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点开花”促增收——云南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见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8 18:50:00    

对于家住乌蒙山区深处的张明芬来说,种植天麻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刚过去的这个天麻采收季,她家的天麻收成不错。她说:“我家种天麻一年收入8万多元,还种了些苞谷和洋芋。”

37岁的张明芬来自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官房村。村党总支书记赵富全说,全村种植天麻6700亩,产值1600万元,覆盖农户450户,基本实现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全覆盖,有的农户靠种天麻年收入一二十万元。

不仅有天麻,官房村还种了3万亩竹子,其中1.6万亩已投产,产值1800万元,覆盖农户1500户。随着剩余竹笋陆续投产,未来几年还将稳步增收。

荞山镇党委书记杨健说,全镇发展天麻1万亩、竹子9万亩、花椒4万亩。为做大特色产业,政府还组织专业人员为农户开展天麻种植培训,并引进一家竹笋加工厂,在各村驻点收购鲜笋,进一步提高竹笋附加值。

2025年1月4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的村民在采收天麻。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摄

彝良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着“天麻之乡”的美誉。2024年,全县种植天麻8.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5.24亿元,带动1.5万多户农户种植天麻,实现就近就业7万余人,其中5万余人在种植端就业、2万余人在加工、销售、服务端就业,人均增收7000余元。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才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光华说,近年来,昭通的苹果、天麻、马铃薯、竹子、花椒、特色养殖6个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利益联结等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在昭通市镇雄县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聚焦“1+1+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动以百万亩竹子、百万头生猪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全链条发展。

镇雄县委书记肖顺兴说,镇雄聚焦精深加工和品牌塑造,推进县城南部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和坪上魔芋加工厂建设,着力培育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就业齐抓,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1元,增长6.7%。

镇雄县是云南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持续培育壮大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等重点产业,推动每个脱贫县形成2个至3个特色产业,不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帮扶质效。

产业发展让群众的日子更加安稳。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龙坝镇打东村村民张德服种了15亩茶叶、20亩苞谷和10亩烤烟,年收入10万余元。“产业发展不错,生活越来越好。”他说。

龙坝镇党委书记白成忠说,全镇种植茶叶5.02万亩,户均10亩,产值1.6亿元。目前,龙坝镇有6家茶叶初制所和97家小作坊,还引入两家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准备开发茶饮品,正在探索“茶旅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这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龙坝镇的一片茶叶种植基地(2025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摄

彩云之南,高原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中药材产业成为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金字招牌”。当地种植中药材16.69万亩,其中农户种植地栽中药材3.7万余亩,企业联农带农9764户。

近年来,禄劝县乌蒙乡三家村村引导部分村民参与中药材种植,随后逐步在全村规模化推广种植。村民胡大全说:“我家种2亩中药材,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云南制定实施支持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省级奖补办法,2.95万个经营主体与157万户脱贫户(含监测对象)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全省65%的群众增收。

2024年,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7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5个百分点。

云岭大地,脱贫地区气象新。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记者林碧锋、熊轩昂、吴俊宁)

  • 政企同心聚共识 共谋产业新发展丨潍坊青州市王坟镇召开山楂产业发展座谈会

    来源:【青州融媒】8月26日上午,潍坊青州市王坟镇组织辖区部分企业家代表召开山楂产业发展座谈会,聚焦产业转型关键期的痛点难点,凝聚企业智慧,共绘王坟山楂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会上,企业家们围绕产业发展痛点、升级方向及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既坦诚分享当前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立足行业发
    2025-09-01 18:20:00
  • 全国多地降雨持续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今后7天高温“全勤”

    今天(8月21日)起至25日,华北、东北、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将有两轮降雨过程。其中,今明天华北、东北等地有明显降雨,河北、辽宁、吉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则是南方强降雨的集中区域。同时,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是高温最为持久的地区,今后7天高温仍会频繁出现。华北
    2025-08-21 10:30:00
  • 山海回响丨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奈斯:“两山”理念意义不仅在转型,更是一场革命

    白鹭轻点湖面、荷花翩然摇曳、竹海随风翻涌……细数着身边美景,75岁的帕特里克·奈斯缓步来到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用中文念出眼前石碑上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次来这里,他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块石碑的由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
    2025-08-15 07:56:00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10个地标,见证云岭大地永不妥协的抗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云南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连接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更是中缅印抗战的最前沿。80年过去,曾经的战场硝烟虽散,但英气永存。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云南省共有10
    2025-08-11 11:32:00
  • 建行长治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解难题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乡村,近日,中国建设银行长治分行组织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聚焦农户融资难题,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增添“养分”。活动期间,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成员逐一走访农户,针对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与农户进行实地座谈。服务队成员详细了解农户
    2025-07-23 18:49:00
  • 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艺术家代表团举行艺术交流活动

    6月20日,由印度著名舞蹈家、泰戈尔家族后裔苏拉佳·泰戈尔女士率领的艺术家代表团来访云南民族大学,双方进行了艺术交流。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云学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说,学校历来重视与印度的文化交流,致力于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推动两国青年在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合作,让艺术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坚实纽带。苏
    2025-07-22 10:27:00
  • 许昌市农科院举办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观摩会 科技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郝占超 吴文彬近日,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优特计划”)优质中药材专项——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在禹州市磨街乡顺利举行。本次观摩会以“推动禹白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省内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禹白芷仿野生栽培技术
    2025-07-16 16:37:00
  • 开阳县:1.62万斤稻花鱼苗已足额发放完毕

    “来了来了,快看,鱼车来了。”7月9日,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在冯三镇四坪村开展鱼苗发放工作,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鱼苗发放前,开阳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稻田养鱼技术培训,围绕水质管理、科学投喂、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农户答疑解惑,打牢技术基础。发放现场,一筐筐活蹦乱跳
    2025-07-14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