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干出一番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民营企业座谈会系列评论之三)
4月3日,在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家民营企业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这家企业叫西井科技,9年前从上海长宁区科创街区的一条小弄堂起步,现已在国内外航运业小有名气,依托AI和自动驾驶技术,为集装箱大物流场景提供数智化、绿色化解决方案。
西井科技董事长谭黎敏在会上表示,早在团队成员还不足10人的时候,街道、区里、市里多部门各方面就给予帮助和支持,协调场地、讲解政策、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企业起步,也帮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上海的这次大会,再次强调了这八个字。这八个字,走到全国很多地方,经常能够听到。
在北京亦庄,也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民营企业,叫长木谷医疗。在其所在的细分领域,站在行业前排,改变了骨科手术的传统方式,体现着科技造福于民。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站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最前沿。对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创造力,从来不能低估。而在他们身后,政府的作用,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必须恰到好处。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张逸凌曾说,在亦庄搞科研、办企业的这几年,深感经开区提供的服务特别细致到位,“这让我可以放心踏实地在这里扎根下去”。
北京经开区提供的,是常态化的“点对点”专班服务。随着大量高科技企业向亦庄聚集,经开区发现,原有的职能部门设定,已跟不上企业的需要。于是,他们下决心对自己“动手术”,重构服务机构与机制,针对四大类主导产业,建起四个常态化专班。
运行一段后,他们再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科技产业统筹部门+产业局+产业专班+平台公司+要素支撑”的工作机制。
各地类似的探索很多。这当中有规律可循,也有很多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
从各部门到各地区,落实动作很多。彼此支撑,也可相互借鉴。
比如,浙江规定了“三个70%”——省产业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0%以上、每年新增能耗指标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民间投资项目用地保障比重不低于70%。这有助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组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涉及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近半年时间,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过5000万户,授信超过10万亿元。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这是在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观当下各方努力,有三个关键点尤需把握准确: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既需要专门工作机构发挥作用,也需要所有各级党政部门一起努力。2023年9月,经中央编办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一年多来,各地也相继设立民营局。专门工作机构发挥了统筹协调等重要作用,但这件大事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要大家一起上阵。总书记在2月17日的座谈会上,把工作要求提给了“各级党委和政府”。
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发展含量,也有改革含量;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法治建设工作。正在推出并落实的发展政策很多,调整生产关系、优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动作也很多。民营企业需要公平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总书记在2月17日的座谈会上,用很长一段话谈“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深意恰在于此。
三是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也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自己努力创造。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干起来、闯出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们充满活力、创造力,有着强大而朴素的韧性。总书记在2月17日的座谈会上,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又一次提出殷切希望。
干出一番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这是所有民营经济的参与者、关心者、支持者共同的事。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核电项目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投资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水电、油气储备设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管网主干线或支线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2025-04-28 16:12:00 -
金昌市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开门红”,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4%
金昌市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化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创新升级育精尖,围绕“优镍、强铜、增钴、扩贵、兴钛”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着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升级。目前,已培育5条细分产业链,形成3家链主企业引领、10余家规上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年一季度2025-04-28 07:36:00 -
导演兼主演 么红携“轻量版”《茶花女》普及歌剧艺术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4月25日、26日,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首次担纲导演的新版歌剧《茶花女》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连演两场。《茶花女》剧照。剧组供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承载着中国几代歌剧人的集体记忆,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么红从1992年第一次登台演绎《茶2025-04-27 18:31:00 -
梅州梅县区第一季度GDP增速10.8%,居全市首位
日前,梅州市梅县区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67.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0.8%,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首季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梅县区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2025-04-27 18:06:00 -
方大炭素2024年度发展报告: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炭素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内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方大炭素作为中国炭素行业的领军企业,依托方大集团先进的企业管理及灵活的民营体制机制,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2025-04-27 16:12:00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为了打破垄断,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于2001年7月投资孵化了高科技企业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秒光电”)。飞秒光电率先通过自主研发掌握自聚焦透镜核心光学材料制程技术及产业化,成功打破日本十多年来对自聚焦透镜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光通信产2025-04-27 08:07:00 -
广东一季度“三新”行业快跑,用电量猛增32.9%
4月25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87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其中,广东“三新”行业(包括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港口岸电、互联网数据服务、充换电服务业9个2025-04-25 18:15:00 -
广东省科技厅:鼓励省属国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积极建言献策
提示信息4月25日,广东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广东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广东将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结合行业状况与企业发展实际,鼓励省属国企在人工智能2025-04-25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