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保管理智慧化解决方案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医保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医保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基金监管、医院运营管理和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医保智慧管理的生态体系,是提升医保服务质效、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将“健康为民”的理念融入医院管理各个环节,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医保管理方式变革,围绕医保结算、云端服务、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打造系统性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实现系统重构
医院医保办创新构建“智能终端﹢云端服务﹢数字监管”三位一体的智慧医保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的跨越式发展。
利用“浙二好医生”App,医保办升级服务流程,落实全周期健康管理。App搭建处方智能流转系统,医生开具处方后,自动触发医保规则引擎进行合规性校验,对1400名医生的在线处方实现100%实时“云审核”。App还上线慢性病管理模块,为12种慢性病的患者提供“智能续方—医保结算—药品配送”闭环服务。患者年均到院就诊次数从6.8次降至2.7次。App打通省、市级医保平台,支持检查检验结果、用药记录等信息跨机构调阅,实现健康档案共享,避免重复检查。
医保办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三层次监管体系:一是事前预警,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异常开药模式,如同医生、同患者、同药品高频出现的“三同”处方;二是事中拦截,对超量用药、禁忌证用药等设置189条实时拦截规则;三是事后追溯,建立医保基金使用“数字画像”,精准定位违规风险点。
数据显示,该体系使医保基金欺诈风险下降42%。考虑到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智能终端,医院推出“银龄通道”,保留20%的人工窗口,配置40名数字导医员,同时在系统上开通“子女远程协助”功能。
创新“三共模式”
医院医保办构建标准共建、数据共享、责任共担的“三共模式”,系统性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患者在基层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确保医保基金得到高效使用。
在标准共建方面,医保办分析近5年转诊数据,在技术可行、质量可控的基础上,筛选出36个适合在基层开展的病种,制定《分级诊疗病种医保支付标准》,推进“同病同价”落地基层。在数据共享方面,医保办在5G﹢多院区智能协作平台远程会诊系统嵌入医保即时结算功能,实现住院、门诊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通过远程系统完成会诊,降低三级医院床位占用率,间接减少医保基金支出。在责任共担方面,龙泉市人民医院(浙大二院龙泉分院)试点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通过标准共建规范行为、数据共享提升效率、责任共担激发动力,医院推动实现患者、医院、医保的三方共赢。
给新技术更多支持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诊疗边界被不断突破。“瓣环上结构”理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疗等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带来希望,但也对医保支付提出了新挑战。
浙大二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新技术临床转化和医保支付的衔接环节进行了系统性探索,构建三维评估体系,成功推动“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成形术”等20项新技术进入医保目录。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领域给予支持,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深度参与脑机接口支付试点,探索可持续的支付模式。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保管理需从“被动控费”向“主动价值创造”转型。对此,建议建立“创新技术支付基金”,即从结余基金中提取1%~2%的金额,专项支持突破性技术早期应用,支持高精尖技术发展及高峰学科建设;建议搭建风险共担机制,保障新技术实际疗效与预期相符;建议加快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随访数据准确,为支付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浙大二院正在全力打造下一代智慧医保管理系统,包括搭建实时数据监测平台,接入18个业务系统的300余项数据指标,建立医保基金流动“数字孪生”模型,对异常支付进行毫秒级预警;搭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智能适配算法,自动优化分组方案;搭建资源下沉的“成本—效果”评价模型;建立新技术价值评估机器学习框架。该系统还将能模拟支付政策调整的连锁反应,预测创新技术普及的经济影响,提供优化基金区域平衡的转移支付方案。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保办 林敏 张莹
编辑:张漠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支撑北方“新铀都”崛起
导读:苏学斌:“老铀都”以第一、二代常规硬岩开采技术为主。“新铀都”以第三、四代绿色智能地浸技术为标志。而且,从新到老我们完成了产能规模跃升,我们已经从南方百吨级分散小矿,升级为到北方千吨级、单体千吨级大基地集群。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消息,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2025-07-12 15:54:00 -
宁夏患者千里赴汉 只为“走隧道”取石
为寻求更微创的取石手术,宁夏银川的李先生(化姓)跨越千里飞抵武汉。7月10日,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得知,近期已接诊多名如李先生般专程从外省赶来的结石患者。4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肾结石患者,自13年前开始第一次肾绞痛,经历了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不久前左腰再次突发胀痛,在当地医2025-07-10 12:50:00 -
南昌东湖区: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让群众办事省时省心
让老百姓办理医保业务更方便快捷,一直是南昌市医保部门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南昌市东湖区紧扣“舒心享、爽心办、暖心帮”医保服务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医保服务下沉社区,精心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把优质医保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办事省时、省心。近日,为了给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增添健康保障,家住东湖区董2025-07-10 11:17:00 -
青年创业如何跨越科创“死亡之谷”
找投资四处碰壁 初创面临高失败率 青年创业如何跨越科创“死亡之谷” 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阶段,许多青年创业团队有可能因技术成熟度不足、资金链断裂、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失败,故业内把这一阶段称为科创企业的“死亡之谷”。 武汉是全国知名的科创之城。近期记者走访10余家青年科技初创企2025-07-08 15:57:00 -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2.2%,科技企业IPO回暖或提振板块估值
消息面上,2025年7月6日,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该公司作为“浙大系”企业已实现600多个行业项目落地,创始人朱秋国为浙江大学副教授。同日,信达生物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开出首方,定价介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之间,适用于伴有脂肪肝的肥胖患者。此外,四部门联合提出目标,力争2025-07-08 14:40:00 -
活力西青·民营新引擎丨从三色钢板到单项冠军:一家天津民企的绿色蜕变之路
开栏语西青,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浪潮正汹涌澎湃。众多民营企业在这里扎根、成长、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们不仅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创新发展,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西青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澎湃新闻开设“活力西青·民营新引擎”专栏,以10个民营企业为切入点,报道我区民营2025-07-08 08:54:00 -
打造医保管理智慧化解决方案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医保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医保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基金监管、医院运营管理和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医保智慧管理的生态体系,是提升医保服务质效、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2025-07-08 02:33:00 -
纺织行业向“新”向“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证券日报 ■ 朱宝琛提到纺织行业,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不环保”等标签。但事实上,纺织行业早已悄然走上向“新”向“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依托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传统废弃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2025-07-07 0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