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时代西藏人民环境权利得到充分有效保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03:53:00    

作者:欧阳骞(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西藏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使命,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守护好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当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美丽西藏建设步伐加快,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态环境权利得到充分有效保障。

全面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新时代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地方性法规制度加速完善,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10月,党中央印发《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提出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202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奠定坚实基础,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全面跟进,做好地方立法和制度配套建设工作,先后颁布施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3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落实落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文件,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筑起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综合治理和政策配套层面,自治区始终秉承山水林田湖草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进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督察制度、保护修复制度,为新时代西藏各族人民环境权利的有效保障提供全方位制度支撑。

卓有成效的生态环保举措保障。新时代西藏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生态功能区建设有效推进。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二是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藏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西藏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双增长。三是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稳步实施。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草原生态保护、推进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等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现已完成营造林106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600万亩,此外还通过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加强中国江河源头的保护与修复。

美丽有序的城乡人居环境保障。新时代西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西藏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环境空气治理成效凸显。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持续推进减污降碳,着重对城市扬尘污染、企业无序排放、尾气排放、烟尘等污染源进行专项整治,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7%。二是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建档监测推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入河水质达标率100%,自治区内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强化技术工艺适用性研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制定高海拔地区污水垃圾处理地方标准,拉萨市、日喀则市试点城市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成型。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从农牧民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城乡厕所新建改建工作,截至2024年底,改造农牧区户用卫生厕所43万座,普及率达到80.3%;重点推行乡村“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植树活动,全面实现在海拔4300米以下地区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目标,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惠民利民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新时代西藏建立了覆盖森林、湿地、草原及水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体系,统筹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美丽西藏建设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一是设立生态岗位推动绿色就业。2016年至2024年,西藏自治区年均提供包括森林管护员、自然保护区管护员、草原监管员等在内的生态岗位51.6万个,为生态管护和促进就业提供有力支持,让农牧民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稳定增收。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带动绿色创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同时,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农民创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使各族群众逐步实现从“生态守护者”到“绿色创业者”的身份转变。三是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在持续推动国家生态富民先行地建设的背景下,西藏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一大批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统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植观西藏四季丨追更“山灵盛野”的绿意密码

    《拉萨南北山:植观四季》第一集《春·醒山启序》于7月6日播出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经过一整个夏天第二集《夏·山灵盛野》今天也将与大家见面让我们跟着植物科普网络博主“路哥在西藏”一起去探索“山灵盛野”的绿意密码吧路哥在西藏(植物科普网络博主):拉萨的夏天,整个南北山都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索朗旺堆(南
    2025-08-28 21:37:00
  • 海南封关: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

    【光明论坛】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正式启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海南省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决心,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生动实践。面向未来
    2025-08-28 05:00:00
  • 雪域高原长治久安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强调“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地生根;从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到370万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025-08-24 11:57:00
  • 曾被诊断活不过30岁的女孩,如今成为学生的“光”

    来自西藏的白玛央金曾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2012年春节,总台记者曾采访过她当时她只有11岁是首批到北京接受先心病免费治疗的患儿之一13年过去,央金怎么样了?最近总台记者重返西藏在拉萨见到了她曾被诊断活不过30岁的女孩如今成为学生的“光”记者初次见到央金时,11岁的她身高还不到一米二,身形就像个7岁
    2025-08-23 09:48:00
  • 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李键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栉风沐雨,60载万象更新。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2025-08-19 16:25:00
  • 山海回响丨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奈斯:“两山”理念意义不仅在转型,更是一场革命

    白鹭轻点湖面、荷花翩然摇曳、竹海随风翻涌……细数着身边美景,75岁的帕特里克·奈斯缓步来到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用中文念出眼前石碑上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次来这里,他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块石碑的由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
    2025-08-15 07:56:00
  • 2025首届青海湖国家公园 (候选区)・刚察生态欢乐跑开赛

    本报海北讯 (记者 王晶) 8月10日,由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大唐(刚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首届青海湖国家公园(候选区)・刚察生态欢乐跑(圣泉湾杯)活动在青海湖畔举行,来自青海省内外的1000余名长跑爱好者参加。比赛设置专业挑战组、亲子组两个项目,赛程分别为9.9公里及5
    2025-08-11 04:14:00
  • 24省份半年报陆续出炉:广东稳居首位,四川守住第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各地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公布。截至发稿,共有24个省(区、市)公布相关数据。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广东继续领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江苏紧随其后,达到66967.8亿元。山东和浙江则分列第三、四位。其中,山东上半年GDP
    2025-07-23 1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