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宝画重点丨千年不朽!揭开特殊葬制的存续之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1 11:44:00    

暌违十余年后,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近期恢复向公众开放。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被发现,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它先后共出土汉代文物千余件,是研究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发展以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而在这个堪称汉代幽燕文化典型代表的遗址中,“黄肠题凑”无疑是最大的看点之一。

今天,让我们走进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一睹基本陈列——“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的风采。

“黄肠题凑”是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制度。“黄肠”即黄心柏木,柏木便于加工,有香味、耐腐蚀。广阳王陵的黄肠木经检测均为侧柏木芯,规格以长90厘米、宽厚各为10厘米为主。“题凑”则指其独特的排列方式,即木头皆向内,层层叠叠,围绕着棺椁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广阳王陵的“黄肠题凑”严格遵循等级规制,从柏木选材到堆砌方式均与文献记载及葬制规范高度契合,是西汉礼制体系在丧葬领域的直观体现,具有极强的身份标识性与排他性。

点击视频,进一步了解“黄肠题凑”↑↑↑

一号墓展区完整展示了汉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由后至前)葬制(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广阳王陵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其中一号墓被设置在基本陈列展厅,二号墓被设置在室外。一号墓遵循“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凝聚了西汉时期古人的建筑智慧,集中体现了汉代国家礼制文明的核心内涵。

看过“黄肠题凑”的宏大结构,让我们再一同欣赏大葆台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感受汉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

鎏金铜铺首为龙首造型,看起来威猛粗犷、雄浑有力。铺首是一种装饰构件,主要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通常以兽首衔环的形式出现。此铺首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以其夸张与变形的独特艺术风格,展现了西汉时期的艺术特色。

龙凤纹韘(shè)形佩为白玉质,双面雕刻,带有褐色沁斑。圆孔处上尖下圆,呈韘形,两侧透雕龙凤纹,龙身蜿蜒、凤首高昂,栩栩如生。其上阴刻云气纹,内外边缘处又雕弦纹一周,龙凤形态纹样错落其间,更添美感。

该玉佩纹饰简洁脱俗、纹饰间巧妙组合,为汉代玉器纹样研究提供实物资料。在外形设计上,璧与韘的巧妙结合尤为引人注目。韘为古代射御工具,用以钩弦张弓。这种独特的设计在韘形佩中极为罕见,彰显了汉代工匠精湛的玉雕技艺。

汉人尚玉,比德于玉。作为组玉佩的一部分,“玉舞人”上下两端各有一孔,便于穿系结缀佩戴。它为白玉质,以透雕技法精心雕琢而成,双面线刻舞人形象。舞人面庞清秀、身姿修长,身着交领长裙、细腰束带,身姿微侧、一臂高举,长袖越过头顶,另一臂轻触腰际、形成卷云之姿。衣袖飘逸身侧,长裙轻拂地面,宛如翩翩起舞。

此作巧妙刻画出轻舒广袖、微折柳腰、长裙拂地的舞人形象,充分展现了汉代舞者“长袖”与“细腰”的典型特征。

广阳王陵出土的玛瑙,由北方草原丝路贸易而来,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丝路的见证,显示出地处北疆的广阳国与域外的物质文化交流。

鸡血红缠丝玛瑙经过精心琢磨,看起来光滑平整。鸡血红花纹跃然其上,色彩鲜艳夺目,尽显高贵典雅。它的纹理非常丰富,白色、红色、褐色“丝带”交织缠绕,或细如丝、或宽如带,自然天成、光彩夺目。

深入挖掘考古成果的文化内涵、加大运用数字光影等技术手段、创新展陈叙事手法……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汉代文明画卷,让大葆台遗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凸显汉代幽燕之地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突出地位。

策划:胡国香

记者:罗鑫 庞元元 陈钟昊

设计:聂毅

统筹:王晶晶

学术指导: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 昆明市博物馆“小锡兵大故事”展吸引市民

    8月30日,正值周末,昆明市博物馆展出的“世界历史儿童博物馆——小锡兵大故事”吸引市民参观。展览由三万余件“小锡兵”藏品组成,涵盖101个世界著名历史故事和文学场景等。图为小朋友在母亲带领下观展。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图为小朋友仔细观展。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8月30日,正值周末,昆明市博物馆展出的
    2025-08-30 21:26:00
  •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发布

    本报北京8月9日电(记者李韵)8月9日,《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科学出版社举行。作为该书的主编和副主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罗运兵和凡国栋,分别介绍了随州周家寨汉墓考古发掘和简牍整理的情况。作为汉墓,周家寨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500余枚西汉前期的简牍。在编号为M8的
    2025-08-10 11:18:00
  • 钟雪平:千百年后还能与古人“实地对话”,很有成就感

    Transparency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广东全面开展以来,《羊城晚报》密切跟踪报道,记者多次随普查队员深入田野作业一线,实地见证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我们持续推出“我在广东找文物”系列报道,以基层文物工作者视角,走进“四普”重大发现遗址,领略岭南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图景。今天我们请教
    2025-08-10 07:45:00
  • 世界运动会火种成功采集 首次火炬传递今日举行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今日(7月26日)举行,这也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举行火炬传递。本次火种在四川德阳三星堆博物馆成功采集。此次世运会火炬“竹梦”将在成都、德阳、眉山3个城市依次传递,总里程11公里。火炬传递首站选择在四川德阳三星堆博物馆,巴黎奥运会冠军马龙、黄张嘉洋等火炬手将参与传递活
    2025-07-26 16:09:00
  • “相当于用鸦片纪念林则徐!”文创产品遭质疑,上海博物馆回应

    “吐槽一下上博文创蝠桃瓶立体发光冰箱贴!”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引发“不尊重历史”的争议。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回应中新网记者询问时表示,已收到相关反馈,目前内部正在就此事进行讨论。网友质疑上博文创蝠桃瓶立体发光冰箱贴“
    2025-07-09 08:27:00
  • 到广东过暑假,重走“抗日劲旅”的足迹|90秒游广东

    到广东过暑假,重走“抗日劲旅”的足迹|90秒游广东红途粤印,历久弥新回眸中国抗战史,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广东散布在南粤大地上的革命遗址将广东“抗日劲旅”的足迹串联成篇红旗迎风而舞,山花开得正艳粤北山间的“红色祖屋”见证了广东成为全国三大抗日敌后战场之一的历程背靠群山,面临碧海深圳土洋村里《东江纵队成立宣
    2025-07-07 10:05:00
  • 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铁脚板”书写龙凤村幸福答卷

    记者:李鹏冲通讯员:杨丽芳 徐圣逆嫘祖故里,诗画远安。头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桂冠,绿水青山间,花林寺镇龙凤村就是一颗璀璨明珠。龙凤村地处远安、当阳、夷陵三地交会处,毗邻百里荒景区。近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倾力帮扶下,以路兴业,挖掘独特古民居、古梯田、古井、古树等旅游资源
    2025-06-24 16:00:00
  • 国宝画重点丨千年不朽!揭开特殊葬制的存续之谜

    暌违十余年后,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近期恢复向公众开放。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被发现,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它先后共出土汉代文物千余件,是研究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发展以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而在这个堪称汉代幽燕文化典型代表的遗址中,“黄肠题凑”无疑是最大的看点之
    2025-06-11 1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