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看病,好在哪里,弱在何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15:05:00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你们年轻医生,一定要多学学AI,不然之后迟早被市场淘汰。”北京市海淀医院(以下简称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笑称,他经常这样跟身边的年轻医生“安利”AI医疗应用。

在他看来,相比于经验老到、手法娴熟的老大夫,AI对于年轻医生的影响更大,既可能是他们“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同样也可能给他们带来职业危机。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海淀医院供图

张福春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医疗AI在全国逐步落地,行业内外都感受到了这场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仅今年2月,就有多个医院发布其最新应用成果。

比如,上海瑞金医院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AI仅需数秒就能精准识别病理切片中的病灶区域;北京协和医院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上海市肺科医院参与研发的肺部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将实际手术规划时间从数天缩短至2-5分钟;北京儿童医院引入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

除此之外,AI还有“陪诊员”,让患者少跑腿、少排队;有“智能助手”帮医生预问诊、录病历;有“健康管家”做随访、长期健康管理……无论是在辅助诊疗、疾病筛查与预测,还是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领域,AI都有诸多应用探索。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海淀医院供图

今年,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次掀起大家对AI的讨论热潮,业内和公众对一个“全知全能”的医疗AI,有了更多期待和想象。AI看病,已经进化到何种程度?

1

“三类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不是新鲜事。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MYCIN,可以帮助医生对血液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和用药治疗,之后QMR、DXPLAIN等不同功能的CDSS陆续出现。

在我国,1978年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教授牵头研制出了第一套医学专家系统——“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拉开了我国AI医疗的发展序幕。不过,这些早期的CDSS大多因技术限制,如算力不足、算法不成熟等,未能大规模应用,主要依赖科研机构和医院的零星尝试。

2015年之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突破,加之部分疾病标准数据库的建立,重新激活了 AI 在医疗领域的潜力。

“帮医生看片子”的医学影像识别成为医疗AI的第一个突破口。比如,2017年8月,腾讯AI Lab推出“腾讯觅影”项目,通过对内窥镜、病理、超声、CT、MRI等各类医学影像进行学习训练,致力于实现食管癌、宫颈癌、肺癌等病种的早期筛查。根据2019年的《中国影像AI白皮书》调研,两成受访医生使用过AI产品,其中88%的科室使用过肺结节筛查产品。

据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介绍,2019年海淀医院与推想医疗合作,引入了“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大幅缩短了胸部CT阅片时间,从每张片子需要十几分钟,缩短到300幅胸片仅需10秒即可处理完成。

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海淀医院供图

不过,这些AI医疗产品在早期走入医院时,主要以科研合作的形式落地,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AI医疗企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医疗AI进入医院三年后,国内第一张AI医疗器械“三类证”终于落地。

我国的医疗器械按规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为风险程度低,常规管理、无需审批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医用冰袋等;二类医疗器械则需监管部门备案,控制其安全性、有效性,比如血压计、制氧机、雾化器等;三类为最高级别、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必须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方可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通常需要数年的临床试验。

“拿到‘三类证’,才意味着AI医疗产品可以进入市场,具备临床应用的资格,也是商业化的门槛。”推想医疗的创始人陈宽这样形容“三类证”的重要性。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在2020年凭借肺结节AI筛查诊断首次获得“三类证”。

此后,这类许可证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共有近百款AI医疗应用获批“三类证”。

2

“弯道超车”

经过多年迭代,如今的医疗AI产品,在医院中的使用率和医生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其中以医学影像类为主流,多搭载在CT、MR、DR、内窥镜等相关影像设备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与胸部疾病的辅助诊断。

据海淀医院透露,该院引入的肺部CT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至今已协助分析了约22万病例。“只需要安装一个软件,导入影像后,就自动弹出一个窗口,告知医师们阅片结果,标出结节大小、位置、密度,并初步分辨良恶性,考虑什么病等等,当然医生最后的把关是必不可少的。”张福春介绍道。

“AI学习了数十万张专业医师标记的胸部CT阅片信息,肺结节的检出率超过90%。有些小于1厘米的病灶,医生肉眼找费时费力,它一秒钟就能看出来。”张福春表示,AI软件不仅极大减少了漏诊可能,还大大提高了医生效率,缓解了医院的人手紧缺。

“之前患者拍CT要提前预约,拍完三四天之后才出报告;现在不用预约,患者准备好了直接检查,当天就能出结果。”张福春介绍,在海淀医院,类似的AI辅助诊断还用于血细胞分析、病理切片分析、眼底检查、冠心病筛查等多个场景。

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海淀医院供图

除了辅助影像诊断,辅助医生治疗是医疗AI的另一大应用场景。据推想医疗创始人陈宽介绍,AI辅助治疗主要体现在手术规划和手术机器人两大方面。

“AI手术规划就像是汽车的地图导航,在医生开刀前,帮医生规划手术路径,尽可能让医生术野更清晰、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创伤更小。”陈宽表示,这背后,是使用海量的医生手术数据、影像对AI算法进行训练,加上和临床医生的切磋沟通。

在海淀医院,与推想医疗合作的AI手术规划系统已为约1800例胸外科手术提供了三维重建,不仅能够帮助医生精准重建肺结节与周围血管、气管的关系,还能展示肺结节所在的肺叶肺段,为肺癌手术前的路径规划提供便利。

人工智能胸肺三维重建与手术规划系统。海淀医院供图

“而AI手术机器人就像是汽车的无人驾驶功能,AI会实时引导和辅助医生手术,让手术操作更简单、精准。”陈宽形容道。

海淀医院骨科是全国最早一批接触并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科室。2021年至2024年,骨科已使用机器人辅助了1400余例手术,占骨科全年手术量的三分之一。在“经皮微创穿刺椎体成形术”等多个骨科术式中,通过机器人精准定位,医生可以将医疗器械直达病灶,将手术切口缩小至毫米级别,且在手术中无需反复尝试,一次成功,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医患双方放射线暴露。

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临床应用。海淀医院供图

“无论是AI帮忙看片子,还是帮忙做手术,实际上都是为医生提供便利,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因此,张福春认为,若能借助AI“习得”优秀医生的经验和能力,对于诊疗水平不足的年轻医生和基层医院而言,是一个难得的缩小差距、“弯道超车”的机会。

3

“锦上添花”

不过,目前AI医疗产品仍主要在中大型医院使用,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较为有限。

据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刘士远团队2022年上半年做的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临床应用情况调研,73.9%的三级医院配备了影像的AI辅诊软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这一比例仅有10.1%。

“像我们这样的基础医疗机构,医生平日里遇到疑难杂症的机会不多,更多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也主要是‘一老一少’,”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东部新城分院院长任柳芬观察到,AI在慢性病随访、慢性病管理上还缺少些人情味儿,让部分患者感觉不信任、不方便。

此外,任柳芬还感觉,相较于动辄数十万的引进成本而言,AI在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会显得有点“鸡肋”。张福春也有同感。“AI的影像诊断确实很有帮助,我愿意掏钱买;辅助治疗系统让我免费用,我很乐意尝试,但如果要我花几十万元正式采购,我就要谨慎考虑一下值不值了。”

张福春以预问诊AI为例,“患者一说自己头疼,AI就把所有有头疼症状的病都列给医生,啰啰嗦嗦一大堆,净是无效信息,还不如我自己问。”他表示,疾病的诊断是一个模糊决策,往往需要综合病史、症状等多种信息,医生需要根据经验缩小范围下诊断,AI目前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张福春坦言,现在不少医疗AI尚处于“锦上添花”的阶段,要想真正让使用方愿意用、愿意买,核心在于解决真实的临床需求。“比如医生看不出的问题,AI能看出来;又或者能明显提质增效”,AI不能给患者、医生添乱。

而且,目前国内AI医疗器械同质化严重。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曾表示,中国95%的研究或产出都集中在医学影像类;而在其他领域如“医疗机器人”“知识库”“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相对不足;在“决策规则”的研究几近空白。

陈宽将推想医疗的产品布局简称为“一横一纵”,“横”即为疾病的种类;“纵”则表示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在各种疾病的各个阶段,其实AI都可以发挥作用。”

“相比于庞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市面上已有的AI医疗产品大概只开发了不到5%,未来的路还很长。”陈宽说道。

  • 一线观察:规范专业陪护是医患的共同福音

    过去,有人请才来,没人请就走,护工队伍零散无序。如今,无陪护病房引入医疗护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并进行质量评估,打破了患者依赖家属照顾的传统模式,有效破解老龄、少子、空巢等人口结构下“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让更规范的专业陪护成为惠及医患双方的福音。曾几何时,医疗陪护市场长期存在价格和服务乱象。陪护
    2025-07-25 09:54:00
  • 近视手术前“意外”发现视网膜脱离!郑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李玉军院长手术团队精准救治挽救女孩视力

      对于24岁的婷婷来说,这个夏天本应是告别近视眼镜的日子。然而,近视手术的术前检查,却意外揭开了潜藏的视力危机——视网膜脱离,险些让她与光明擦肩而过。  婷婷的双眼600度近视,属于高度近视人群。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近视手术前的全面检查时,发现婷婷的视网膜周边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且下方已经
    2025-07-22 17:58:00
  • 宁夏患者千里赴汉 只为“走隧道”取石

    为寻求更微创的取石手术,宁夏银川的李先生(化姓)跨越千里飞抵武汉。7月10日,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得知,近期已接诊多名如李先生般专程从外省赶来的结石患者。4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肾结石患者,自13年前开始第一次肾绞痛,经历了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不久前左腰再次突发胀痛,在当地医
    2025-07-10 12:50:00
  • 打造医保管理智慧化解决方案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医保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医保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基金监管、医院运营管理和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医保智慧管理的生态体系,是提升医保服务质效、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2025-07-08 02:33:00
  • 29年公益路,再赴新疆送光明!浙大二院眼科医疗队完成113例复明手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孙敏慧13天,近2300公里的征程,9场义诊,113例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这是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复明医疗队跟随“韩红爱心·百人援疆”公益行动队伍,在新疆交出的爱心答卷。回望201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姚克教授在北京遇到同为政协委员的韩红,两人约定要一同走进西藏,
    2025-06-29 15:13:00
  • 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瑯琊汇暨第七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在青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6月27日-29日,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瑯琊汇暨第七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心血管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在现场正式启动。据悉,本次大会设置了近20场专题论坛及交流会、超100个主题报告,近200位来自政、产、医、研、资领域的大咖嘉宾出席并作分享。
    2025-06-29 10:02:00
  • 中蒙医药文化焕新传承:沉浸式体验与康养文旅深度融合的基地实践

    6月24日,和林格尔县卫健委携手和林格尔县中蒙医院,在南山公园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弘扬中蒙医药文化 赋能居民健康守护”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科普宣教、互动体验、特色诊疗”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引导辖区居民近距离感受中蒙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活动中,和林格尔县中蒙医院
    2025-06-26 10:50:00
  • 填补技术空白!桂林实现PCR仪本地校准“零突破”

    近日,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全面启动对全市各大医院、疾控中心在用的PCR仪(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的校准工作,成功填补了桂林在该领域的计量溯源能力空白。据悉,PCR仪是医学临床诊断、疾病预防控制、畜牧疫病防治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检测设备,堪称检测“核心枢纽”。长期以来,桂林在用的PCR仪必须送外地机构检测,
    2025-06-24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