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吃不吃人?他拿自己当小白鼠跃入大海


1975年,一部美国电影上映,改变了一个男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行业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物种的命运。这部电影,就是《大白鲨》。
《大白鲨》的一炮打响,让斯皮尔伯格在30岁前就跻身全球顶级导演的行列,让美国电影从此有了“暑期档”,却也让影片的主角——大白鲨濒临灭绝。
50年后,有一个男人来到影片取景地,只身一人跃入水中。他的名字叫作刘易斯·皮尤,他的目的是要挽救大白鲨的命运。
克服恐惧,孤身入海
电影《大白鲨》中,捕鲨人昆特的一段独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据他自述,二战尾声阶段,他搭乘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遭到日军鱼雷攻击。军舰沉没,人员落水。他说,“1100人落到水里,救起来的只有316人。剩下的都被鲨鱼吃掉了。”正是因为害怕鲨鱼,他自此走上捕鲨的道路,其生命也终止于大白鲨的血盆大口中。
对大白鲨的恐惧,从影片中辐射到了影片外。作为全世界最勇敢的耐力游泳运动员之一,皮尤是第一个在所有大洋中完成长距离游泳的人。他曾在冰川、火山附近游泳,曾与河马、鳄鱼、北极熊等动物共游。但在其职业生涯中,皮尤始终遵循一条潜规则:绝口不提鲨鱼。16岁观看《大白鲨》的他,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但是这一次,他准备克服心理阴影,孤身挑战环游《大白鲨》取景地——玛撒葡萄园岛。皮尤表示,他将按照惯例,只穿泳裤,并戴泳帽和护目镜,在只有8摄氏度的海水中完成100公里的游泳。
5月15日,皮尤从马萨诸塞州埃德加敦港灯塔前的海滩启程,首日完成近三小时、长达6.2公里的游泳。此后,他连续挑战约12天。巧合的是,就在皮尤下水前没几天,新英格兰水族馆刚刚确认,在马萨诸塞州楠塔基特岛海岸附近目击了白鲨的出没,系本季节首次。
虽然身经百战,但皮尤仍将此次环游视为职业生涯最难的挑战之一,因为此前从未有人环游玛撒葡萄园岛。他在出发前测风时坦言,“这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心理战。每天我都要反复念叨鲨鱼、鲨鱼、鲨鱼,然后还得下水游泳。你大概能想象我的心理压力。”
警醒世人,拯救鲨鱼
“我害怕鲨鱼,但我更害怕没有鲨鱼。”一直以来,皮尤进行各种长距离游泳,不仅仅是为了挑战自我的极限,更是为了引起世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他横渡北极,为的是让人们关注海冰融化;他横渡珠峰冰川湖,为的是让人们关注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融化;他横渡红海,为的是让人们关注珊瑚礁白化。这一次,他环游玛撒葡萄园岛,为的是让人们关注频临灭绝的大白鲨。而造成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正是《大白鲨》这部影片。
佛罗里达州鲨鱼研究项目前主任乔治·伯吉斯透露,《大白鲨》在美国东海岸渔民群体中引发了“集体荷尔蒙飙升”,导致数以千计的渔民以猎杀鲨鱼为乐。电影上映后的数年间,北美东部海域大型鲨鱼数量暴跌约50%。
马萨诸塞州海洋渔业局海洋渔业生物学家格雷格·斯科马尔博士指出,当前鲨鱼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商业捕捞。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即《大白鲨》上映以来,因鱼翅、鲨鱼皮革、鱼油软骨化妆品等产业的需求持续旺盛,捕鲨热潮延续至今。斯科马尔表示,“‘死鲨鱼才是好鲨鱼’的论调已经消退。我们正从对鲨鱼的恐惧过渡到迷恋,又或许是恐惧中夹杂着迷恋。”
连续多年担任联合国海洋保护大使的皮尤坦言,“每一次挑战都充满风险,但我必须用极端行动唤醒世人。”皮尤说,“《大白鲨》讲述鲨鱼攻击人类的故事,而过去50年,却是人类在持续攻击鲨鱼。这种屠杀不可持续,简直疯狂。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它们。”
其实,斯皮尔伯格和《大白鲨》原著小说作者彼得·本奇利也早已认识到影片对鲨鱼种群产生的巨大伤害。斯皮尔伯格曾说,“时至今日,让我恐惧的不是被鲨鱼吞噬,而是鲨鱼是否会因1975年后疯狂的捕鲨热潮而迁怒于我。我为这部小说和电影造成的鲨鱼数量锐减感到痛心。”
已故的彼得·本奇利更是早早转型,投身鲨鱼保护事业。他曾说,“鲨鱼从不以人类为攻击目标,更不存在什么记仇的食人狂魔。事实上,人类瘦骨嶙峋,鲨鱼连第二口都懒得咬。”
-
大白鲨吃不吃人?他拿自己当小白鼠跃入大海
1975年,一部美国电影上映,改变了一个男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行业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物种的命运。这部电影,就是《大白鲨》。《大白鲨》的一炮打响,让斯皮尔伯格在30岁前就跻身全球顶级导演的行列,让美国电影从此有了“暑期档”,却也让影片的主角——大白鲨濒临灭绝。50年后,有一个男人来到影片取景地,只身2025-05-26 00:45:00 -
气象组织年度报告:欧洲是升温最快的大陆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2024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欧洲是升温最快的大陆,气候变化对欧洲的影响显而易见。报告说,2024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欧洲有近一半地区年均气温创历史新高,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气温均创历史纪录。欧洲所有地区的冰川均出现融化,其2025-04-17 12:45:00 -
国家电影局就电影方面应对美升级对华关税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就近期有记者询问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一事是否会影响到美国电影进口,国家电影局发言人10日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势必会令国内观众对美国影片好感度进一步降低。我们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2025-04-10 19:14:00 -
高效能低成本!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4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了成像精度,实现了高效能、低成本的合成孔2025-04-09 17:08:00 -
中国科技馆将办新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特效电影展映活动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3月31日发布信息说,该馆将于4月8日至5月5日举办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本次展映精选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14个国家的50部特效电影,涵盖自然环境、航空航天、前沿科技、奇幻动画等多元题材。其中2025-03-31 19:21:00 -
阮玲玉:默片时代的惊鸿绝唱
◎筱囡1935年,年仅25岁的阮玲玉骤然离世,社会各界为之震撼。这位在默片时代凭借浑然天成的演技受众人追捧,同时也因私人生活被闲言指摘的女演员,在从影短短9年的时间里主演了29部影片,为世人留下了各式各样的银幕形象。阮玲玉入殓当日,数万人拥堵在上海胶州路上,准备前往万国殡仪馆凭吊,从殡仪馆到联义山庄2025-03-31 07:09:00 -
报告称电影话语体系进入中西文化互融共生新阶段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曾玥)“新主流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攀升至历史高点,话语体系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中西文化对峙,而是进入到了互融共生的新阶段。”《202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简称“报告”)称。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现代传播》杂志社共同举办报告发布会。据介绍,2025-03-29 20:12:00 -
电影《大改水》首映式在新疆喀什举行
中新网新疆喀什3月29日电 (孙亭文 苟继鹏)讲述伽师县逾46万人饮水安全题材的电影《大改水》,28日在新疆喀什市举行首映仪式。电影《大改水》主创团队在首映仪式上与观众见面。苟继鹏 摄该影片取材于总投资17.49亿元的伽师县饮水安全工程,这是中国迄今单体投资金额最大的饮水安全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涌2025-03-29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