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买货需警惕,别被“家人们”给骗了
近年来,直播带货风靡全网,成为消费者购物的热门选择。然而,在“流量狂欢”的背后,虚假宣传、销售假货、诱导诈骗等乱象频发,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值此“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大河网记者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的典型案例,为广大消费者敲响警钟,普及维权知识,助力识破陷阱、守护好“钱袋子”。
01
直播间里的“坑”有多深?
◇“四姐妹”售假案
陈某四姐妹,容貌姣好,身材亮丽,联袂出镜,很快成为一方网红,有了流量,姐妹四人也嗅到直播带货的“商机”,但美丽的四姐妹却动起了歪心思。
姐妹四人分工明确:大姐负责从不明渠道低价购入假冒品牌箱包;二姐掌管财务,通过记账软件记录每一笔资金流水;三姐和四妹则轮番上阵担任主播,在直播间以“专柜正品”“特价秒杀”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为掩人耳目,直播中刻意模糊品牌名称,仅以暗示性话术推销商品,并以正品价格的1/10至1/5低价出售。
至案发,四姐妹累计销售假冒箱包金额达66万余元,非法获利23万余元。然而,天网恢恢,消费者的举报让这一售假链条浮出水面。公安机关突击查处其窝点,现场查获未售假包200余件,并扣押手机、电脑、账本等关键证据。
“这些案件暴露出直播带货中‘假货泛滥’‘虚假承诺’‘暗改链接’等典型套路,商家利用消费者贪便宜、轻信‘稀缺性’的心理实施犯罪,最终难逃法律严惩。”郑州市检察院宣传处周检告诉记者。
◇“全网最低价”诈骗案
走进方某的直播间,映入眼帘的是堆砌如山的假现金,设计精美的伪造苹果手机包装盒,还有通过高超P图技术炮制出的虚假存款、转账截图,无一不在营造一种“实力雄厚,不差钱”的假象,只为骗取观众的信任。
“限时返现,手快有手慢无”“全网最低,错过血亏” 等极具煽动性的话术,像一双双无形的手,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诱导他们冲动消费。“刷礼物就能免费拿手机”“高额返利,躺着赚钱” 等虚假福利承诺,更是让无数人深陷其中,可这些承诺从未兑现过。
主播方某伪造现金、假手机等道具,用“刷礼物返现”“限时秒杀”等话术诱导观众消费,骗取高额资金。其行为被认定为诈骗罪,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类诈骗,本质上就是‘电子化杀猪盘’。” 检察官张丽君一针见血地指出,“主播先用情感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建立信任,再用虚假利益诱惑,让观众冲动消费,最后卷款消失,留下受害者独自承受损失。”
◇“慈善黄金”骗局
“家人们!半价黄金限量3单!只有3单!手慢无啊!”某平台直播间里,主播陈某涨红了脸,举着金灿灿的“黄金”吊坠卖力吆喝。屏幕上弹幕飞滚,粉丝们疯狂点击购物车,仿佛慢一秒就会错过“泼天的富贵”。可谁能想到,这场打着“慈善扶贫”旗号的直播,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诈骗剧本——抢到“半价黄金”的粉丝们,收到的竟是一卷粗制滥造的假字画!
主播陈某在某平台直播间自诩“网络慈善家”,声称低价卖黄金是为“回馈粉丝、助力扶贫”。陈某精准拿捏消费者心理,以每次仅限3单、倒计时读秒、直播间刷屏“已抢光”等方式,营造“稀缺效应”,制造抢购的紧张氛围。当购物链接挂出后,直播间粉丝争分夺秒抢购下单,却没注意到在他们点击下单时,商品链接的属性已悄然修改,由“足金999饰品”变成了“工艺收藏品”。
经查,2024年初,卢某(另案处理)等人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直播带货。运行了几个月、没赚到钱之后,他们动了“歪脑筋”,于2024年5月初开始打着“慈善扶贫”的旗号直播,以半价售卖黄金饰品等贵重物品为噱头,而实际却发给客户假字画。
用这种方式,不到一个月时间,诈骗50多名被害人30余万元。2024年5月底,从事售后“挽单”服务的任某某等12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6月29日,金水区检察院依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02
“避坑指南”:识破陷阱,依法维权
◇警惕三大常见陷阱
真假混卖:以“专柜正品”“特价秒杀”吸引下单,实际销售假冒商品(如假包、假黄金)。
虚假宣传:伪造道具、P图造假,虚构“全网最低价”“限量赠品”诱导冲动消费。
话术诈骗:通过情感绑架(如“家人们帮忙”)、虚假承诺(如“刷礼物返现”)骗取钱财。
◇留存证据“三步法”
即时录屏:全程录制直播内容,保存主播承诺、商品详情等原始信息。
精准截图:截取订单页面、支付凭证、商品参数等关键信息。
及时投诉:向平台举报并保留沟通记录,通过12315或检察机关绿色通道维权。
◇理性消费“两不原则”
不贪小利:远离“远低于市场价”“天降馅饼”等诱惑,警惕饥饿营销。
不轻信话术:对“内部渠道”“稳赚不赔”等宣传保持怀疑,拒绝脱离平台交易。
03
法律亮剑:违法必究,维权有路
◇ 刑事责任
销售假货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平台责任
直播平台需加强审核,建立“主播承诺备案库”,监测异常低价和规避关键词行为。
◇消费者权利
遇欺诈可要求“退一赔三”,若涉刑案可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追回损失。
检察官提示:“直播经济”的健康发展需法治护航。从业者应严守法律底线,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平台须压实主体责任,共同构建“放心购”环境。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每一声“家人们”的呼唤背后,都有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擦亮双眼,理性消费,留存证据,依法维权,让“直播带货”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真正成为便利生活的新引擎。
大河网记者 宋向乐
来源: 大河网
-
捷豹路虎荣膺J.D. Power榜首,新现代豪华体验将成为核心前进动力
2025年7月24日,上海—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 | 君迪今日正式发布2025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SM(SSI),这是J.D. Power连续第26年发布这一研究,该研究重点评测了拥车期为2至6个月的燃油车新车车主对购车体验的整体满意度。销售服务满意度由购车客户满2025-07-25 16:26:00 -
外卖平台全面下线“零元购”类促销活动!上海:已同步约谈相关外卖平台,并执行三项整改
人民财讯7月23日电,针对近期“外卖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人民财讯》记者独家获悉,作为政策落地的具体响应,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约谈饿了么等平台。目前相关平台已执行三项整改:全面下线“零元购”类促销活动;大幅收缩免单营销范围;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活动监测、价格管控及骑手权益保障,并强化社会监督与信息2025-07-23 19:54:00 -
市场份额第一 东软开启智能驾舱新纪元
近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15-20万区间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装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份额榜单(2020年-2025年1-5月)》,东软集团以14.5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过去五年间,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智能座舱域控作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演进的核心载体,重要性日益凸显。从最初的高端车2025-07-23 09:58:00 -
靓家居宣布停止经营!有门店称“非常突然”,相关部门已介入
7月21日,风波中的靓家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其相关公司已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经营,要求各债权人前往对应公司联络点登记债权,公告落款日期为7月20日。21日晚,靓家居佛山一门店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门店已无人员办公,对于公司突发停止经营他也感到非常突然,目前留下来帮助公司处2025-07-21 22:39:00 -
新国标来了!多款下架,你的电动自行车还能上路吗?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受此影响,近日,有电动自行车品牌下架电商平台所有产品,许多品牌的线下门店也在“清存量”。未售完的存量旧国标车会如何处理?新标准实施后,销售者手里的旧国标车需要更换吗?多款电动自行车线上下架线下售卖清存量记者2025-07-20 12:06:00 -
体检10年未提示癌症风险,体检机构是否应负责?
近日,北京的张女士向媒体记者投诉,称她在某体检机构连续10年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引发关注。据张女士介绍,从2013年至2023年,她连续10年在该体检机构进行体检。2022年之前的体检,她的双肾的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的体检报告,虽然提示右肾有“钙2025-07-19 17:43:00 -
谁能与辉同行
文 | 最话FunTalk,作者 | 魏霞,编辑 | 王芳洁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6月14日,董宇辉缺席了直播,但根据飞瓜数据,与辉同行创造了5000~7000万元的GMV,而前一天,董宇辉的带货战绩是2500~5000万元。一篇宣传文稿(可能是公司主动宣传,也可能是粉丝的自来水),专门针对这种现象进2025-07-08 19:06:00 -
如果你接到一个“700xxxxxxxxxxxx”来电,是接还是不接?
“700xxxxxxxxxxxx”电话号码要来了!为什么要开设“700开头”的15位电话号码?它们用于何处?一起来看↓↓↓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网购后会莫名其妙地接到骚扰电话打个网约车没多久推销电话就来了……别慌这样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700xxxxxxxxxxxx”号码保护服务业务将代替真实2025-07-05 1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