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二月二,山东人这样“抬龙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8 21:24:00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龙头节”。

二月二,是春节谢幕前的最后一出大戏。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清代山东潍县杨家埠妙趣横生的年画《二月二龙抬头》上写道:“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此画描绘的正是皇帝亲自扶犁驱牛、耕于瘠田,表率天下的场景。正宫娘娘也坐车前来,护佑农民耕作劳动获得丰收。

二月二的习俗至唐朝增添了新的元素。唐朝人是特别爱玩会玩的,很多带有原始巫术色彩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巳节、上元节,到了唐朝人这里慢慢都往狂欢节方向转变。唐朝人也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节日设在仲春,草木萌动,正是郊游踏青游玩的好日子,所以就产生了春游、宴饮、春社祈谷等习俗。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为证: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白居易有诗《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这说明当时已有二月二郊游宴饮的习俗。到了晚唐时期的文人笔记里,二月二这天还有采菜、迎富等习俗。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的文献上,农历二月二日就明确作为“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自元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

明代二月二的习俗里又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代史学家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清代的二月二有了登泰山进香祈福的庄重活动。据文献记载,二月后,进香队伍日加聚集。清同治六年举人、江苏昆山知县诸可宝在《泰山进香词》其一云:“岱宗肤寸吐春云,香客年年一例勤。二月媆晴好天气,碧霞宫里拜元君。”清代道光章丘县令张朴《泰山烧香竹枝词》其四云:“到处丰登庆有秋,农家乐乘早春游。舆连大小丛旁午,妇子欣欣笑语稠。”自注:“正二月间,远方香客先到。车马盈路,人语喧哗。”其六云:“二月不寒不暖辰,多方云集尽城闉,喧閴无限笙歌会,同乐升平太古春。”

山东沿海地区二月二有祭海的习俗。滨州渔民、盐民通常在海边给龙王爷敬酒祈福,祭祀仪式上,众人敲锣打鼓、手持龙香穿越于龙帆之间,在摆放牛头、猪、羊、鸡、鹅等供品的祭台前焚香祝愿,祭告大海。

鲁中临朐和鲁西南郓城一带,二月二要在房子周围撒一圈草木灰,称之为“打围墙”,据说穿山甲等害怕草木灰,不敢进宅院。

在胶东部分山区这天将花纸剪成铜钱大小,草结成串,下缀花纸条,名为“龙尾”或“年年尾”,贴挂堂屋、猪圈等处,据称可消灾避险。还有的剪红纸为龙,贴窗户上,沿屋内、院中撒草木灰或放鞭炮,据称驱蛇避虫。

在济宁、临沂、枣庄一带,房内要放上一个方形钱柜,内置一枚铜钱或银元,而后用木棒敲打门墩和门框,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墩,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此为“引龙填仓”之意。

鲁西南地区二月二民间有剃头的习俗,其名曰“剃龙头”。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山东内陆地区对“二月二”的讲究更多,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围粮仓。二月初一下午或者二月二早晨日出前,人们会用灶堂里的灰画一个粮仓图案,通常是一个大圆圈内套几个小圆圈,并在圆心处埋上五谷杂粮,寓意“五谷丰登粮仓满”。

二月二龙抬头,有很多有趣的吃食。山东等北方地区二月二有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为了纳吉,这天北方人的吃食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天,妇女还不能做针线活,怕伤害到龙的眼睛。

在潍坊,二月二的时候大家会吃菠菜馅的火烧。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菠菜馅的火烧是为了祭祀土地爷。在潍坊有句谚语叫做:“土地爷也盼着二月二”。还有一个原因是菠菜耐寒,是上市较早的蔬菜,所以要做菠菜馅的。

二月二,炒料豆,炒棋子,象征着“金豆开花”,在山东地区也是一个非常盛行的风俗。在鲁西地区,炒料豆以干炒为主,也有油炸咸料豆、糖拌后油炸的甜料豆。这天,每家每户会准备好一锅沙土,先把沙土炒热,然后放入大豆或者花生用铲子翻炒,通过沙子把豆子炒熟食用。(来源:齐鲁壹点 文|孙晓明)

  • 坦途贯海岱 大道气象新——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观察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雄商高铁菏泽段全面进入无砟轨道铺设阶段,省内首条上跨八车道服务区跨线桥连廊完成合龙,新万福河复航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当前,山东多项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山东全面实施交通强省战略,持续完
    2025-07-25 11:19:00
  • @高考生,“爱山东”可查高考录取去向:免登录、一键查,防伪护航更放心

    高考录取去向查询·操作指南1.进入“爱山东”APP济南分厅、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首页搜索“高考录取去向查询”进入服务。除 “高考录取去向查询”服务,“爱山东”还上线“高考专区”,为考生提供“招生录取工作进程表”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记者:陈元昊 编辑:孙菲菲 校对:高新
    2025-07-15 14:44:00
  •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关注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今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以《千秋海岱弦歌新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为题,关注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时代光彩。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5-07-15 08:26:00
  • 新发现!山东大学团队揭秘

    如果把月球比作一本厚重而神秘的“行星档案”,那么它的背面便是那最难翻阅的一页。就在近日,山东大学发布全球首个“月球镁环检测报告”,这份报告如同一把钥匙第一次真正打开这页“月背档案”的内页,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发表。这项研究聚焦的是月球背面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南极-艾肯(SP
    2025-07-14 11:24:00
  • 青岛人熟悉的“山东路百安居”开拆

    提到百安居卖场,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年辽阳西路上的百安居和如今山东路38号的百安居。辽阳西路原来的百安居卖场在前些年已经拆除,如今青岛人熟悉的山东路百安居也开始了拆除。7月9日,记者看到,在山东路与胶宁高架路交会处西南角,就是存续多年的山东路百安居卖场地块,伴随着轰隆隆的重型车辆施工作业,百安居卖场的楼
    2025-07-10 06:15:00
  •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今天正式上线

    7月7日上午,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正式上线。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省档案馆、大众报业集团、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厅主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是在原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来。原纪念馆于20
    2025-07-07 17:28:00
  • 《光明日报》聚焦济宁梁山:昔日怒火吞日 今朝通江达海

    7月2日,《光明日报》04版单条刊发《山东梁山:昔日怒火吞日 今朝通江达海》,聚焦济宁市梁山县从昔日八路军以弱胜强“吞日”的红色热土,今朝借运河铁路交汇建成江北最大内河港,通江达海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原文如下:山东梁山:昔日怒火吞日 今朝通江达海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独山村,有一座海拔高度83
    2025-07-04 10:38:00
  • 畅享山海烟火气 烟台,这个夏天藏不住了!

    大量市民来到“2025山东活力之夏消费季”活动现场。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大海、美食、音乐、沙滩……这个夏天,来烟台畅享山海烟火气。7月1日晚,由山东省商务厅和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商务局、黄渤海新区管委、烟台传媒集团等共同承办的“‘参’入烟台 拥‘鲍’大海 购在中国·2025山东活力之夏消
    2025-07-02 0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