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融合、跨媒介、破圈层:城市青春经济正当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4:10:00    

简·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中言明,“随着新的商品和服务的出现,经济组织的主要模式也同样会发生改变。”智媒时代,伴随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文化拓扑,越来越多新消费场景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尤其是以年轻人为核心生产、传播、消费主体的城市青春经济日益勃兴,年轻人愈发热衷“去有风的地方”——他们为淄博燃情,也被“尔滨”吸引,抑或奔赴泉州簪花围,一时“姹紫嫣红开遍”。在上海,从“上海之巅到上海之根”,2025上海佘山半程马拉松充分联动文化展演、休闲观光、度假旅游,“City Run”尽显城市“青和力”。

文旅商体展联动持续吸引扩大消费,以深融合、跨媒介、破圈层为文化动力绘就城市人文经济的青春景观,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深融合:

场景交叠营造具身沉浸

每逢周末,北京城区不但公共图书馆座无虚席,实体书店里,一杯咖啡一本书,也成为青年阅读消费的“标准姿势”。风入松、单向街、三联韬奋书店等从特色书店空间迈向新型文化空间,打造“阅读+文创+咖啡”融合业态,盘活文化新消费。

三联韬奋书店

在上海,多个城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产业园区、公共文化空间开办青年夜校,书法绘画、音乐鉴赏、非遗体验等多元课程吸引一众青年参与。同样不得不提的是,历年上海书展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原乡”,在场即阅读,“知识消费”与集章打卡两不误。

去年以来,从上海风靡向北京、广州、南京多地的“学术酒吧”受到年轻人追捧。“在酒吧里搞学术”,不但治好了青年学人的“休息羞耻症”,也为酒吧打开新业态想象,创设新消费场景。

在丹尼尔·西尔和特里·克拉克看来,“场景是一个地方的整体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以艺术街区、博物馆、美术馆、书店和咖啡厅等为中心的文化场景,高度契合现下年轻人的文化消费需求,特别是跨界场景之间的深度融合正在塑就城市青春经济的新增长点。

不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得愈加深入,“文旅+”与“+文旅”也更为广泛。年轻人会为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遍游瘦西湖,因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到访泉州。2025年春节假期,泉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0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3.6%。“非遗春节+世遗泉州”,漫游古城的同时深度领略地方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人最爱“满满的烟火气”。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加速融合,持续催生虚实交互的“沉浸经济”。《消失的法老》《风起洛阳》《赳赳大秦》等一批VR大空间沉浸项目、沉浸式演艺取得不俗成绩,通过营造具身联觉的全感沉浸,极大丰富了虚实融合场景的文化消费体验。

跨媒介:

小内容也能撬动大市场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与“女明星”玲娜贝儿圈粉无数,而满载市民童年记忆的锦江乐园也将变身成为哈利·波特主题乐园,“快乐经济”的版图持续扩张。主题乐园作为IP经济的成熟模式,其游乐叙事提供了个体记忆融汇为集体记忆的可能,穿梭其间,童年光景与青春岁月纷至沓来。

“青春”亦如“怀旧”,“复古”原是“新潮”。2月份,由王家卫导演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重登银幕。上海人民广场街头,年轻人在夜色里与大光明影院巨幅特别版海报合影,光影斑驳,年华交错,展现的是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内容IP的跨媒介叙事和全产业链延伸,正在撬动更大的青春经济市场。从以往偶有的IP神话,到如今普遍的IP思维,不但跨媒介叙事成为文化生产的基本理念,而以之为基础,多业态转化、延长消费链更成为扩大青年文化消费、激发青春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

从以原创文本为中心的文学IP,到以原创影像为核心的影视IP,模态升维进一步开辟青春经济更大的想象空间。由人气演员主演的电视剧《国色芳华》播出期间,“洛阳”“牡丹”频登热搜,直接带动了河南洛阳以及山东菏泽等地的旅游和花卉消费。

与此同时,具备跨媒介整合能力的AIGC新技术与微短剧新形态的结合实践,瞄准青年文化消费市场,为优质文化产品的精准供给指示了方向。AI影视与数字文旅的乘数效应让影视工作者、地方文旅部门看到了青春经济的非凡魅力。

跨圈层:

从消费出圈到文化破圈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开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新篇,“国漫崛起”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文化与现代电影工业和新兴数字技术的极致融合可能,坚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信心。

《白蛇:缘起》《姜子牙》《长安三万里》等一系列作品揭下动画电影的“低幼”标签,使其走进“合家欢”观影视野。更难能可贵的是,因有创作者的精心打磨雕琢,观众可以于国漫电影中捕捉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共鸣域,获得独有的观影感受,在艺术欣赏中达成心灵疗愈。

《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春节上映至今,《哪吒之魔童闹海》连续打破纪录,摘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已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不但各个角色的Cosplay在社交平台上热度居高不下,手办盲盒、卡牌等电影周边更是一“吒”难求。可以看到,“谷子(goods)经济”这一围绕二次元IP周边商品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增长迅速,进一步走进了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同样从圈层消费走向大众消费的当属汉服经济。古城西安已经成为全国汉服消费体验第一城,在钟鼓楼、大唐不夜城、大明遗址公园等地,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缘于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攀升与认知增长,穿汉服出游已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乃至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服”。汉服出圈,使其历史、形制与礼仪文化越发普及。

天宫藻井冰箱贴

再如,一枚小小冰箱贴亦可成为文创界“顶流”。国家博物馆凤冠木质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等均供不应求,这不仅在于其设计精美、小巧便携,更因其融入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经由UGC叙事和新媒体传播,“小而美”的文创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热销,也已列进不少海外China Travel者的必入清单,国潮元素促推中华文化不断破圈。

青春经济赋能青年发展型城市

伴随着青春经济愈加蓬勃和青年文化消费持续走高,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面貌更加清晰。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城市创新的主力军。城市文化经济的增长和文化消费环境的优化,不断夯实青年城市认同的情感基础。在此过程中,深融合、跨媒介、破圈层已经成为做强城市青春经济、激活文化消费的动力密码,进一步促推青春经济成为各地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个性化与大众化合流,生活实用性与自我发展性交汇,不难发现,青春经济是流量经济,是烟火经济,是情绪经济,还应当是可持续的创新型经济。因此,要避免青春经济昙花一现,需持续发掘增长点,不断开辟新蓝海,以青春经济与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双向赋能和共生发展,为年轻人缔造干事业的热土、日常生活的“减速绿洲”与心灵的诗意栖居地。

城市青春经济的发展既要激发青年群体的消费力,也要积极引导年轻人敢想敢闯、敢创敢为,培育青年创业者、扶持“青春小店”,鼓励他们在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方向上创新创业。同时,要在技术、版权、税收、资金等多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激发青年经济创造力和文化创新力。

当然,青春经济并不独属于哪座城市,也非独属于城市。在城望乡,我们可以看到无数青年学子学成返乡创业,或以手机为“新农具”,做起直播“新农活”,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例如,贵州榕江“村超”名扬海外,吸引中外青年游客到访。在城乡融合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正在大理、丽江、安吉、丽水书写数字时代青年的青春故事。

与此同时,青春经济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消费,但恰因以年轻人为中心,能够凭借他们对新模式、新业态、新体验的高度热情与自觉探索,释放青春经济的高融合性和强带动性,进而激发银发消费、亲子消费、家庭消费和更多元的跨界消费。

可以想见,当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青春经济与文化供给得以给年轻人群带来更多新的可“闲逛”的时空体验,他们也将收获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地方归属感与生活幸福感。

原标题:《深融合、跨媒介、破圈层:城市青春经济正当时》

栏目主编:邵岭 文字编辑:周敏娴

来源:作者:林一民(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书香里的烟火气——2025上海书展走笔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子承申城8月的高温,挡不住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者、读者赴约的热情。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今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深入全市16个区分会场、100家实体书店、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点燃上海之夏阅
    2025-08-20 05:35:00
  • 全国学子齐聚上海临港,智能制造赛场同台竞技

    8月16日—18日,以“赋能智造强国 创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第一阶段决赛在上海建桥学院举办。本次大赛聚焦“智造未来,AI赋能新工业”,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顶尖学子同台竞技,展示了青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赛事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加
    2025-08-19 18:44:00
  • 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李键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栉风沐雨,60载万象更新。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2025-08-19 16:25:00
  • “康师傅”们卖不动了?消费者:6块钱能点一份有肉有菜的外卖,谁还花15块买“轻奢方便面”?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方便面市场或正经历20年来的最冷寒冬。2020年,中国人一年吃掉超过438亿包方便面,相当于每人消费30包。如今,这个数字像被戳破的气泡,3年缩水40亿包。行业巨头的财报揭示了市场现状: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至134.65亿元,减少3.5亿元;饮
    2025-08-18 14:57:00
  • 农发行贵州黔南州分行召开2025年青年员工座谈会

    为贯彻落实“党建强行”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五抓”“五强”铸“五魂”党建工作实施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青年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8月15日,农发行贵州黔南州分行召开2025年青年员工座谈会。座谈会上,该行青年员工围绕“理想、价值、使命”,结合工作实践、收获感悟和思想动态,从不同角度依次说问题、做打
    2025-08-18 14:39:00
  • 徐光启为何能看世界?江南文化是支撑!熊月之诠释上海开明|讲堂视频

    作为研究上海历史的非上海人,《上海通史》主编、《上海六千年》作者之一熊月之分享观察心得,是江南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上海的开明创新。他例举徐光启、王圻、董其昌,还有鲁迅先生,都浸染其中。8月18日下午15:30分至16:30分,上海书展中央展厅葛剑雄、陈杰聊《上海六千年》。
    2025-08-17 11:44:00
  • 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民族风情引客来 以街带商促繁荣

    喀赞其文化旅游区街景。本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喀赞其街区未改造前的老房子。资料图片【老商圈 新消费】铸锅匠人“喀赞其”、钉马掌匠人“塔克其”、打馕坑匠人“托诺其”、做花帽匠人“朵普其”,还有烧陶瓷器具匠人“搭瓦克其”、制铁桶匠人“切来克其”……在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新疆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
    2025-08-17 04:40:00
  • 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在成都、重庆举办

    为全面展示福州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项目,深化闽川渝文旅产业合作,8月13日至14日,“有福之州”2025年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分别在成都、重庆两地顺利举办。本次推介活动由福建省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吸引了来自福州及川渝地区的文旅主管部门、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和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到场,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
    2025-08-14 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