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记者花300元,买到了同事的秘密……
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持续引发外界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他在回应中提到,女儿系从海外社群网站上获得他人隐私信息并发布。
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这类群组并不少见。在单个群组内,短短一个小时,便有数百位网民查询并披露他人的名字或手机号,基础信息为机器人自动回复。若要更为隐秘的信息,则要添加“社工库”的客服花钱购买。
记者经同事授权后,花费300元便买到了其户籍信息,有客服宣称“其中240元是公安网站户籍截图的费用”。另一家服务商收费一致,并公然表示“我们的数据是实时的,和‘条子’合作三七开”,其提供的个人信息完全正确,其中住址包括前工作单位宿舍和现家庭住址,具体到楼栋。针对信息泄露,目前,记者的同事已在户籍地湛江和居住地佛山进行报警,并在公安部官网下方的“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
“开盒”,即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随着网络暴力的升级,“开盒”逐渐从信息曝光演变为“人肉搜索+系统性暴力”的结合体。有受访者坦言,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制止,“只能等言论自然平息”。

客服向记者提供的业务表。
乱象: 百度高管女儿“开盒”受害者或不止一个
3月12日,有博主发帖称,某位韩国明星“当天往返,魔鬼行程”。一网友在帖子下回复,认为该明星坐头等舱,称不上“魔鬼行程”。随后,粉丝发现此回复,开始人身攻击该网友。在发现该网友系孕妇后,诅咒其“生畸形儿”,并传播对方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微博ID、微博账号、电话号码等。有网友指出,参与“开盒”者疑似百度高管谢广军女儿。

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事件。
17日晚,谢广军发文致歉称,“我13岁的女儿在网上与人争执,情绪失控下,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进而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引发大量负面言论扩散。作为父亲,未能及时察觉并引导她正确处理问题,未能及时教会她尊重、保护他人及自己隐私,深感愧疚,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
网友小林(化名)也是“开盒”事件的受害者。她告诉记者,16日晚,她收到一则微博私信称有人曝光了她的信息,并给她转发了一条内容为“某韩国明星粉丝‘开盒’网暴孕妇被曝光”的微博。小林点进疑似该粉丝小号的主页看到,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曾在2024年12月11日被公开。
“我不认识这名粉丝,可能因为我和她喜欢的角色不同,所以被‘开盒’了。”小林说,她也尝试投诉泄露个人隐私的微博,发现已过追溯期,“最后是别人帮我举报成功的,我就没再管这件事”。
小林对记者表示,庆幸的是,该微博没有被大范围传播,因此并没有对她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并不鲜见。2023年,B站通报称,收到多位UP主举报,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该群体不仅在线上公开UP主个人信息,还对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
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主要活动人员为未成年人。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涉案人员多且行为性质恶劣,有关部门已将40余名违法嫌疑人情况通报18个省市,各地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该团伙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调查: “社工库”收300元左右即可提供准确信息
那么,谢广军女儿如何获取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
记者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开盒”“人肉”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包含隐晦话术的帖子。这些“黑话”中,“cx”即“普通查询”,可查“个人信息三要素(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lm”即“猎魔”,可查询身份户籍、开房记录、快递地址、贷款记录、车牌车主、个人常用密码等。
上述帖子的信息,指向某海外平台的社交群组,其置顶信息写道,“发送身份证、邮箱、姓名、QQ号、手机号、微博ID、微信原始ID、企业统一信用编码等,即可查询。”在这个群组,只需要以上任何一条信息,便可获悉个人隐私。
这种群组也被称为“社工库”,是黑灰产业从业者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搭建的数据库。记者看到,单个群组内多则28万人,少则数千人。短短一个小时内,便有数百位网民提供名字或手机号,进行“开盒”。上千条个人隐私信息由机器人自动回复,暴露在群组中,包括QQ号、手机IMEI、所在城市等基础信息。
若要获得更加隐秘的个人信息,机器人会引导添加客服。一名客服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业务单”,其中包括查询个人户籍、婚史记录、身份证正反面、名下房产、银行卡流水、开房同住人员、出入境、个人轨迹、学籍学历等信息。
其中,查询开房同住人员,需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查询结果包含五年内开房与同住记录,并附上同住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回单周期为5个工作日;查询学籍学历,同样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可获得学历证书(学信网),回单周期为1至2天;查询车辆轨迹,则要提供车牌号码,可掌握该车辆通过各路口的时间、车辆轨迹,回单周期为2至3天。
记者经同事授权,联系了一位客服,查询其户籍信息。“提供姓名、手机号可出身份证号,收费80元,公安网站户籍截图240元。”客服通过支付宝收款后,不到一分钟,便把户籍信息发送过来,对于资料从何而来,其闭口不谈。
这份资料一共有两个版本,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均一致且正确。唯一的区别是户籍地,一个为湖北省宜昌市,一个为广东省湛江市。其表示,“户籍截图要等晚上才能回”。4个小时后,客服发来了户籍截图。

户籍截图。
经记者同事比对,其中一个版本的信息完全正确,户籍截图中的照片为初中时在湛江拍摄,图片显示文化程度一栏还停留在初中。当记者追问客服,是否有最新的户籍信息时,其并未答复,并称错误版本系复制失误所致。
手法: 公然发帖寻求“与公安银行合作”
“社工库”内,除了让人目不暇接的个人隐私信息外,还有引流操作指南。“你可以去贴吧、微博、QQ群、微信群推广,发广告前想一想文案,如‘我被人肉了,信息泄露太恐怖了+机器人截图’,评论区肯定有人主动要查询地址。你什么都不说直接发个莫名其妙的链接,谁会去点?”

群组内寻求合作的广告帖。
纷繁杂乱的群组信息中,还散布着寻求合作的广告帖。一则“重金寻求合作”的通知宣称“寻求与在公安、银行、经侦、刑侦、互联网公司等单位上班的人合作,来找我带你赚金豆子,合作安全、无忧、详情内洽”。
巧合的是,就在记者查询同事户籍信息时,另一名客服公然表示,“好了我叫你,‘条子’那边还没给我发。数据库很多都不准,我们是实时的……和‘条子’合作三七开,我们三。”该客服还再三保证,“不会泄露你的信息给‘条子’,放心。”
大约半小时后,该客服向记者发来了同事的户籍信息。其中包含身份证号、出生地、生日、年龄、生肖属相、QQ号和头像,两个住址信息,甚至具体到楼栋号数。客服表示,“不准确可以再查。”

对方提供的查询结果准确。
记者同事核实发现,上述信息全部准确,其中一个住址是在佛山工作时的单位宿舍,另一个则是家庭住址。
这些信息收费并不便宜,客服告诉记者,查询一年的开房记录收费800元,每加一年增加200元,并附带同住人信息;查询聊天记录一年1000元,每加一年追加300元费用……如果全部“开盒”可以优惠几百元,仅查户籍信息则收费300元,支付宝微信都可支付。
当记者以合作为由,联系广告帖的对接人时,对方详细询问“能查到什么”,并要求先提供所掌握的信息。当谈到收益时,其表示“不知道具体情况无法报价”。
目前,记者已在户籍地湛江和居住地佛山报警,警方第一时间联系询问情况。湛江市公安局霞山分局海头派出所民警表示,该手法涉及技术问题,会把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进行调查。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乐从派出所民警表示,建议记者前来派出所处置,届时将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作进一步调查。
记者梳理发现,曾有警务人员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获刑。
2022年5月,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法院公布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其中,被告人潘某群与被告人殷某为夫妻关系,案发前, 殷某系武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七大队二级警长。
潘某群以商务咨询公司的名义,通过网站、微信、QQ等途径招揽客户开展找人、找车、婚外情调查等业务。接到客户委托后,殷某根据丈夫潘某群要求,通过公安机关信息查询系统获取所需的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潘某群。
法院一审判决,潘某群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原武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殷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困境: 有未成年人涉案,被网暴者维权难
2024年5月,小苏(化名)经历了一场网暴。因为喜欢动漫《蓝色监狱》里的cp,她与对家粉丝发生冲突。她向记者回忆,对家粉丝为此建立了专门用于“开盒”的群聊,对她进行“人肉”搜索,“还恶意P图丑化我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呼吁粉丝辱骂转发”。
小苏告诉记者,这样的“开盒”在粉圈里很常见。除了恶意辱骂和P图之外,有人还会根据照片的蛛丝马迹、账号IP所在地等信息,去扒对方的学习或工作地点、家庭住址、人际关系等,“更严重的甚至会跑到线下打扰个人的正常生活”。
3月18日,公安部通报,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紧盯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重拳捣毁一批个人信息交易平台,坚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全年,共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开盒”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也扰乱了网络秩序,更是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广东崇晖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许向前指出,“开盒”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网络暴力侵权行为,“它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隐私和名誉,还可能触犯刑法,后果十分严重。”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蔡佳峻向记者表示,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侮辱罪、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等罪名。根据违法、犯罪的情节、程度不同,分别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或治安拘留的行政责任或刑罚。
“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涉嫌‘开盒’,因其尚未达到我国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故不负刑事责任,但依然需要承担侵权和违法的责任。”蔡佳峻说道。
他建议,平台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审核、预警部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高效地自动识别并过滤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不良信息。接到有关“开盒”的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采取封禁、限流、整顿等措施,避免损害扩大。
许向前补充说,平台要强化监管与技术治理,如建立审核机制,通过AI技术识别、拦截敏感信息传播,建立防范“开盒”关键词库,对包含18位数字、11位号码等内容实施先审后发。设置“一键反网暴”功能,允许用户批量屏蔽恶意评论和私信。“对多次违规的用户列入‘网暴黑名单’,限制其注册新账号。”从源头和全流程管控上防范“人肉开盒”。
许向前向记者分析,“从司法与立法层面来说,要完善追责体系,推动‘人肉开盒’行为入刑标准细化,明确情节严重程度的认定规则。探索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将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加强跨境数据犯罪打击,与国际社会协作阻断信息黑产链。”
网暴之下,如何应对?小苏回想起一年前的遭遇,仍心有余悸。“我当时正在赶制毕业设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此事。在朋友的建议下,只能选择不看微博,等言论自然平息。”
微信公号)
-
记者探访6名学生选矿厂遇难事故涉事公司:相关负责人正配合调查工作
央视新闻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后不幸遇难,另有1名老师受伤。总台记者25日下午再次来到事故企业,见到了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分管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副总经理赵春波,他告诉2025-07-25 20:04:00 -
辛巴卫生巾品牌被曝含致癌物,市监局回应:产品符合旧国标,新国标实施后未生产,硫脲含量问题还需研判
近日,辛巴创办的辛选集团旗下“棉密码”卫生巾因被检出超高含量硫脲引发质疑。据新京报报道,多位消费者称疑似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关联病症。“棉密码”卫生巾是辛选集团独资控股的广东棉密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其生产厂商为广东伊美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月25日,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回应九派财经记者2025-07-25 18:44:00 -
“女主持人性暗示求职”简历系伪造,涉事账号被平台永久封禁;一女模特被盗图造黄谣已报警
7月23日下午,一则疑为前电视台女主持人求职信息的相关群聊聊天记录,在网上引发传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相关信息均为不实,聊天记录中涉及的女性照片系被盗图。聊天时间为7月23日下午3时许的网传聊天记录显示,有人发布了两张BOSS直聘上的信息截图,一张截图时间为12点47分的个人简历信息显示,一名叫“2025-07-25 07:30:00 -
紧急提醒:这种常用快递“代收点”,其实是违法的!很多人都在这么干……
最近,有不少网友晒出截图,快递员将快递放进消火栓箱后,显示快递被“消火栓”代签收了。其实,这种行为存在安全风险,更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吗?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大型社区看到,消火栓箱里的消防水带上放着快递。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小区,记者发现情况更严重,消火栓箱里2025-07-23 09:48:00 -
全国高温预警频发,贵州乌蒙大草原18℃清凉出圈
当全国多个气象站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时,贵州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的实时温度计定格在18℃。7月19日至20日,“清爽有度 多彩贵州”2025西南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乌蒙大草原。乌蒙大草原全景乌蒙大草原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海拔在2000米至2880多米之间,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18℃左右,体感凉爽舒适,是名副其实的2025-07-21 14:48:00 -
“拒绝采收童茸,保护丽江松茸资源”他们这样倡议
【来源:丽江融媒】“我承诺:不采集,不收购、不出售5公分以下不成熟的童茸和开伞松茸,严格推行松茸国标标准,加强新产品研发,为丽江松茸资源的保护发展做出贡献!”7月12日,记者在丽江松茸交易中心看到宣传展板上贴着的保护松茸产业发展、拒绝采收童茸的倡议书。松茸产业保护发展倡议书。(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2025-07-14 13:09:00 -
最快13日可查!事关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臻 12日,记者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为方便考生及时查询录取结果,考试院公布了录取结果的查询方式及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录取结果的查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www.eeafj.cn)查询,另一种是通2025-07-13 00:06:00 -
湖南高速这一年:测速点少了,宽容度多了 撤改测速设备标牌近2000处,38万起超速违法适用首违警告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毅 通讯员 陈鑫 伍波峰“测速拆了,处罚少了,不用绕湖北300里了!”6月下旬,“阿喵说车”“小雄说车”等网络博主发布湖南高速驾驶体验测评视频。网友纷纷议论,曾经“让人提心吊胆”的高速驾驶体验,因湖南于去年5月出台的《规范高速公路超速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八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2025-07-06 0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