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险协同AI赋能:平安健康2024年盈利破局
3月13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揭晓其过去一年的战果。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较上一年度稳健增长2.9%;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58亿元,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年盈利的突破。
这标志着平安健康成功跨越了从长期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李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平安健康不仅实现了收入增长的拐点,首次实现全面盈利上岸,更在战略深化落地、服务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当前AI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平安健康明确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对平安集团2.4亿个人金融客户的医疗服务覆盖和健康档案建立,并充分利用医险数据闭环、自研医疗大模型和训练适配医疗场景的垂域模型等独特优势,加速推进AI大模型在复杂疾病的多学科会诊等场景的应用。
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指引下,平安健康通过“保险+医疗”“保险+养老”等模式,与集团金融业务深度融合。
步入2024年,平安健康已在综合金融端成功构建“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及“医健权益服务”三大核心服务模式,推动金融客户端(以下简称F端)及企业端(以下简称B端)收入同比增长17.2%。
其中,F端稳健增长,业务收入达24.2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4年9月末,使用平安集团医疗养老服务的个人客户,其客均合同数、客均资产管理规模(AUM)分别为其他客户的1.6倍和3.9倍。
对此,李斗强调:“医疗健康服务的高频特性,使客户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服务的温暖,进而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加保与复购,有效提升了客户价值。”
B端企业健康管理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2.7%至14.2亿元,服务企业客户数达2049家,同比增长35.9%。平安健康总裁吴军指出:“企业健康管理市场潜力达万亿级,我们在产品设计、客户拓展、服务场景覆盖等方面持续突破,打造了‘中国平安企业健康保障计划’等差异化解决方案。”
当前,“保险+医疗健康”与“保险+居家养老”等业务模式的服务场景与深度正持续加强,规模效应日益显著。而在平安健康看来,未来医险协同的效果还将继续释放。
“外部环境利好,特别是政策的强力支持,包括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也给险司保险经营带来好的市场环境,场景融合以及医险协同的持续探索。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大,还有广阔的空间。”吴军表示,相信未来医险协同将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地发展,包括“保险+医疗”,“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以及医险全域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养老业务作为新增长曲线已初具规模,成为平安健康增长最快板块。财报显示,养老业务2024年收入增长至2.83亿元,毛利率提升16.5个百分点至29.1%。通过“居家+旅居+机构”多模态服务体系,覆盖全国75城,权益用户数较2023年末增长143%。
这一新引擎形成的背后,是平安健康看到了养老的市场潜力和业务成长性。
在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下,“9073”仍是目前我国养老的基本格局,即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7%的社区,3%的机构养老。因此,适合中国社会目前情况的“中国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尽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服务的供给非常零散,质量亦参差不齐。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优质且高质量的养老资源主要集中在盈利模式清晰且稳定的机构养老市场中,而居家养老领域在高质量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短板,亟需有效策略加以引导和提升。
在此背景下,平安健康积极布局并迅速拓展居家养老业务,深化“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持续打造“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体系,并携手各方共同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平安健康构建出“居家养老+旅居养老+养老机构”多模态养老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层、不同养老需求的银发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智能适老化改造、紧急救护、专业医护等。
在业务突破之际,平安健康在AI技术应用和服务网络建设上实现跨越式突破。
基于平安全球领先的五大医疗数据库及14.4亿次线上问诊数据,平安健康升级发布了“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使得AI技术在医疗问诊、体检报告解析、慢病管理等多个场景中得到了全面应用。
报告期内,AI辅助诊断准确率超95%,家医服务效能提升62%,慢病管理改善率达90%。
在2024年,平安健康APP还推出名医AI助理服务“平安芯医”,全面开放AI辅助专家7*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该数字人作为真实医生的数字分身,依托数字人技术和医学大数据支撑下的AI大模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医疗文书识别等先进技术,通过对真实专家的形象和专业知识、医学实践经验的训练,可全天候为用户提供线上咨询、线下就医协助、报告与化验单辅助解读、用药提醒等服务。
平安健康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臧珞琦表示:“AI赋能了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助力家医服务效能提升62%,专医服务效能提升42%。我们也实现了接入DeepSeek等医疗大模型,不断用数据丰富训练垂域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场景。”
AI技术的深度融入,已全面渗透到平安健康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了经营结算和供应商结算流程的效率。
据相关管理层人员介绍,平安健康2024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6.23亿元,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费用率为35.2%,同比下降14.4%。
在提质增效和业务协同的推动下,平安健康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共同推动拐点的达成。
平安健康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自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实现盈利以来,全年调整后净利润达1.5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也首次转正,充分展示了业务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资产管理能力。
在服务触达方面,平安健康还对其O2O服务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形成了“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维服务网络,并推出了诸如“专家看诊最快三小时”“药品贵就赔、慢就赔、过期换”等创新服务承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近4000家医院、23.5万家药店以及超过150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范围覆盖全国75座城市。
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平安健康同样充满信心。臧珞琦补充道:“在2024年,我们在重点领域投入了约9000万元用于布局创新业务板块,同时在医疗和AI技术上投入了不低于2500万元。展望未来,我们将在2025年和2026年继续加大投入,并坚信这些投资将为公司带来业绩的增长和经营的持续提质增效。”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宇树科技王兴兴:每个人都可以借助AI工具做很多事,大语言模型写代码成功率已非常高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系列论坛之一的AI女性菁英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表示,AI大语言模型写代码成功率已非常高,大部分软件可超过90%。他表示:“我本人偷懒很严重,很多代码懒得写,告诉AI大语言模型需要一个怎样的功能或者算法,它可以自动帮我写好。”王兴兴2025-07-27 16:53:00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2025-07-26 21:33:00 -
一线观察:规范专业陪护是医患的共同福音
过去,有人请才来,没人请就走,护工队伍零散无序。如今,无陪护病房引入医疗护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并进行质量评估,打破了患者依赖家属照顾的传统模式,有效破解老龄、少子、空巢等人口结构下“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让更规范的专业陪护成为惠及医患双方的福音。曾几何时,医疗陪护市场长期存在价格和服务乱象。陪护2025-07-25 09:54:00 -
非遗太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榫间万象承千年
祁伟成向大家展示“榫卯之劲” 蝉鸣声声叩响盛夏的午后,在祁伟成置满古建筑模型的工作室里,木香与时光静静蒸腾,穿行于其间,如同漫步在微缩的华夏建筑史长廊。架上、桌上、地上,佛光寺东大殿的唐风雄浑、晋祠圣母殿的宋式巧妙、应县木塔的辽代奇绝……这些严格按照古法“扎”出的“小样”,不仅凝固了时光,更展示着2025-07-25 09:03: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2025-07-23 1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