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悠悠 空阔高旷——倪瓒《古木丛篁图》读记
【藏品的故事】
作者:徐小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部展陈主管)、万新华:(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倪瓒(1301—1374),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江南富豪。他不乐仕进,家有清閟阁、云林堂、逍遥仙亭、朱阳等名胜,古器名画颇丰;乐于同友人游佳山水、结诗文社,赋诗作画,逍遥自在,独得其乐。其性格甚为狷介,清高孤标,与世不合,有洁癖,又有“倪迂”之称。

古木丛篁图轴(中国画)
102.9×43.9cm
倪瓒(元代)
南京博物院藏
在“元四大家”中,倪瓒的画风自成一格。他广泛研究前代大师,不断揣摩,因而集众家之长,又自创新貌,正如董其昌所云:“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寒林山石宗关仝,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学古人不能变,便是篱堵问物,去之转远,乃由绝似耳。”
南京博物院藏《古木丛篁图》,水墨清华,平坡上大石一堵,枯树矗立,两旁幽篁细竹相衬。淡墨写枯树,干挺枝疏,无故意的交错与盘曲,转折主次,左揖右让,丝丝分明,上攒若干扁圆点子,或疏或密,在有意无意之间,十分率意,呈现出岁寒荒率之意境。竹子纯以中锋湿笔点画,细枝阔叶,浓淡相间,挺劲洒脱,在空寂萧瑟的气氛中增添了一份活跃。拳石用干笔侧锋飞白勾皴,浓墨点醒,层次向背分明,坡陀呈地道的折带皴,疏而不简,颇具质感。一切皆出以简笔疏朗,自有一种空阔高旷的境界。整幅画面,虚灵生动,气韵高清,可以说是倪瓒作品中难得的精品之一。
倪瓒作画,常以湿笔勾皴打底,再辅以湿笔干皴的方法来表现土石的纹理特征,并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来反映山石的体态,突破了“中锋用笔”的古法,善运侧锋,创“折带皴”。画山石时,他往往先画出石形,作皴先横后竖,拖锋转为侧锋,偃笔粗擦,相互交叠如折带状,然后再加湿笔皴擦,层层加深,逐渐现出背向,最后以淡墨略加渲染。整个过程笔道极简,笔意枯峭而松润,简略而深厚。又间杂小斧劈皴、豆瓣皴、披麻皴而成,又有逆锋、抢锋之处,无论力度、速度均变化多端,给人以圆厚之感。他擅长“一河两岸”构图,近坡杂树数株,远景云山一抹,中隔湖水一汪,凄清空寂,独具特色。
倪瓒不仅是山水画宗师,也是墨竹画的一代大家。他的古木竹石,堪称绝活。尤其是,他对于墨竹绘画施以主体介入,已然将一般意义上的状物写貌转变为一种主观的抒发:“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是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科与直哉?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如麻如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所谓“聊以写胸中逸气”,成了倪瓒墨竹的代表风格。对于其中的一切结构营造,倪瓒技艺炉火纯青,绝对是一流的高手。
当然,如此章法、题材、笔调者在倪瓒作品中并不少见,但这一件用笔尤为率意,干湿浓淡的变化尤为自然,开合聚散尤为和谐,造型也尤为赏心悦目。诸如,树木虽只一株两杈,却一高一矮、一粗一细、一明一暗,寓丰富变化于简练之中;树干微向左倾,丛篁趁势向右,覆于石上,开合自然,呼应精妙;竹枝绵里裹针,竹叶或“个”字,或“介”字,秀丽飘逸。总之,木虽古而生津,竹虽嫩而劲健,石虽坚而虚灵,坡虽平而坦荡。全部点划,一气呵成。背景虚空,如旷野荒郊,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是也。
对于倪瓒的古木竹石画,许多研究者认为枯树和翠竹是作为比兴的形象出现的,不同于一般的景物描绘,是特殊社会生活的标识。以枯树的挺劲高直比喻人的正直不屈,以竹的清幽有节比喻人的雅逸、清高和气节。倪瓒多以赞扬竹君的品格来喻己,或与此君品行相同之人。学者高居翰认为:“倪云林画的枯树高大挺拔、气宇轩昂,粗而挺劲的线条透出端直清肃的气概。枯树的树枝,劲利有力,细枝有弹性似地伸向蓝天,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高树下,荒坡上,偶然冒出几株清清翠竹……竹竿一般较细,但枝却劲健秀颀,叶的堆叠,显示出欣欣向上的朝气和生命,仿佛荒寂中清新的歌。让这些高大、清高、坚实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很能寄寓心中的感受,这是倪云林心物同构的一种形式”。但是,古木、竹石在倪瓒作品中出现也并非完全出于比兴的原因。倪瓒所画枯树翠竹,应该是与他所倾心的“萧疏淡远、清幽素净”的特别意境有关。
《古木丛篁图》是倪瓒为都司刘元晖作,洪武二年己酉(1369)五月十二日良常雅集时赋诗重题并记录了当时创作的场景:“玄晖五字为君休,今日元晖却姓刘。解道眼前无味句,丛篁古木思悠悠”“元晖君在良常高士家雅集,午过矣,堂客饥甚。元晖为沽红酒一罂,面筋二个,良常为具水饭、酱蒜、苦卖,徜徉逐以永日,如享天厨醍醐也,复以余旧画索诗因赋。王元举明仲、张德机咸在焉”。这段话生动地点明了古木丛篁的含义,乃是代表着画家思古之悠情、人生之慨叹。
画上另有一首梅隐叟题咏七绝:“老树槎枒节未摧,凌霄耸壑倚岩隈。此君拟结岁寒友,生意春浮紫翠堆。”该诗超然物外,以凝练的意象与清冷的笔触,诗意诠释了倪瓒的画境,既保留了自然物的形质,又赋予其内在的坚韧感。诗画一律,图文互动,相得益彰。
传至明清,书画鉴藏家们则对《古木丛篁图》多有评点。吴其贞云:“画法秀嫩”;卞永誉云:“石闲古木苍然,新篁娟秀”;庞元济曰:“高树槎枒,丛篁披拂,平坡岩谷,各具天真……洵为经意之作”,皆中肯贴切也。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5日 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南京地铁1号线20周年庆热闹开启
202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迎来了20岁生日。作为南京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于2005年5月15日开通观光运营,同年9月3日正式运营。现在,它宛如城市的交通脊梁,日均客流量近百万人次,承担着全域超四分之一的运输重任,陪伴无数市民穿梭于城市的南北两端。珠江路“糖果车站”为庆祝南京地铁1号线20岁生日,2025-09-15 09:25:00 -
《拉贝日记》(修订版)在南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商小舟)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及其人道主义精神,9月7日,《拉贝日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我从不停止呐喊”拉贝主题展开幕式在南京朴阅书店举行。1997年,《拉贝日记》中文版世界首版出版,是当时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2025-09-11 09:33:00 -
新潮观鱼:“想到我的国家被殖民的历史,我们就会和《南京照相馆》共情”
【文/新潮观鱼】 “我的国家有过被西方殖民的历史,所以今天看《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会让我非常容易与80多年前的中国人共情。” 观察者网国际夏令营的成员许立维同学来自津巴布韦,现在就读于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在8月15日这个80年前日本投降纪念日的特殊日子,观察者网举办了一场特别线下观影会,来自全国各地2025-08-28 11:55:00 -
深读|商场“上天入地”,只为抓住年轻人的心
南京金陵天地以“多元社群的轻生活图鉴”和“年轻力风向标”为定位,为消费者构建全新消费场景。 蒋文超 摄最近开业的南京金陵天地,因网友在天台机位拍出“曼哈顿分顿”打卡照而迅速走红,吸引消费者到此瞰夜景、逛市集;金陵中环(JLC)在地铁口打造《红楼回响》数字长卷,B1层构筑沉浸式艺术通廊,让人流连忘返…2025-08-21 07:33:00 -
书香里的烟火气——2025上海书展走笔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子承申城8月的高温,挡不住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者、读者赴约的热情。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今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深入全市16个区分会场、100家实体书店、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点燃上海之夏阅2025-08-20 05:35:00 -
约翰·拉贝主题图片展在汉堡举行
图为“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主题图片展现场。焦授松摄/光明图片8月15日,以“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为主题的图片展在拉贝的家乡德国汉堡举行。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组织策划,通过图文、档案、视频与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将过往历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当年普通南京市民的视角立体呈现拉贝在中国的2025-08-17 04:00:00 -
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
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破1亿元。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南京照相馆》中,躲藏在照相馆的普通百姓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勿忘历史!2025-07-26 21:33:00 -
开放包容聚共识 融合发展谱新篇
【特别关注】开放包容聚共识 融合发展谱新篇——“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办光明日报记者 闫丛笑 王艺钊7月8日,“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开幕式在天津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市长、驻华使节、智库专家等齐聚天津,共同探讨上合组织国家如何在当前背景下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2025-07-09 05: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