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强势照亮2月车市,补贴力度加码冷却“价格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 广州报道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8.6万辆,同比增长26.0%,环比下降22.8%,处于历年2月零售历史高位;今年1~2月累计零售317.9万辆,同比增长1.2%,1~2月恢复正增长,市场表现较强。

“2025年2月是春节后的开局月,随着2025年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的逐步启动,加之车企主动稳定价格预期,总体车市‘价格战’相对往年温和一些。”乘联会表示,2025年1~2月促销进一步明显减弱,尤其是燃油车市场的价格促销基本平稳。
乘联会表示,近期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好于预期,消费者消费心态相对平稳,叠加车企营销活动在春节期间的持续发力和2024年2月销量基数低,因此2025年2月车市强于2024年春节后的低迷走势,实现2025年2月的春节后“开门红”。
新能源成主要驱动力
2月乘用车厂商批发和出口均创历史新高,厂商努力实现春节后的销量“开门红”。其中,2月非直营模式的新能源车促销逐步达到12.5%的高位,较上月增加1.6个百分点。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当月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增长35.5%。依靠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拉动新能源强势增长,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49.5%,较2024年同期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月乘用车市场“价格战”相对温和,传统燃油车的促销率为21.7%,较1月下降0.2个百分点;非直营模式的新能源车促销率逐步达到12.5%的高位,较1月增加1.6个百分点。
乘联会指出,节前受春节长途出行及气温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的续航补能更为敏感,新能源渗透率出现显著的季节性回落。由于消费者对价格预期仍较强烈,近期部分主力厂商插混车型的促销幅度增加较大,同时结合“两新”补贴政策开展较强的促销宣传。随着春节后复工和天气转暖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明显转变,新能源渗透率逐周快速提升,因此成为节后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在今年中国智能AI领域横空出世的DeepSeek,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eepSeek的成功撼动了依赖算力堆砌的传统AI发展模式,其低算力、低成本、较好性能的特点,使得大规模车端快速应用成为可能。乘联会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增强了智能座舱和智驾等概念的消费引导,各家车企都在引入,增量效果较好。
此外,自主品牌仍是托举新能源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之下,对电动车业务投入更多资源的中国品牌的市占率持续攀升,自主品牌乘用车2月批发份额突破70%,国内零售份额突破65%,均较2024年增长11个百分点左右。
反观主流合资品牌,2月零售33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0.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不同动力形式来看,狭义插混增速大幅高于增程式,2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7.8万辆,同比增长69.6%,环比下降7.7%;狭义插混销量28.8万辆,同比增长137.7%,环比下降3.1%;增程式批发6.3万辆,同比增长7.4%,环比下降14.0%。
出口方面,延续2024年强势增长特征,2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4.9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8%。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3.9%,较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1%;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3.5万辆,同比下降47%。
虽然新能源成为乘用车市场恢复主要驱动力,但聚焦“出海”,燃油车仍然占据大盘。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42万辆,较同期的44万辆出现5%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111%,但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5%,燃油车仍是出口核心主力。
补贴加码撬动整体市场
2025年3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2024年3月持平。由于春节假期后的各行各业快速转入正常运作,乘联会方面指出,“3月的环比产销增长将较为迅猛”。
具体来看,春节后是车企新品推出的重要时间点,很多厂商的新车在大量推出。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多地出台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恢复也将加速聚拢人气。此外,由于近期的碳酸锂等价格处于低位,有利于厂商持续优化新能源车型的成本结构和产品迭代,预计车市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
政策方面,2025年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再创新高,成为撬动整体汽车市场繁荣、加快新能源消费过渡到大众普及阶段的关键因素。
今年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两新”政策再加码,相较于2024年,报废更新补贴范围覆盖扩大,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入围,转让本人名下车辆后购买新车也可补贴,进一步迎来利好,继续拉动新一年的汽车市场消费。
报废政策扩围,预计今年报废更新可达500万辆,报废补贴金额约900亿元左右,而各地的置换政策稳定有力度,预计可置换1000万辆,近1300亿元。同时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销预计1600万辆左右,带来2万多亿元的销售额;2025年是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优惠的最后一年,在当前的新车销售市场规模下,估计可以释放出约2000亿元的车购税免税利好。
对于合计4000多亿元的规模,乘联会认为,相对于5万亿元的汽车销售额,“4000亿元补贴的力度可谓是历史罕见的,对车市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属史上超强水平。”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期指出,随着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的力度强化,市场回暖,对车市的拉动效果很明显,因此“价格战”的压力相对减缓,春季车市进入持续走强的良好状态。2025年降价促销力度仍保持较强水平。
具体来看,1月有7款车型降价,2月份有21款车型降价,1~2月的降价车型数量相对于历史来看也是28款的较高的水平,较2024年1~2月的29款基本持平,体现了降价潮仍是较强。
“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多极化新现象,有利于持续稳定消费走势,预计2025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将保持较强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乘联会指出,“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和供应链稳步升级都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2025-07-27 10:11: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2025-07-26 21:33:00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2025-07-24 18:07:00 -
歌尔微电子闯关港股IPO!声学传感龙头直面苹果依赖与芯片自研挑战
文|号外工作室声学传感龙头再次冲刺港交所了!7月21日,在在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仅24小时后,歌尔微电子闪电重递申请表,联席保荐阵容依然豪华——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集体护航。这家从创业板撤退的传感器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辗转腾挪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选择与挑战。歌尔微电子股份2025-07-24 14:46: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2025-07-23 15:31:00 -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按照要求发力支持“三农”?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2025-07-21 06:59:00 -
A股午评:创业板指涨超1%,AI硬件股再度爆发
市场早盘震荡分化,创业板指领涨。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早盘收盘,沪指涨0.09%,深成指涨0.87%,创业板指涨1.13%。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硬件股再度爆发,新易盛、东山精密等多股续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中大力德5天3板;创新药2025-07-17 11:59:00 -
账上只有1000多万的*ST宇顺要花33亿并购?“蛇吞象”背后诸多疑问待解
*ST宇顺7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418.6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37.28万元,公司表示亏损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优化接单策略,减少低毛利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本期业务毛利率较同期有所提高。*ST宇顺同时披露了《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计划全现金收购三家共同构成“北京房山2025-07-15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