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16岁少女痛苦8年,脑中被揪出10厘米活虫,网友:再也不敢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18:03:00    

近日,

来自肇庆的一名16岁少女,

她的大脑里寄生了一条裂头蚴活虫,

困扰其整整8年,

导致她拿不稳勺子、无法握笔。

来自广州的医生“追踪”半年,

近日顺利“捕获”了这条

长10余厘米的活虫。

8年前手指无力

发现颅内有虫

据小静(化名)的妈妈李婷(化名)回忆,大约在2016年底,当时小静才刚满8岁,他们就发现小静的右手食指和拇指无力,连拿勺子吃饭、握笔写字这样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小静的脑袋里有寄生虫。由于寄生虫所在的位置恰好是脑部功能区,手术风险极高,辗转多家医院均不建议贸然手术。

这些年间,小静不仅生活能力受限,近年来还频繁遭受癫痫大发作的折磨。去年6月,李婷陪同小静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根据相关检查,该院接诊的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刘妲考虑小静是脑裂头蚴病。由于裂头蚴活虫位于颅内功能区,手术可能会损伤及加重小静的功能障碍,刘妲决定让她随访观察,动态观察寄生虫游走路径。

“追踪”半年

顺利捕获10余厘米活虫

今年2月中旬,小静再次来到该医院。根据复查影像,刘妲发现虫体从患者的左侧中央区游走至额叶非功能区,这为手术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准备充分后,神经外二科团队为患者行“抓虫”手术。负责手术的神经外二科张旭标副主任医师说,手术时看到一条面条样的活虫在蠕动。最终,顺利“捕获”一条10余厘米的活虫。

张旭标从患者颅内“捕获”一条活虫

李婷回忆,小静幼时曾吃过野生青蛙、田螺。张旭标推测,小静颅内的裂头蚴可能与其吃了未经煮熟的青蛙或田螺有关。裂头蚴多寄生在青蛙、蛇和田螺等动物身上,井水或山泉水里也可能有食用了原尾蚴寄生的剑水蚤。如果人食用了未经煮熟的野生青蛙、蛇肉或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就可能感染裂头蚴。因裂头蚴在大脑内游走,对患者的神经及运动中枢造成损伤,故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无力、继发性癫痫等症状。

术后,小静没再出现癫痫发作,右手手指力量稍有改善,已顺利出院。该院副院长林涛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食用野生青蛙、蛇等,不饮用生水,同时应避免使用蛙肉、蛇肉贴敷伤口,以防感染裂头蚴。

什么是脑裂头蚴病?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在自然界常见于寄生蛙、蛇等动物体内。当人进食了生的、未经充分烹煮的蛙、蛇等食物后,裂头蚴就会通过肠壁感染人体。如果感染大脑,便称为脑裂头蚴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人体从感染到发病的过程可长达数年。据《经济动物学报》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已记录人感染裂头蚴的病例高达1400例,其中多数病例来自中国。

记者梳理过往报道发现,

类似的病例每年都有报道:

201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神经外科团队成功救治一位因寄生虫入侵颅内导致罹患继发性癫痫的男子,从其额叶脑沟中“钓”出一条10厘米长的活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术后经过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妻子才想起他曾听信邻居所说的“治病偏方”,生吃过活体青蛙。

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收治了一名腹痛、发热的患者,据了解,患者既往曾多次生食蛙类,医生抽取了患者的血清进行寄生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抗体阳性。

2024年9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感染病中心接诊了一名做猪肉生意的女士,她告诉医生,6年前,自己左大腿内侧长出一个硬币大小的包块,有些瘙痒但不痛,就并未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块竟然“行走”起来,渐渐向大腿根部移动。考虑到患者有徒手接触生肉的行为,医生对其进行了寄生虫检测,最终确诊该患者感染了皮下裂头蚴病。

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专科医生丁锡平曾介绍,绦虫发育过程需要水环境和两个中间宿主,一个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另外一个是鱼或青蛙。绦虫幼虫在鱼或青蛙体内可发育成能感染人类的裂头蚴。其所接触的大多数病例都是吃了感染绦虫的鱼或青蛙所致。

2023年,丁锡平医生从患者体内“捉”出来的虫。图源:湘雅医院

当其寄生于人体肠道,会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更严重的是,若其幼虫裂头蚴寄生于皮下,则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如侵入眼、大脑、脊髓,则可危及生命。

据了解,裂头蚴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征性,容易误诊,临床首诊误诊率高达57.7%。手术中或者组织活检发现虫体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在治疗方面,手术去除裂头蚴是最有效的方法,裂头蚴须完整去除,若有剩余头节留在体内,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脑裂头蚴病在南方多见

这些卫生问题要警惕!

林涛介绍,

脑裂头蚴病是由

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

寄生于脑部引起的疾病,

在我国南方多见。

感染裂头蚴常与卫生、饮食习惯有关:

一是在皮肤或黏膜贴敷生蛙或蛇皮肉;

二是食入含裂头蚴的生蛙、生蛇等;

三是饮用被原尾蚴感染的生水。


点赞、转发,提醒身边爱吃的人!

来源:广州日报

  • 一线观察:规范专业陪护是医患的共同福音

    过去,有人请才来,没人请就走,护工队伍零散无序。如今,无陪护病房引入医疗护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并进行质量评估,打破了患者依赖家属照顾的传统模式,有效破解老龄、少子、空巢等人口结构下“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让更规范的专业陪护成为惠及医患双方的福音。曾几何时,医疗陪护市场长期存在价格和服务乱象。陪护
    2025-07-25 09:54:00
  • 近视手术前“意外”发现视网膜脱离!郑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李玉军院长手术团队精准救治挽救女孩视力

      对于24岁的婷婷来说,这个夏天本应是告别近视眼镜的日子。然而,近视手术的术前检查,却意外揭开了潜藏的视力危机——视网膜脱离,险些让她与光明擦肩而过。  婷婷的双眼600度近视,属于高度近视人群。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近视手术前的全面检查时,发现婷婷的视网膜周边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且下方已经
    2025-07-22 17:58:00
  • 宁夏患者千里赴汉 只为“走隧道”取石

    为寻求更微创的取石手术,宁夏银川的李先生(化姓)跨越千里飞抵武汉。7月10日,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得知,近期已接诊多名如李先生般专程从外省赶来的结石患者。4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肾结石患者,自13年前开始第一次肾绞痛,经历了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不久前左腰再次突发胀痛,在当地医
    2025-07-10 12:50:00
  • 打造医保管理智慧化解决方案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医保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医保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基金监管、医院运营管理和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医保智慧管理的生态体系,是提升医保服务质效、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2025-07-08 02:33:00
  • 29年公益路,再赴新疆送光明!浙大二院眼科医疗队完成113例复明手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孙敏慧13天,近2300公里的征程,9场义诊,113例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这是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复明医疗队跟随“韩红爱心·百人援疆”公益行动队伍,在新疆交出的爱心答卷。回望201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姚克教授在北京遇到同为政协委员的韩红,两人约定要一同走进西藏,
    2025-06-29 15:13:00
  • 暑假来临,“呼噜娃”住院全攻略来了

    暑期来临,到山大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做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呼噜娃”骤然增多,为了让家长提前了解住院相关事项,顺利办理住院及手术,该院耳鼻喉二科特意为患儿家长做了住院“全攻略”。一、什么样的孩子需要预约手术?1.如果小朋友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症状,或者慢性扁桃体炎,甚至已经出现了腺样体面容,请先
    2025-06-20 01:14:00
  • 阿斯利康第五次亮相青岛峰会,在鲁加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于2025年6月18日至20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峰会的“老朋友”,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第五次亮相峰会,彰显其深耕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与承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受邀在峰会期间发表视频致辞,充分肯定青岛在阿斯
    2025-06-19 22:44:00
  • 这家深企给手术机器人装上“火眼金睛”

    当前,科技正推动着医疗领域的变革。今年4月,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手术室里,一位62岁的香港女患者正接受右侧髋关节置换术。一旁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高精度CT构建的三维骨骼模型,医疗团队在术前已定制好的假体安放方案正通过机械臂精准执行。17分钟后,假体置杯角度与术前规划完全吻合,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
    2025-06-18 1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