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让脆李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色引擎”

李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摄/卢先庆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 通讯员卢先庆)三月的微风轻拂,揉碎一江碧波,将重庆巫山长江两岸的山峦,晕染成一片流云香雪的梦幻之境。3月15日,以“三峡徒步·遇见李花”为主题的第七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的万亩李园中璀璨启幕,拉开了这场春日浪漫与产业发展交织的大幕。
“李子”延伸出的百亿产业
巫山脆李,这一自主选育、荣获农业农村部品种权益保护的区域优势品种,历史源远流长。自唐宋年间起,勤劳智慧的巫山人便在这片土地上悉心耕耘,从最初房前屋后、田坎上下的零星种植,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以脆李种植延伸其产业链的产业,已有上千年时光沉淀。巴山渝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孕育出这颗满载希望的“致富果”。
近年来,巫山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将脆李作为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不断迭代升级“3+N”主导产业,构建起以果业、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生态种植业,以及生猪、山羊、蛋鸡、渔业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加快打造生态农产品功能主产区,稳步推进农业强县建设,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注入新动能。
历经10多年持之以恒的培育,巫山脆李从农户庭院中的零星小水果,华丽转身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它载誉无数,先后获评“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入选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跻身中国果业声誉榜前十强,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果品品牌。
如今,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30万亩,覆盖23个乡镇222个村,带动15万余农民增收致富。从深山土特产到连续四年稳居全国李品类榜首,成长为年产值超70亿元的大产业,巫山脆李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并肩,成为全市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更是巫山根基最深、优势最显的富民产业。
巫山县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围绕“更好的种植、更好的口感、更好的增收”目标,以巫山脆李“产业大脑”为引领,全力打造中国李优良新品种储备与输出聚集高地、中国李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中国李数智品牌强农高地,预计到2027年,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脆李种植已经遍布巫山长江两岸。摄/卢先庆
“李花经济”助力振兴之路
每年3至4月,巫山30万亩脆李花悄然盛放,洁白似雪,纯净无瑕。漫山遍野的李花如云雾缭绕,轻柔地覆盖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绝美生态画卷。
2018年3月10日,第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在曲尺乡柑园村盛大开幕。此后,巫山以“一棵树、一树花”为核心,以花为媒,连续成功举办6届李花节,生动讲述巫山脆李背后的动人故事。
巫山以李为纽带,大力培育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让3万余人吃上“旅游饭”。重点打造脆李原生态“绿植园子”,建成“江南百里李花长廊”“江北千顷李庄”等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观光区,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业态蓬勃发展。累计吸引游客4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主体2500余家,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李花为三峡库区增添秀色,脆李为巫山百姓带来富足,果树为山川披上绿装。李花节这一品牌活动,对巫山旅游经济和文化推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吸引大量游客关注,带动酒店、餐饮等行业繁荣,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赋予巫山脆李更深文化内涵,成为推动“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说,李花节不仅推动“花经济”,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品牌效应,巫山脆李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农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巫山县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巫山脆李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并肩,成为全市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摄/卢先庆
打造脆李“金色引擎”
2025年3月11日,巫山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本届李花节不仅延续往年花海盛景,更首次携手《中国国家地理》,特别推出三峡Hiking挑战赛(三峡龙脊)、“春遇巫山·智游三峡”机器人三峡龙脊徒步活动、“春满龙脊·花漾巫山”摄影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
李花节期间,还推出“乐嗨巫山”银企联动、“living巫山”盲盒互动、“畅游巫山”游玩套餐和“春趣巫山”消费政策等系列举措,诚邀各地游客共赴春日浪漫之约,感受巫山独特魅力,见证“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品牌策划总监郭晓冬表示,后续将从科学、人文等多元视角,深入解读巫山巫峡之美,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讲述巫山故事。
巫山李花节不仅是“颜值担当”,更是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助力巫山脆李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产值”双提升。
巫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巫山将以“花经济”为起点,进一步推动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发展。在种植环节优化品种结构,强化与物流企业合作;深度开发脆李面膜、脆李酒等深加工产品;未来还将打造“长江百里李花长廊”等示范区,结合采摘季开展活动,推动“农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同时,建成运营“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实现数字化转型,致力将脆李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陈荻雁
-
五大赛道150个项目精彩对决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举办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9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9月12日,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拉开帷幕,来自金砖国家及金砖伙伴国的创新项目现场进行路演答辩,展开精彩角逐。据了解,本届大赛以“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 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为主题,聚焦“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建设,设置人工智能、2025-09-13 08:54:00 -
携手深耕 共绘未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扫描
上线启动、落笔签约、重磅发布……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不断涌现。4天的会期里,成果交流活动、创新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亮点纷呈,工业高质量数据集、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联盟、辽宁省钢铁供应链平台等一系列应用启动或发布。“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2025-09-10 07:09:00 -
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就对日本参议员石平进行制裁答记者问
问: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进行制裁,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答:石平曾拥有中国国籍,赴日并取得日本国籍后,长期大肆散布虚假有害信息、恶意诽谤中伤中国,顽固采取极端反华仇华言行,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通过出卖良知来捞取私利2025-09-09 21:58:00 -
协同发展谱新篇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当好京津冀产业协同“纽带”,激活区域发展新势能
冀时客户端报道 9月8日至9月10日,由中共河北省委网信办、中共北京市委网信办、中共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9月8日,记者走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园区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华望城南部地块,一期二期合计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以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生物技术、低2025-09-09 17:46:00 -
【吉刻早报】吉林省代表团亮相第二十五届投洽会
与你有关【天气】今天白天到明天夜间,全省多云,辽源、吉林南部、通化北部、白山北部有小到中雨,长春东南部、四平中东部、吉林中部、通化南部、白山南部、延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有阵雨或雷阵雨。预计今日白天,中西部地区有3~4级偏西风,瞬间风力可达6~7级,其他地区有2~3级偏西风。11日开始气温明显回升,12025-09-09 09:02:00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丨邯郸:文化味+烟火气 古城点亮夜经济
冀时客户端报道 激发消费活力,各地也在拼特色、拼创意。在邯郸,当地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味与烟火气交织的夜经济新模式,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邯郸市丛台区的"夜经济地图"渐次铺展。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全国EBC"新人王"拿铁拉花大赛火热开启,咖啡师们手持奶2025-09-08 17:07:00 -
《源动力——中国散裂中子源》改稿会召开:让“国之重器”的价值被更多人感知
9月5日,东莞市文联重点签约扶持的项目、长篇报告文学《源动力——中国散裂中子源》改稿会在花城文学院召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花城》原主编田瑛等文学界专家学者及本书作者陈启文齐聚一堂,围绕作品的内容优化、细节打磨、价值深化展2025-09-06 16:56:00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侧记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侧记新华社记者从历史的深处汲取力量,让和平的阳光照耀未来。9月3日中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峥嵘岁月,展2025-09-05 0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