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方食闻】山芋金丝绞瓜为安徽泗县经济发展添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7 15:27:00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立足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特色农产品版图。经过多年的持续深耕,已形成以山芋、金丝绞瓜为核心支柱,同步发展优质果蔬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田间茁壮成长的翠绿山芋藤蔓与缠绕着缕缕金丝的绞瓜,承载着万千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正源源不断地为泗县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品牌”提价值

  盛夏时节,泗县的广袤田野上绿意盎然。在连片的山芋种植基地中,一垄垄山芋藤蔓铺展、长势喜人,预示着几个月后丰收的希望。

  “基地里种的是县里主推的优质高淀粉品种,我们和合作社签了订单,销路和价格有保障,心里很踏实。现在正是山芋膨大的关键期,精心管护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一位正忙着田间管理的种植户指着绿色的田垄介绍道。这份对丰收的笃定期待,正是泗县近年来精准聚焦特色农产品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真实写照。

  泗县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山芋种植面积稳定在20多万亩,泗县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山芋产区;金丝绞瓜种植面积达数万亩,规模和产量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提升,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山芋种植上,泗县大力推广山芋脱毒种苗繁育技术和标准化、绿色化栽培模式,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与单产水平;在金丝绞瓜种植上,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先进技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基地严格执行县里制定的标准化生产规程,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采收,全程都有技术规范,这样种出来的金丝绞瓜品质较高、耐储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泗县金丝绞瓜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地出产的金丝绞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在扩大种植规模与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泗县还依托县内多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山芋深加工链条,目前已开发出淀粉、粉丝、粉皮、方便食品等多种产品,年加工产值突破亿元,真正实现了“小特产”向“大产业”的华丽蜕变。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泗县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矩阵,“泗县山芋”“泗县金丝绞瓜”“泗县粉丝” 等区域公用品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同时,泗县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大力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泗县特色产品畅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天地。

  除了稳固壮大山芋、金丝绞瓜产业,泗县还敏锐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丰富特色农产品供给。在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利用设施大棚,蔬菜实现了错季生产,供应期延长,效益较露天种植大幅度提高。目前,泗县设施蔬菜(含瓜果)面积已发展至约2万亩,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订单+延链”惠农户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目标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泗县通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保障了农民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据统计,仅山芋和金丝绞瓜两大主导产业,就稳定带动了全县超过5万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在核心产区,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村的山芋种植面积较大,不少农户加入了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发展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有保障。这几年,村里用发展特色产业积累的集体收入硬化了村组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新的村民文化广场。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更便利了。”泗县当地的一位乡镇负责人介绍。

  产业兴,则乡村活;乡村活,则人才聚。泗县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返乡投身农业,成为泗县乡村产业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返乡创业青年小张即是其中的一员。“家乡农业发展的政策好,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因此我选择回乡创业。县里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销售渠道上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小张介绍,如今他在自家大棚里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新技术,种植的番茄品质较高。

  此外,泗县还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采摘、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其中,依托金丝绞瓜特色产业举办的“金丝绞瓜采摘节”已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前来观光、采摘、品尝农家菜。

(沙晗)

  • 立足特色发展优化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异化发展,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强化“区域—产业—高校—人才”协同发展导向,并将人才评价改革嵌入区域产业创新链■ 人才评价要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立“企业需求—体系变化—指标调整”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2025-08-20 07:11:00
  • 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两部门:加大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金融系统增强改革思维、用好改革办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
    2025-07-24 17:09:00
  • 建行长治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解难题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乡村,近日,中国建设银行长治分行组织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聚焦农户融资难题,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增添“养分”。活动期间,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成员逐一走访农户,针对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与农户进行实地座谈。服务队成员详细了解农户
    2025-07-23 18:49:00
  • 驿城区水屯镇:小葡萄串起乡村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 雷宁 师圆娥盛夏七月,驿城区水屯镇禾绿葡萄庄园果香四溢。连片大棚下,一串串紫玉珠玑缀满藤蔓,游客穿梭采摘,欢声笑语不断。这诱人的葡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当地村民致富路上的“甜蜜密码”。7月21日,在禾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游客们提着果篮,穿梭在藤蔓下,精心挑选色泽诱人的果实。“这里的
    2025-07-21 16:07:00
  • 【大学生眼中的绥阳】“艺梦黔行”实践队 青春绘乡韵

    近日,在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江幼儿园沉寂的墙垣上,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梦黔行”实践队成员,以青春的赤诚与斑斓的理想为底色,执笔共绘五日。这场“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灰白墙面焕然蜕变,更在小小心灵中悄然启动了感知家乡之美的新视窗。创作伊始,骤雨曾试图浇灭热情,实践队员心中的艺术之火却愈燃愈炽。
    2025-07-21 10:31:00
  • 开阳县:1.62万斤稻花鱼苗已足额发放完毕

    “来了来了,快看,鱼车来了。”7月9日,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在冯三镇四坪村开展鱼苗发放工作,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鱼苗发放前,开阳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稻田养鱼技术培训,围绕水质管理、科学投喂、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农户答疑解惑,打牢技术基础。发放现场,一筐筐活蹦乱跳
    2025-07-14 09:56:00
  • 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开展“三下乡”非遗传承实践活动

    【来源:红网】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通讯员 邓婉怡 向薛峰)近日,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艺启未来”志愿服务队赴黄田铺镇开展“三下乡”非遗传承系列实践活动,以漆扇、扎染等非遗体验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志愿者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漆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随后指导他们将山水花鸟等传统元素
    2025-07-12 19:38:00
  • 一线服务解难题,集中培训强本领 济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

    为打通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最后一公里”,济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规范、高效、透明”为目标,采用“一线服务+集中培训”双轨模式,深入街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近日,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新徐村,一场"零距离"惠农服务正火热开展。针对农户对土地流转的各类疑问,工作人员变身"政策翻译官",用通俗易懂的语
    2025-07-08 2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