通过申请,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库。”武英举了个例子,如果有个私人收藏家想买一件文物,可以先拍一张照片,输入到数据库里进行比对,若是有可疑的地方,马上就会收到提醒,“提醒你如果没有充分调查之前,最好先不要购买。”
此外,还有一个叫ID-Art的客户端,每个人直接在手机就能下载,然后连接到国际刑警组织文物失窃库,可以直接看到哪些艺术品是失窃的。
2022年,两张40年前被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桌子,就是通过ID-Art找到的,最终让文物得以返还。“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把这些工具有效应用起来,可以有效打击艺术品的非法贩卖,更有效地保护文物。”武英说。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博物馆的变革早已超越技术层面。当尚蒂伊古堡的游客在爵士音乐会上触摸历史,当湖北省博物馆用数字技术守护文明基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博物馆的转型,也是更多与世界的连接和对话。
这些曾经沉默的殿堂,也正以惊人的创造力重新定义着文化的边界——它们既是记忆的保险箱,更是未来的孵化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
9年前卷宗里的战国古剑凭空消失?检察监督寻回“遗落的文物”
案件审结后,作为证物的青铜古剑却被遗忘了——文物是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是历史文化的鲜活传承。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从越王勾践剑的惊世出土,到无数青铜器物的陆续发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江汉平原的千年记忆。近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检察院联合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下称“荆州区公安分局”)、荆州市公安局2025-08-22 14:42:00 -
书香里的烟火气——2025上海书展走笔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子承申城8月的高温,挡不住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者、读者赴约的热情。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今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深入全市16个区分会场、100家实体书店、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点燃上海之夏阅2025-08-20 05:35:00 -
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李键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栉风沐雨,60载万象更新。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2025-08-19 16:25:00 -
徐光启为何能看世界?江南文化是支撑!熊月之诠释上海开明|讲堂视频
作为研究上海历史的非上海人,《上海通史》主编、《上海六千年》作者之一熊月之分享观察心得,是江南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上海的开明创新。他例举徐光启、王圻、董其昌,还有鲁迅先生,都浸染其中。8月18日下午15:30分至16:30分,上海书展中央展厅葛剑雄、陈杰聊《上海六千年》。2025-08-17 11:44:00 -
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民族风情引客来 以街带商促繁荣
喀赞其文化旅游区街景。本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喀赞其街区未改造前的老房子。资料图片【老商圈 新消费】铸锅匠人“喀赞其”、钉马掌匠人“塔克其”、打馕坑匠人“托诺其”、做花帽匠人“朵普其”,还有烧陶瓷器具匠人“搭瓦克其”、制铁桶匠人“切来克其”……在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新疆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2025-08-17 04:40:00 -
光明文化周末:致蔡桃儿
作者:徐虹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蔡桃儿,多么美好的名字啊。像一枚初熟的蜜桃带着晨露的鲜嫩,带着枝头的芬芳。您的父母亲给您取名时,是否正逢桃果满枝的季节?那桃尖上的一点嫣红,是否像极了小姑娘俏皮撅起的嘴唇?可是,我在一份死亡名单上见到了您。您是常德细菌战中第一个被确诊的鼠疫受害者。在您之后,还有762025-08-15 05:44:00 -
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在成都、重庆举办
为全面展示福州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项目,深化闽川渝文旅产业合作,8月13日至14日,“有福之州”2025年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分别在成都、重庆两地顺利举办。本次推介活动由福建省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吸引了来自福州及川渝地区的文旅主管部门、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和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到场,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2025-08-14 19:51:00 -
北疆文化・丝路新韵 | 赛罕之夏:文旅融合绘就多彩画卷
这个夏天赛罕区以自然为笔、历史为墨将北疆文化的鲜活魅力运动赛事的热血激情与现代都市的时尚活力巧妙融合推出一系列惠民乐民举措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从烟火气十足的街区到精品云集的展演展陈再到寓教于乐的科技科普多元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交织碰撞共同绘就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文旅画卷自然与人文交融公园绘就诗意风2025-08-11 1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