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绘故宫“掌门人”的精神肖像


故宫,这座矗立于首都中轴线上的皇家宫殿,不仅是明清两代的政治要津和权力中枢,更是中华文明最恢宏的物质载体和最壮观的人文标识。它如同一部凝固的史诗,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处殿宇都见证着帝国的兴衰。由学者章宏伟撰写的《故宫掌门人:1925-1949》(中华书局2025年3月出版)一书,通过追寻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生命轨迹,向世人揭示了一个更为深邃的主题:故宫不仅是一方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更是一代代守护者用智慧、勇气、担当与情怀铸就的文化生命体。可以说,《故宫掌门人》这部跨学科专著,以学术的严谨、诗性的笔触和历史的纵深感,完美勾勒出故宫从皇家禁苑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嬗变历程,进而展现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坚守文化初心与文明使命的“掌门人”的精神肖像。

《故宫掌门人:1925-1949》,章宏伟 著,中华书局2025年出版
传统的故宫书写大都聚焦于器物、建筑或事件,而《故宫掌门人》一书则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故宫演变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这一视角的确定与转换,使该书超越了普通的文化史的范畴,成为一部兼具传记属性与制度研究色彩的跨学科著作。本书以求实的史学态度系统梳理了故宫博物院早期发展历程,通过扎实细密的文献考证还原历史本相,廓清诸多文化讹传。作者运用丰富的档案史料配以珍贵历史图像,构建出清晰的 institutional history 发展脉络。这种对历史细节的精确书写,既是对故宫先驱者的追忆与致敬,更揭示了文化遗产守护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当然,作者并未满足于简单地勾陈和罗列历任故宫院长的业绩萍踪,而是集中且深刻地探讨了他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挑战、实施的策略以及经他们最终塑造的故宫形象。例如,书中对首任院长易培基(1925-1933年任职)的描绘与叙述,不仅重点回顾了他如何在时局动荡的乱世中保护故宫文物,还深透分析了他在西方博物馆理念影响下对故宫现代转型的尝试,也就是说如何既保持故宫作为历史遗存的完整性,又赋予其现代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书中详细记述了易培基建立藏品编目制度、开放参观区域、创办学术刊物等一系列开创性举措,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机构现代转型的可行路径。抗战时期的大批文物南迁,构成了故宫历史上另一个治理典范。时任院长马衡主持的这场“文化长征”,将超过1.9万箱珍贵文物安全转移至大西南大后方,创造了战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奇迹。《故宫掌门人》对这一事件的叙述不仅突破了简单的史实记录,而且将其置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视野下进行考察:作为具有文明载体与国家象征双重属性的文物,如何在国难当头之时被忠诚守卫和竭力保护?南迁路线上的每一个中转站,都成为临时性的“文化飞地”,而每一处“文化飞地”都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与血脉。

图源:视觉中国
如上所述,《故宫掌门人》一书还具备鲜明的制度史视角。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博物馆之一,其管理模式的演变本身就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的表征与缩影。从民国时期的初步建制,到抗战时期的文物南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有化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国际化发展,《故宫掌门人》通过历任院长的决策与行动,揭示了制度变迁背后的文化逻辑。《故宫掌门人》的核心在于塑造了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翰、王士珍、易培基、马衡等一系列鲜活的守护者形象。他们有的是学者身份,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革故鼎新的改革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故宫的责任与情怀。书中对他们的刻画绝不是简单的褒扬,而是呈现了其复杂性与时代局限性,从而使人物更具立体感、真实感与可信感。
《故宫掌门人》最动人的篇章莫过于对故宫物质本体与精神内涵的双重探索。作者以诗性的笔触描绘了这座建筑群如何超越单纯的物理存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性容器。翻开书页,好像跟随一位耐心的文化向导穿越时光长廊。作者用考古学家般的细致,将尘封的档案化作鲜活叙事:那些泛黄的账本记录着创业维艰,老照片定格了守护者的身影,手稿字迹仍带着当年的温度。这不仅是一部制度沿革史,更是一曲文明守护者的赞歌——在虚实交织的历史迷雾中,他们用毕生心血守护着紫禁城的文化之光。当我们看清每一块基石背后的故事,才会真正懂得:600年宫阙巍然屹立的背后,是无数人托举的重量。故宫的建筑不仅是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其本身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每一块金砖的烧制工艺、每一处彩绘的矿物颜料、每一件瓷器的釉色变化,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技艺体系与审美观念。本书特别关注了文物修复师这一群体。当“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作者回溯了故宫修复技艺的传承谱系,指出这种“以手传心”的实践知识,构成了与学院派艺术史并行的另一条认知路径。当一位老师傅用传统方法揭裱古画时,他不仅是在修复物质载体,更是在延续一种文明传承的独特方式。

图源:视觉中国
《故宫掌门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学术深度,更在于其诗化的语言风格。作者善于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文学表达相结合,使故宫成为一座有血有肉的“文化身体”。诗化文字不仅赋予建筑以艺术生命,更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在作者灵动的笔下,紫禁城不再只是砖木结构的集合,而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活体”,它的每一道宫门、每一段红墙,都在向文明倾诉,都在与历史对话。书中还频繁运用隐喻手法,将故宫比作“文明的方舟”“时间的琥珀”“历史的剧场”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著作文本的文学性,也深化了读者对故宫文化价值的认知与理解。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学习、感悟。在这里,人们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故宫掌门人》最终告诉读者:这座宫阙的伟大与长久,不仅在于它辉煌的过去,更在于它持续向未来开放的可能性。历任院长恪尽职守的工作,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翻译:将古代文明的密码,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故宫掌门人》一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洞察,为我们理解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提供了重要参照。《故宫掌门人》向我们昭示:故宫的神奇与瑰丽,一方面在于其建筑与藏品的物质价值,另一方面更在于它作为文明符号的精神意义。而那些守护它的人,无论是院长还是普通员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文明的火种最终要靠人来传递和赓续,而《故宫掌门人》正是对这种传递和赓续最真实动人的记录。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原标题:《摹绘故宫“掌门人”的精神肖像——评《故宫掌门人:1925-1949》》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周怡倩
来源:作者:刘金祥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14亿多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九三2025-08-29 19:24:00 -
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丨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举行
8月28日下午,兴庆区2025年“新风尚‘兴’力量”文明素养提升项目首场宣讲活动——“崇文行动”在凤凰北街街道举行。现场,热身环节拉开活动的序幕,通过互动体验生动阐释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与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参与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温传统艺术、感受文化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加2025-08-29 12:54:00 -
新潮观鱼:“想到我的国家被殖民的历史,我们就会和《南京照相馆》共情”
【文/新潮观鱼】 “我的国家有过被西方殖民的历史,所以今天看《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会让我非常容易与80多年前的中国人共情。” 观察者网国际夏令营的成员许立维同学来自津巴布韦,现在就读于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在8月15日这个80年前日本投降纪念日的特殊日子,观察者网举办了一场特别线下观影会,来自全国各地2025-08-28 11:55:00 -
警惕日本借中国纪念抗战搞小动作
丁建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近来却搞起了小动作,一股否认侵略历史的逆流持续涌动。8月24日,日本共同社援引多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对于将在北京举行的包括阅兵式在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2025-08-28 08:21:00 -
9年前卷宗里的战国古剑凭空消失?检察监督寻回“遗落的文物”
案件审结后,作为证物的青铜古剑却被遗忘了——文物是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是历史文化的鲜活传承。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从越王勾践剑的惊世出土,到无数青铜器物的陆续发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江汉平原的千年记忆。近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检察院联合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下称“荆州区公安分局”)、荆州市公安局2025-08-22 14:42:00 -
书香里的烟火气——2025上海书展走笔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子承申城8月的高温,挡不住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者、读者赴约的热情。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今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深入全市16个区分会场、100家实体书店、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点燃上海之夏阅2025-08-20 05:35:00 -
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跨越一甲子 逐梦向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李键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栉风沐雨,60载万象更新。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2025-08-19 16:25:00 -
最高奖8万!“金芙蓉·发现文明之美”AI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开启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8月19日报道为展示成都文明气象与市民幸福生活,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文明成都 温暖你我”为主题,开展——“金芙蓉·发现文明之美”AI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据悉,本次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评选一批优秀AI主题短视频作品,发掘、挖掘大街小巷中文明瞬间2025-08-19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