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每2257人就拥有1家诊所,成都诊所数量何以超越北上广深?
20年前,内科医生吕奉平挥别老家的“铁饭碗”,来到成都高新区神仙树,开了一间70平方米的小诊所。“那时开诊所难批,但高新区可以。”
20年过去,她沿着成都发展的步伐,连锁诊所一路从神仙树开到兴隆湖,达28家。
近年,随着《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印发,诊所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都诊所数量迅速增长,已超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都市卫健委公开数据显示,十年间,成都的诊所数量从3579家增至9480家。其中,根据2023年的数据测算,创下每2257人就拥有1家诊所的全国“密度之最”。
3月26日,第6届诊博会在成都开幕,来自全球的数千名嘉宾、上百家企业齐聚蓉城,共同擘画基层医疗发展蓝图。会场大厅中心,名为“天府之国,诊所之都”的成都基层医疗主题展,吸引众多嘉宾驻足。
诊所业的繁荣,让业界为成都冠以“诊所之都”的名号。行业人士认为,褒奖的背后,折射的是成都一流的营商环境,托起社会办医的热土。
成都如何悄然变成诊所创业的蓝海?一个个五分钟可及的诊所,对于市民的健康意味着什么?

第6届诊博会在成都举行 图据受访者
① “成都速度”
一间小诊所
二十年后发展为28家连锁店
2005年,吕奉平花了几十天,攥着反复修改的申报方案,终于等来诊所验收通过的通知。在社会办医尚未兴起的年代,这样的审批结果已属难得。
“我曾叩开其他地方医务科的门,一句‘早就不办了’‘不知道’,就把我怼了回去。”时过境迁,吕奉平仍清楚记起,当她辗转来到成都高新区,终于等到一句斩钉截铁的“可以办”。“当年高新区政务中心在永丰路,办事风格焕然一新,已是窗口化服务,工作人员给了张清单,就让我回去准备材料。”
当年8月,首家吕医生诊所在神仙树开业。一间70多平方米的小店,花光了吕奉平的积蓄。彼时,这里是中心城区的边界,周边尚有农田,虽偏僻,却也是缺医少药的地方。她相信,将公立医院全科诊疗的规范移植到基层,能够收获信任:“我要给居民讲清楚疾病的发生、发展、结果、预后,还要做随访。”

吕医生社区连锁诊所
专业素养构建起医患间的信任,诊所的发展超乎吕奉平的想象。一年后诊所扩张到300平方米,三年后她在大源开了第二家诊所;2010年,新医改方兴未艾,《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出台,吕医生的发展与全国诊所业同步提速,在2015年达到8家;2016年,高新区为吕医生开出全国首张全科连锁诊所的牌照,吕医生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成都南面,城市建设扩展到哪里,吕医生社区连锁诊所就开到哪里,甚至有楼盘打出‘吕医生同步入驻’的广告。”她说,尽管也有曲折,但同步抵达了兴隆湖,连锁诊所达到28家。

吕奉平在诊所坐诊

高新区为吕医生开出全国首张全科连锁诊所牌照的批复文件
“是时代推着我们向前,加上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自信,事就成了。”吕奉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在2015年提出要办连锁诊所时,外界觉得她头脑发热,因为我国未有先例,“但高新区卫健局鼓励创新,觉得我的思路还挺好,就试点成功了。”
时代不止推着吕奉平向前,也恰是成都诊所业发展的缩影。她告诉记者,其创业伊始,高新区仅有几十家诊所,而今,已发展到上千家。记者梳理政府公报、学术文献及多方走访后发现,成都的诊所业已经呈现出增速快、密度高、中医热等特点。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实用医药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社会办医诊所共3579家。根据成都市卫健委历年发布的统计公报,从2016年至2023年年底,诊所(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数量依次为4687、5052、5659、7093、7283、7992、8463、9480家,八年累计净增长4793家,年均增速达10.5%,累计增幅达102.3%。

② 健康成都
从单兵作战到医联体
基层医疗发展助推诊疗水平提升
为什么成都的诊所数量如此之多?作为“天府之国”,成都的基层医疗如今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记者根据2023年的公开数据进行常住人口÷诊所数量来测算,成都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诊所,每2257人就有一家诊所。同比全国主要城市的统计公报数据测算,北京3429人/诊所、上海5421人/诊所、广州3258人/诊所、深圳3547人/诊所等数据(根据不同统计口径,误差范围约为0.2%-12%),成都的诊所密度位于主要城市之首。同时,成都还呈现出中医诊所发展强劲的特点,截至2022年,成都有中医、中西医、民族医诊所2400余家,2024年达到3293家。
成都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成都的诊所业不仅在“量”上持续增加和扩张,“质”的方面也在不断突破,且呈现出多元化、连锁化、特色经营化等特点。诊所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加,全面提升其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尤为重要。
今年3月中旬,家住新都区的李阿姨,因心慌到大丰街道李郎中综合门诊部就诊。在进行心电设备的检查时,她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了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这能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排查心血管疾病上的隐患。”李郎中综合门诊部负责人胡先生告诉记者,根据风险程度,若无法处理,就转至上级医院。
新都区诊所协会会长、新都名康中医门诊部负责人范安松告诉记者,这项远程协作正在大丰街道试点。

范安松
近两年来,新都区诊所协会与新都区人民医院等区级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医院为辖区诊所医护人员提供免费学习、进修、质量控制等帮助,同时建立患者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绿色通道,惠及辖区患者。此外,新都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纳入该医联体。
成都诊所业的高质量发展,背后是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引。2020年,成都市卫健委联合七个市级部门制定《成都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将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并从简化准入程序、调整设置标准、激发存量活力、创新监管手段四个方面制定创新性的改革举措。其目标是“建成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诊所,成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印发《成都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知页面截图
③ “诊所之都”
从量足到质优
成都诊所业以管理突围
3月26日,第6届诊博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美好医疗发展研究院负责人高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基层医疗的繁荣,并非偶然。
他指出,对成都“诊所之都”的评价背后,是一座城市为基层医疗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在强劲的区域经济支撑下,居民健康消费意识持续提升,加之本地政策对社会办医长期保持开放与包容,共同构建起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医疗生态。市场在引导,居民在响应,政策在托底,三者相互激发、彼此成就,让“诊所之都”不仅成为现实,也成为可持续演进的未来范式。
如今,行业井喷,“洗牌”悄然而至。走访了上百家诊所后,成都中医诊所协会副秘书长、铃医脊科门诊部创始人周航表示,她发现一部分诊所正在被淘汰,“确实‘洗牌’了。”
吕奉平也捕捉到其中的变化,“通过竞争‘洗牌’也有好处,会优化和规范行业。”

患者在铃医脊科做康复治疗
她们认为,洗牌的原因,一是准入门槛降低后,部分资本和外行的冒进,而医疗行业并非单纯的经济导向,冒进的人陆续离场。“这块蛋糕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一名在去年歇业的原诊所老板告诉记者,“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开诊所并不是请个医生、租个门面那么简单。”
二是医生创业开诊所,往往可以“小富即安”,而一旦动了扩张的念头,管理能力的缺失便会制约其发展。吕奉平的管理能力,来自曾创办民营医院的磨炼,那次不算成功的创业,让她意识到了财务模型、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等一系列知识的重要性。2017年,50岁的她赴清华大学学习,从此对管理有了清晰的认识。管理着近千平方米规模、医疗团队近30人的周航,本身就是学工商管理出身,她的丈夫南贺则是专业医生。
3月26日的诊博会现场,多名从业者告诉记者,成都诊所数量多、业态丰富,折射的是成都一流的营商环境。开明的政策、包容的社会、不断涌入的人口、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医学院校等,是“诊所之都”背后的基石。如今,成都诊所业正经历从“量足”到“质优”的转变,突围的过程中,管理能力是工具,而“不忘初心”更是要坚守的品性。

第6届诊博会在成都举行 图据受访者
吕奉平说,她的初心,是卖掉医院、作别资本后,用更为理性、稳健的态度,专心做诊所,当好患者的邻居和朋友;周航的老家在东北,她至今保留着13年前赶往成都创业时,买下的那张K388次列车车票,“不违心、利他、长久”,是她开诊所的初心;范安松的明康中医综合门诊部已颇具规模,但他仍保留着木兰镇上,开了36年的“范氏骨科”,那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店,见证着他与父老乡亲的连结。
“我和母亲都骨折过,因缺医少药而得不到妥善治疗。那个年代,镇上类似的情况很多,这是我选择学医的原因——维持生计、助人为乐。”范安松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
热力开唱,燃爆现场,2025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成功举办
继2025草莓音乐节之后,又一备受关注的音乐盛事在成都传媒集团运营的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成功举办——7月26日,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如约而至,活动当天,郑钧、赵雷、郭顶、棱镜、杨乃文、霓虹花园、汉堡黄及散人乐队等8组风格各异的音乐人在成都盛夏的“热潮”中,用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为观众呈现一场多元音乐盛宴。现场2025-07-27 18:00:00 -
一线观察:规范专业陪护是医患的共同福音
过去,有人请才来,没人请就走,护工队伍零散无序。如今,无陪护病房引入医疗护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并进行质量评估,打破了患者依赖家属照顾的传统模式,有效破解老龄、少子、空巢等人口结构下“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让更规范的专业陪护成为惠及医患双方的福音。曾几何时,医疗陪护市场长期存在价格和服务乱象。陪护2025-07-25 09:54:00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与峨眉电影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7月22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与峨眉电影集团在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金融+文旅”助力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双方将围绕园区开发、IP共创、场景共建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全面合作关系,为推动四川文旅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彭光辉,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2025-07-23 11:14:00 -
平利公安:“三个坚持”深化“挨户防”筑牢基层治理平安基石
全县公安机关开展深化“主战主防、战防联动”暨开展“挨户防”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以来,平利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紧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战防联动”现代警务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将党建引领与警务实践深度融合,以“融组织、融机制、融治理”为抓手,推动“挨户防”从“入户走访”向“全域共治”升级,构建起“联户联院、2025-07-16 15:22:00 -
本土供应链赋能科技世运,成都世运会运动员专属“AI陪练”来了
距离2025成都世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世运村的科技氛围已悄然升温。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由成都本土企业——光耀恒拓(成都)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光耀恒拓)自主研发的“耀动魔方”智能运动设备,将于近日正式进驻世运村,化身“智慧陪练”,成为运动员放松训练、体验智能运动的独特窗口。值得一提的是2025-07-14 08:18:00 -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蓉举行 释放198个项目近5300亿元合作机会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受到观展嘉宾热捧。投资项目签约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四川通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德阳数智枢纽基座项目……机遇清单发布合作项目198个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项目52个无人机、空域管理系统等低空经济项目39个天府智算中心等其他2025-07-10 08:30:00 -
建始:慧姐调解工作室巧解薪资纠纷 4名劳动者获11万元劳动报酬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向往、雷玉琼、唐吉睿)近日,随着范某峰等4名劳动者与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在调解书上签字,一场因工资结算标准引发的劳资纠纷在“慧姐调解工作室”画上了圆满句号。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范某峰等4人受雇于某建筑公司,负责从事水电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按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工资”,工程结束后,2025-07-09 19:01:00 -
成都一河滩惊现“卡皮巴拉”?附近商家:很像偷跑被“悬赏”那只
封面新闻“哪儿来的‘卡皮巴拉’?”近日,有网友在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附近拍到了一只水豚在河滩上闲逛。对此,有网友表示疑惑,水豚原产于南美洲,成都野外河滩上怎么会有?也有网友调侃,之前有不少动物园出现过水豚偷跑,这只难道也是偷跑出来的?网友拍到的水豚7月7日,视频拍摄者告诉记者,他没想到发布这条视频突然2025-07-08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