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数据左右港股创新药,背后是“出海”预期



未上市药物面临的风险,就是股价总会随着各种临床数据起起落落
文|《财经》记者 凌馨
编辑|王小
一位港股医药投研人士对《财经》说,当下的医药股,“涨跌全靠临床数据。”
2025年前五个月,恒生创新药指数上涨35%,领涨恒生行业指数,涨幅是A股创新药指数的近3倍。其中,在恒生创新药成分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中,过半已经或被认为可能达成药物出海授权。
6月4日,港股创新药领涨的是信达生物,涨幅达14.14%。原因是信达生物在研抗肿瘤药IBI363的临床数据公布了,被认为数据超预期,在肺癌治疗领域潜力巨大。
与信达生物情况类似的还有再鼎医药、科伦博泰、复宏汉霖、荣昌生物、亚盛医药等。它们都在5月30日—6月3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期间,公开了重要药物试验数据,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有涨的就有跌的。被视为中国创新药出海“领头羊”的康方生物,6月2日跌10.5%,其明星抗癌药依沃西的一项临床数据公布后,被认为未能达到预期。
药企临床数据之所以如此受关注,背后是资本对这些药物的“出海”预期,这也是带动中国香港医药股2025年行情的一股重要力量。

临床数据背后的“出海”预期
在2025年ASCO期间,中国药企至少有73项临床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其中仅达生物就有8项,带动股价大涨的是IBI363。
IBI363是一款PD-1/IL-2α双抗,可用于肺癌、线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治疗。信达生物公开IBI363的一系列数据后,摩根大通认为,该药与另一款信达生物研发的抗体偶联物(ADC)拥有较大潜力,预期信达可能将该两项资产授权出海或自行启动全球开发,于是新增两款候选药物的潜在美国市场销售预测。
信达生物的IBI363研发目标,就是指向全球市场。公司创始人俞德超曾在2024年度业绩沟通会上介绍,该药用于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的两个适应症,拿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审评资格。
康方生物5月30日披露的依沃西首个海外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实验数据,之所以带来股价下跌,也与这款药品要赴美上市审批有关。
这个试验结论是,“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且患者总生存期(OS)具有明显获益趋势。”依沃西在中国获批,靠的是PFS数据胜出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
问题是,上述III期临床的OS数据为0.79,即依沃西+化疗,相比安慰剂+化疗,死亡风险降低21%,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美国FDA审批肿瘤药物的“金标准”是OS,它才是直接反映患者生存获益的数据。
四位港股投资者对《财经》表示,依沃西上述数据令人失望。毕竟,康方生物一度被海外投资者赋予中国创新药“DeepSeek”的意义,也是2025年这波港股创新药上涨中的翘楚,区间涨幅一度超过100%。
不过,前述康方生物相关人士称,依沃西在海外的首个临床III期数据,“人种直接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国内数据在国际研究中很好地重现”。国内数据在海外可复现,至少印证了康方生物在国内做的临床试验,是可信的。
并且,这个临床III期实验指向的是一个患者相对较少的小适应症,其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是针对一线肺癌治疗与K药的头对头试验,这才是真正指向500亿美元市场的大适应症。
中国药企的出海BD(商务拓展),一大部分都是在相关药物海外临床得出好数据之后达成的。“其实都相信依沃西是好药,只是FDA一天没批、药物也没有真正形成销售,股价就总会随着各种临床数据起起落落。”前述港股医药投研人士告诉《财经》。这就是未上市药物面临的风险,也是一批“出海概念股”必将面对的未来。

从“卖孩子”到“抱大腿”?
创新药出海,是支撑港股创新药2025年这波上涨的重要力量。
“因为不少国内头部药企与跨国药企达成多项授权合作,印证了中国创新药领域在全球的竞争力。”一位公募基金医药基金经理表示。
中国药企的出海BD,几乎都是在相关药物临床得出好数据之后达成的。
2025年,港股出现了一批公开BD信息后大涨的创新药股,包括5月公布将收到辉瑞近百亿元首付款的三生制药,其股价三天涨了63.66%,还有与葛兰素史克(GSK)、百济神州等中外药企达成交易的映恩生物,将一款代谢病药物授权给默沙东的恒瑞医药等。
从2025年初到5月30日,恒生创新药指数已经涨了45%;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最高的八大主题,均为医药题材,且涨幅均在35%以上,比排名第九的汽车主题高出至少10个百分点。同一时间,A股中证创新药指数涨幅13.47%,不及恒生创新药指数三分之一。
在2025年前五个月,恒生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中,涨幅最大个股中,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诺诚健华、先声药业等排名前五的,均有出海授权交易达成。其中,三生制药涨幅超200%。
“天下韭菜都一样,股价上去了你只会觉得自己没看懂。”前述医药投研人士承认,在2024年,自己对出海授权的理解还是“卖孩子”,担心中国创新药企将核心管线海外商业化权益授出,后续业绩增长乏力。
然而,在2025年,授权跨国药企的行为,普遍被解读为“抱大腿”,这位医药投研人士的想法也在改变。
6月2日,德国生物企业拜恩泰科(BioNTech)涨18.05%,靠的就是从中国买去的“孩子”——普米斯研发的PD-1/VEGF双抗。这是一款与依沃西类似靶点的抗癌药,拜恩泰科以最高可达11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价格,把普米斯研发的PD-1/VEGF双抗授权给了百时美施贵宝(BMS)。
拜恩泰科在2023年买下了PD-1/VEGF双抗相关授权,并于2024年全资收购了普米斯,彼时花费也就十多亿美元。一转手,仅预付款和年度无条件付款,拜恩泰科拿到了35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达90多亿美元。
普米斯可能就此错失了至少20亿美元的净收入,以及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但积极看,一个融资额总计2.4亿美元的B轮公司,如果不靠跨国药企和中间商,也很难在未来市场中占据大份额。
“跨国药企和海外企业的BD交易,有‘背书’的作用。”一位一级市场医药投资人士告诉《财经》,这是她判断药物潜力和企业研发实力的重要判断标准,“因为我可能不专业,可能对一些细分领域没有那么懂,但跨国药企的研发、尽调,肯定是最专业的”。
不仅是未盈利创新药企,中国大型传统药企也纷纷通过BD实现“出海”。6月2日,翰森制药与美国再生元(Regeneron)共同宣布,再生元以8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获得翰森在研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海外授权。
从市场目前的表现看,“出海潜力”仍然是左右投资机构对创新药看法一个重要指标。


责编 | 要琢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转跌
7月22日,港股走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转跌。2025-07-22 10:08:00 -
深耕中国丨“一小时就能找到一大批优秀供应商”
“中国的供应链不仅全、规模大,而且响应极为好”“从签约到拿土地只用了三个月,我们很惊叹”......20日,第三届链博会闭幕。展会期间,霍尼韦尔、路易达孚、康宁、瓦克化学等多家外资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不约而同地点赞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并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与中国乃至全球供应商一道共塑产业链。2025-07-21 11:28:00 -
多元视角共绘文化交融新图景
本报讯(记者郎浩舟)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悦读香港·高端访谈”系列活动,于7月17日至18日在第35届香港书展期间举行。4场访谈分别聚焦文化共生、饮食与文学、民间文艺保护、文化出海等主题,邀请各界嘉宾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呈现出多元2025-07-21 09:23:00 -
“网络身份证”已正式启用|南财合规周报(第199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章驰 北京报道每周,“合规周报”会盘点最近一周国外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个人信息保护上值得关注的动态。 本周,我们重点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探索AI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网络身份证”7月15日正式启用。海外方面,英伟达计划恢复向中2025-07-21 08:40:00 -
链博会上,特斯拉“秀”起了机器人
链博会开幕当天,特斯拉中国的展台吸引着专业参展商和部分嘉宾的目光。“特斯拉不仅是一家电动车公司,还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一些嘉宾表示他们正是冲着展板上这句醒目的话来看看的。两辆车后的展板和短视频里有关机器人的介绍。记者看到,展台正中,是两辆全球热销车型Model 3和Model Y,人们一个2025-07-16 22:46:00 -
今起生效!中国“免签朋友圈”再+1
中阿(塞拜疆)互免签证协定今起生效!中国“免签朋友圈”+1根据协定,持有效的中国普通护照和阿塞拜疆普通护照人员,在缔约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过境,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免办签证。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外国游客也能“随时出发,丝滑入境”政策红利双向释放开放“浓度2025-07-16 10:04:00 -
京津冀联动发展携手前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近五年来,京津冀完善协同机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落实国家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唱好京津“双城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9.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25-07-15 06:39:00 -
我国力争到2030年奶业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新华社厦门7月14日电(记者古一平)中国奶业协会14日发布《中国奶业奋进2030》,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奶业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这是记者从当天在福建厦门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上获悉的。围绕夯实产能供给、2025-07-14 2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