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生成作品谁是真正的创作者?江苏首例AIGC著作权纠纷案给出答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11:44: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相应地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等也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近期,江苏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纠纷案由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审结,判决中明确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AI生成内容受著作权保护。在这起案件中,法律是如何对“创作”进行界定的呢?

在这起著作权纠纷案中,原告林某是一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设计者。2023年2月,他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多次输入提示词进行“文生图”创作,生成了夜晚东方明珠边爱心气球的图片,随后又进行了数次修改,最终在媒体账号上发布了名为《伴心》的作品,并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美术作品登记。

2023年11月,杭州某技术公司在社交平台多次发布爱心气球模组安装视频及图片,与《伴心》高度相似。常熟某房地产公司在其微信推文中使用了平台上的这一图片,并在商业区湖面内建造半个爱心气球的立体装置。

原告林某认为,两名被告侵犯了其著作权,于是向常熟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林某:我先告诉被告,我说这个事情全线下架,我不予追究,但他们不认为这是侵权的行为。

法院在审查中明确,原告林某所使用的AI生成图片的软件用户协议约定,使用该软件服务生成的图片作品资产及其权利属于用户。在对图片迭代过程进行审查后,法院认为,林某生成的平面图具有独创性,体现了作者的意志。

常熟市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 胡越:如果仅提示一些简单的关键词、一次性的创作,对于生成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但是本案中和“一次性生成”的区别在于,它经过了多轮迭代的引导,以及经过人工的干预,所以最终我们认定这个平面的美术作品,它是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的。

胡越解释称,正如机器是人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也是人的工具,不同的是,传统机器是代替体力劳动的工具,而人工智能则是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本案所涉及的图片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者烙印,其生成内容应该受法律保护。

如果AI能够百分之百明确使用者的内心想法的话,它完全可以把那个爱心变成半心,PS的过程也通过AI来完成。本案中,AI没有那么聪明,不能领悟到这个作者的真正创作思路,所以还是要通过手动进行修改的,这个其实也涉及人的创作。

法院同时认定,林某的著作权应限定于该图片,被告之一的常熟某房地产公司以“爱心”为基础建造实体装置行为不属于侵权。最终,法院判决侵权方连续三天公开向林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万元。案件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当事人已自动履行判决。

当前,AI技术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AI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成为热点议题之一,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呼声渐高。作为创作者,如何规避此类案件中的潜在法律风险?胡越建议,作者在使用AI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工作痕迹实现自我保护。

胡越强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被认定为作品的前提是应当能够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而这一案件的审结,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空白。

常熟市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 胡越:对于其他人生成的或者说独立创作的作品,都应当持有一种足够的尊重,你不能奉行拿来主义,不管这个作品是传统的绘画也好,还是现阶段的一个AI创作的图片也好,它毕竟不是你的,你使用它就会存在侵权风险。

责任编辑:陈浩洲

  • 员工履历造假,公司能直接解雇吗?

    找工作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写简历这薄薄一页纸可是咱求职的敲门砖简历上:能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只想按时上下班,拒绝加班这种适度优化,懂的都懂~但是优化≠造假有的求职者为了让自己顺利拿到offer写简历时“无中生有”“虚假包装”这种情况被公司发现后公司能否将其解雇?一起来
    2025-07-28 14:13:00
  • 当AI具备“望、闻、问、切”,3分钟完成问诊

    近年来,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AI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下,中医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医AI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亿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个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在202
    2025-07-27 10:11:00
  • 最高法:上半年劳动争议一审案件超40万 同比上升40.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北京报道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审案件3.5万件,同比上升2.65%;串通投标罪大幅上升,一审案件707件,同比上升30.44%;受理劳动争议一审案件43.6万件,同比上升4
    2025-07-21 22:29:00
  • “网络身份证”已正式启用|南财合规周报(第199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章驰 北京报道每周,“合规周报”会盘点最近一周国外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个人信息保护上值得关注的动态。 本周,我们重点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探索AI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网络身份证”7月15日正式启用。海外方面,英伟达计划恢复向中
    2025-07-21 08:40:00
  • 数智化赋能:推动人工智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摘 要人工智能是通用目的技术,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促进教材建设实现从知识图谱到能力图谱的飞跃,推动教材体系迈向教学体系。浙江大学以人工智能体系化教材建设为基础,研制和开发支撑技术,设计并实施了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AI+X微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教学人工智能进阶计划,探
    2025-07-17 12:20:00
  • 绿色算力筑基石 人工智能启新篇

    在数字经济加速演进的今天,算力已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7月12日,以“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大会不仅是对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深化实践,更标志着我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这场汇聚政
    2025-07-14 07:55:00
  •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46.31亿元环比减少0.45% 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活跃度居前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46.31亿元环比减少0.45% 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活跃度居前】《科创板日报》12日讯,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本周(7.5-7.11)国内统计口径内共发生80起投融资事件,较上周74起增加8.11%;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46.31亿元,较上周46.52亿元减少0
    2025-07-12 10:53:00
  • 为更多学习者提供“在线课桌”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詹德川主讲“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历史和进展”;文学院教授孙书磊主讲“昆曲为何能够位列首批世界‘非遗’榜首”;物理学院教授梁彬主讲“这一‘声’穿越千年:从天然声学材料到人工声学材料”……南京大学“诚计划”系列直播以每周1期的频率稳定开展,让校内校外众多学习者指尖轻点,
    2025-07-11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