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个月走访200村:她如何写出首部红军后代史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8:1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日前,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南浔举行,长沙市芙蓉区作协主席尹红芳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杜鹃红》获优秀作品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是继以鲁迅、茅盾、冰心、冯牧等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全国性文学奖项后又一个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文学奖项。记者采访了尹红芳,听她讲述该作品的背后故事。

三个月里,走访了近200个村庄100个红军后代

记者:如果请您发表一个获奖感言的话,您会怎么说?

尹红芳:《杜鹃红》这本书,倾注了我诸多的心血,采访的过程其实也是很艰辛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走遍了瑞金十七个乡镇,走访了近200个村庄。东至日东,南抵拔英,西达万田,北及丁陂。常常天蒙蒙亮出发,深夜时分,我才回到住处。在最后一个阶段采访结束时,因为长时间每天持续六七个小时的访谈,我的喉咙严重受损,刺激性咳嗽了一个月才渐渐修复。因为艰辛的付出,在得知获得奖项的那一刻,心里甚是欣慰。同时,内心又是平静的。这些日子,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正在创作的新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突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站在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台上,我的脑海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我研读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那些经典的作品,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喜爱之情,悄然滋长。从此,我便走进了一条幽远的报告文学创作之路,瞭望着、探寻着,求索着、热爱着,坚守着。徐迟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他的高贵品质和精神光芒,时常影响着我、鼓舞着我,也鞭策着我。

记者: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杜鹃红》的内容和创作过程。

尹红芳:《杜鹃红》是一部重温红军精神的致敬之作,是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献礼之作,更是苍生百姓的生命之作、精神之作。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述红军后代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我在瑞金走访了一百个红军后代,追寻在百年的岁月中,他们的祖辈如何初心不改,不以共和国功臣自居,甘为平民百姓而奋斗终身;他们作为革命后代,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光荣与梦想、奋斗与牺牲、成功与失败、毁誉与沉浮、圆梦与愿景、美丽与悲怆。一百个红军后代,无数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走着不同的道路,过着不一样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在他们心中却都深藏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和品格。

创作中,亦受到诸多挑战。从作品的整体构思,到每一篇章的书写,可以说很用情,也很用力。一部近27万字的作品,基本上每天不间断、持续创作出来的,长时间高强度的书写,对于人的身体亦是巨大挑战。记得写到20万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整个人被掏空了一样,右手甚至一度麻木无感。后续的创作,几乎是自己潜意识里不愿作罢的毅力支撑着持续的。而过了某一个临界点,似乎又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开阔感、舒展感。可以说,完成这部作品,恰如一次涅槃,对我来说,不仅是精神的洗礼,更是灵魂的洗涤。

只有感受自己的苦才能明白众生的苦

记者:您何时开始写作,迄今主要写了哪些作品以及获得过哪些奖项?

尹红芳:2001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启了我的创作生涯。那时,我的文字常出现在《湖南师大报》《宿舍生活》等校园媒体。因为创作活跃,擅长采访,我成了《湖南师大报》的学生记者、编辑,成为全国高校中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星网”的首届学生负责人。毕业后,顺利进入某省级媒体工作。而后,又走上了职业创作之路。时至今日,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获得“大地文学奖”提名奖、中国自然资源作协“抗疫”主题作品优秀奖、湖南省“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创作奖等诸多奖项,评论文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杜鹃红》《艾爱国:了不起的“钢铁裁缝”》《公安英模.官同生》《教育之光》等多部作品。作品获评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百道好书榜年度排名、“湘版好书”奖等。2020年被中国作协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记者:《杜鹃红》这本书有哪些特点?专家是怎样评价的?

尹红芳:《杜鹃红》这本书,可以说是贴近大地,去深掘、去体悟、去书写的,故事里带着阳光的温暖和泥土的芬芳。

《杜鹃红》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本书描述视角独特而开新。作者沿着红军先辈的足迹,踏遍红都瑞金的山山水水,以有别于一般乡村振兴纪实书写的路径,将乡村振兴与红军后代联系起来,将当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中国革命的来路联系起来,将红军革命的初心与当下振兴的信心和未来复兴的雄心联系起来,为当下乡村振兴题材报告文学拓展出新的表现空间。

记者:下一步你写作的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尹红芳:报告文学创作对于我来说,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好的报告文学都是行走出来的。在行走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艰难和险阻,但是,也能感受到更多自然的、山河大地的丰富馈赠。采访和创作虽然辛苦,但我认为,只有感受自己的苦,才能明白众生的苦,而那一刻,就是慈悲。

所以,报告文学的行走和创作,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美好的积累、幸福的体验。我坚定地选择如此创作道路,亦是人生之幸。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往后,惟愿擎着徐迟先生的精神光芒,在真善美的追寻中,从容前行,自由成长。

  • 烟台:项目开工前验线工作100%落实到位

    水母网5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记者近日从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3月以来,烟台市全力打造“规划许可放验线”一条龙服务,强化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与“开工前放验线”服务链条,为企业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提升80%。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系统梳理建设工程规划
    2025-05-27 09:41:00
  • 三个月走访200村:她如何写出首部红军后代史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日前,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南浔举行,长沙市芙蓉区作协主席尹红芳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杜鹃红》获优秀作品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是继以鲁迅、茅盾、冰心、冯牧等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全国性文学奖项后又一个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文学奖项。记者采访了尹红
    2025-05-26 18:13:00
  • *ST宇顺开盘涨停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5月26日,*ST宇顺(002289)开盘涨停。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公司股价仍封死涨停,报涨停价15.27元/股。消息面上,5月25日,*ST宇顺披露公告称,停牌期间,公司就股价波动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5-05-26 10:02:00
  • 90后女子花1万多找“真爱”!被安排45岁带娃男,婚介失联,门店人去楼空

    近日,济南市民王女士(化名)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其与次第花开婚姻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一份价值10001元的婚介服务合同后,遭遇服务严重缩水及公司失联等问题,1万余元服务费面临“打水漂”风险。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公司不仅办公地点人去楼空、法定代表人变更,合同预留电话也已成空号,维权陷入僵局。据王女士介
    2025-05-26 09:35:00
  • 相约丝博会|“氢”风徐来 看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聚链成势

    5月23日,参加“2025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们走进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深切感受氢能产业聚链成群、攀高成势的澎湃活力。记者们了解氢能产业应用。在园区内,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的测试员正骑着一辆“氢瓶车”来往于各个厂房之
    2025-05-24 14:54:00
  • 新甘肃︱【强信心 看发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坦途向明天——兰州市交通建设为城市发展再提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晓君 白永萍 马小龙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魏娟 王昱钧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芳菲五月,走进G30连霍高速公路兰州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员涌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从空中俯瞰,什川黄河特大桥像一条玉带从黄河河面穿行而过,秀美而壮丽。G30连霍高
    2025-05-23 16:07:00
  • 辽宁沈阳:春耕正当时水稻种植忙

    5月22日,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田一片繁忙景象,水稻种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了解,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稻种植面积7.7万亩,已完成58%,预计月底前完成全部插秧。图为工作人员驾驶插秧机正在作业。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插秧机在工作中(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插秧机在工作中(无人机照
    2025-05-22 13:40:00
  • 旧貌焕新颜 我市推动怀化火车站广场改造升级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连日来,我市联动公安、交通、城管执法、交警、铁路等部门,全面推动怀化火车站广场改造升级,加大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出台停车、出站、广场秩序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新改造的火车站广场整洁有序(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捷 摄)5月19日,记者来到怀化火车站广场,
    2025-05-19 1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