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投诉、举报成“新商机”?50元一单可找“嘴替” 或存在泄露隐私和违法风险
“除了帮学生请假、投诉学校补课之外,任何涉及打电话发短信的内容,我们都做,价格不一样而已……”3月17日—18日,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可以帮学生请假、举报学校的一些违规行为,以及各种帮人发短信打电话等事情,并声称价格公道合理,完全不用担心隐私泄露,绝对保密。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服务在操作流程及信息核实环节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此类收费帮忙的服务,内容涵盖各行各业,涉及代请假、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投诉物业、代打电话、发短信等多项业务。有从事“代帮忙”业务的商家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受理的业务主要是帮打电话、投诉物业等,不同业务存在不同价格,标价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有律师认为,此行为或存在泄露他人隐私和违法犯罪等问题。

“代帮忙”商家宣称业务承接量稳定
01
不同业务不同价格
花50元找人帮打电话、举报引热议
网络平台上,搜索“帮举报”“代投诉”等关键词,会弹出各种页面,包括举报老师补课、学校违规行为等等,这些帖子还收获了大量关注者。

“帮举报”的帖子
3月17日,记者在一则“学校违规行为,我们来举报!”的帖子中看到,有网友表达对所在学校不执行双休政策的不满:“我们学校不双休,求举报!”“必须投诉!”“谁能帮举报?”帖子发布者回复称:“私,专业举报,价格保证公道合理。”
记者私聊了承接该类业务的商家。商家代女士(化名)先是让记者添加微信,然后在聊天过程中,其透露,需要看到具体举报的内容,不同的业务,分为不同的价格。

“代帮忙”商家称不同业务不同价格
“会帮忙投诉到哪些平台呢?”记者询问其收费和业务范围,代女士说,“如果事情严重那就贵,事情不严重,那就便宜点。”在代女士发布的帖子中,其提供帮忙打电话举报学校违规行为,收费66元,发举报短信,收费50元。客户将具体举报内容发送给她后,她会向12345或教育局进行举报。
网友李先生(化名)几年前曾在某平台上,下过此类“帮忙举报”的订单,他举报的内容发布在了某问政小程序,收费高达几百元。“我解决的是个小问题,只是发布的平台比较高大上,举报后的效果还可以。”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商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承接的业务量并不少。有曾下过单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曾经希望解决一个难题,花过几百元找这样的“代帮忙”举报;也有消费者对这样的业务持怀疑态度,原以为是热心帮忙,结果需要花钱,也对这样的“帮忙”行为产生质疑。
02
是“嘴替”还是“代骂”?
网络打手以“帮帮忙”做幌子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商家对于普通举报服务的收费相对稳定,通常在50元左右,价格波动较小。然而,对于一些涉及更高层级部门或更为复杂的举报内容,商家的收费则会显著提高,报价可达数百元。这种定价策略与举报事项的“严重性”或“影响力”挂钩,商家会根据举报对象的级别和问题的复杂程度来调整收费标准。

“代帮忙”商家宣称可以帮举报到国务院的平台
类似的“代投诉”和“代举报”业务,如果消费者给钱足够多,甚至会衍生出一条“无差别网暴”的利益链条。
比如,有商家告诉记者,他们处理帮忙投诉的单子,虽然只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只要钱给得足够,我们连级别非常高的留言板都可以去投诉。”还有商家表示,可以帮人投诉物业、学校和测试男女朋友忠诚度,具体测试过程,就是通过打电话和充当“临时演员”的方式,达到消费者的目的。

“代帮忙”商家的朋友圈 可以提供各种帮忙业务
而在这样的业务中,商家往往通过微信转账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添加商品链接等方式完成交易。“先把内容发我,然后发红包或转账,打完电话之后我再拿钱。”商家代女士告诉记者,消费者需要先把内容提供后,先行支付费用,商家才会开始办理相关事务,在代打电话业务中,部分商家声称会使用实名号码或虚拟号码进行操作,并在沟通过程中强调不会泄露用户隐私,甚至承诺提供全程录音或事后截图作为“证据”。
03
律师解读:
“帮忙”业务或存在泄露隐私和违法风险
在生活中,一些“代帮忙”商家推出的服务看似“热心”,实则暗藏玄机,广大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因为这类业务背后隐藏着诸多隐私泄露隐患和违法风险。
当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将个人隐私信息提供给“代帮忙”商家时,便踏入了信息安全的雷区。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磊指出,此时这些信息的流向和用途往往处于不可控状态,商家可能在后续业务操作中有意或无意泄露用户信息,从而使用户隐私被滥用,“一旦隐私信息被恶意利用,用户极有可能面临骚扰、诈骗甚至更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代帮忙”商家对用户信息的不当处理,明显有违法之嫌。
他认为,这类“代帮忙”服务极易涉及违法或不道德行为。有些商家唯利是图,对各种需求“来者不拒”,无论是代骂人、代泄愤还是代举报,都欣然接手,但这些行为通常缺乏对事实的核实。以代举报为例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宣称可代为向高级别部门举报并收取高额费用,这种行为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来制造虚假举报,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代投诉”“代举报”这类服务虽然看似为用户的“不便行为”提供了便捷,但其背后隐藏的隐私泄露和法律风险不容小觑。消费者在选择此类服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权益保护,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或消费陷阱。
(封面新闻)
-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加强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2025-04-30 17:14:00 -
学区推进劳动教育破局之路
当学校深耕劳动教育时,学区扮演何种角色?在集团化办学浪潮中,学区如何通过统筹属地资源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带着疑问,温泉苏家坨学区参与到北京市海淀区劳动教育课题组中,致力于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模式。几年来,学区在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破局之路。机制创新2025-04-30 08:40:00 -
小丽逛菜场|无人在意的角落,昔日顶流小龙虾降价至“百元5斤”
扬子晚报网4月28日讯(记者 刘丽媛)一顿“啤酒小龙虾”,是否依然是你和朋友们春末夏初的默契约定?记者探访南京市场发现,昔日夜宵顶流小龙虾这两年人气明显下降,5月将近,小龙虾进入上市旺季,但活虾、小龙虾外卖和龙虾店热度都一般。 “太卷啦,68元三斤!”前几天,茶南一家老牌龙虾小馆打出了每斤虾不到232025-04-28 21:30:00 -
美司法部放宽针对媒体泄密案的调查权限
当地时间4月25日,路透社援引一份备忘录称,美国司法部放宽了针对媒体泄密案的调查权限,允许检方更便捷地传唤记者配合调查、调取记录,此举推翻了拜登政府时期的相关政策。备忘录中详细列出的新规允许刑事调查中的检察官使用传票、法院命令和搜查令,强制要求“新闻媒体成员提供与其相关的信息和证词”。总检察长帕姆·2025-04-26 17:01:00 -
“你们的未来一样宽广”
在深圳图书馆少儿阅览区,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正按照书上的颜色标签,将散乱的图书放回相应的书架上,专注而投入。 这时,一位陌生人上前拍了拍学生小鹏(化名)的肩膀。想到小鹏平时情绪不太稳定,学校课程发展部主任张春顿时紧张起来。只见小鹏平静地指了下耳朵,向对方解释情况。对方也礼貌地向小鹏表达歉疚。“2025-04-26 07:10:00 -
西藏大学里的古籍“复活记”
中新社拉萨4月25日电 题:西藏大学里的古籍“复活记” 中新社记者 赵朗 喷水、拼接、涂浆糊、粘合、压平,西藏大学一堂藏文古籍修复课上,德吉曲珍耐心教着学生用仿真古籍练习修复。这一必修课已开设5年,主要面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德吉曲珍是西藏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一名老师,2015年开2025-04-25 19:34:00 -
美国葡萄酒在华进入冰冻期,有商家称卖完就不进货了
随着中美关税纷争持续,越来越多的美国产品受到影响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记者了解到,加征高额关税后,美国葡萄酒的价格面临暴涨,部分进口商表示库存售罄后将不再进货。根据此前海关总署的规定,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125%关税。4月10日12025-04-25 16:10:00 -
超全活动清单来了!玩转南海60天,解锁N种潮玩新体验
今年五一、端午假期来南海,解锁N种潮玩新体验。4月24日,南海区发布2025年“玩转南海六十天,五一端午乐相连”文旅促消费活动,持续唱响“探南海、叹岭南”的城市主张,助力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围绕五一、端午两个假期前后约60天时间,南海区各部门各镇街已策划四大品牌合计87项文旅促消费活动,其中,“跟着2025-04-25 1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