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间烟火暖 运河弦歌不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11:04:00    

记者 王彦

从隋唐的漕运繁华到如今申遗成功的荣光,悠悠大运河孕育了无数依水而兴的城镇,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者。

电视剧《北上》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家徐则臣的同名小说,由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故事以京杭大运河为轴,讲述了运河边的六个少年共同成长、相伴相知、北上打拼后又重归故里的人生历程。循着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剧集渐渐铺开一幅人间烟火暖、运河弦歌不辍的时代画卷。

开播之时,徐则臣送来寄语:“希望观众在《北上》电视剧中体验到,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首播以来,该剧实时收视率始终高企,峰值达3.96%。社交平台上的高热话题同时佐证,观众对收录了我们共同记忆、奋斗历程、人文情怀的故事,总是情有独钟。

借90后的“童年时光机”,看“活着的历史”

原著小说从清末民初意大利人小波罗来中国寻亲写起。寻亲期间,意大利人爱上古老运河,爱上中国文化。时光流转到新世纪,百年前小波罗与船老大、挑夫、翻译那一行人的后代,因为运河,命运再次交织。徐则臣的写作就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回环、对话。

作家笔下有两个关键时间点:1901年,漕运废止;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废一兴之间,映照一个民族百多年的历史。作家的文学世界里,“花街”于他是反复提及的坐标,也是创作原点。影视改编过程中,电视剧对时间线做出取舍,把小说里的历史段落作为人物前史,浓缩于“前情提要”的黑白影像,嵌入后人的口口相传,正片故事落在新世纪。空间营造上,电视剧团队在江苏昆山实景重建“花街”,希望以丰富细节还原书中所记烟火与风物。

电视剧《北上》开篇,运河边长大的夏凤华、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刚刚10岁,他们顶着烈日从桥上跃入船舱、水下,又嬉闹着跑回花街。与此同时,祖上有着意大利基因的马思艺跟随奶奶来到花街,融入同龄人的生活。镜头追着他们“上天入地”的童年游走,亲吻晚风里听周爷爷讲运河故事的孩子们的脸庞,也拂过伫立在历史风雨中的老建筑,勾勒出运河人家的生活图景。目之所及,褪色的诺基亚、搪瓷缸、金猪存钱罐、“大屁股”电视机……年代感具象化,带着观众穿越回20多年前。网友评价:“暖暖又诗意,是90后的童年时光机。”

当然,2000年只是叙事的开端。在那之后,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北京奥运圆满举行、互联网浪潮迭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大运河申遗成功等时代风起,花街小院里的个体命运与时代进程密切相交。电视剧《北上》希望记录“活着的历史”,如导演姚晓峰所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的通道,更是沿岸百姓生活的依托。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与运河的命运同频共振”。

从三代邻里奋斗情,写滋养精神的河

剧版《北上》中,大运河不仅是地理背景,更是文脉赓续、孕育发展生机的纽带,推动着人物成长、人情生长。

运河繁荣时,跑船归来的谢天成总能为花街邻里带回殷实收益,小院里六户人家的日子也随之红火兴旺。当潮流兴替,运河式微。可天性坚韧的运河人家亦能勇毅转型,在困顿中破浪求生。这其中,有周爷爷为代表的祖辈时常提醒后人“不忘本”;有为撑持家计、转行开货车跑高速的果敢母亲;还有长大成人后,从温润水乡走进大都市,从花街北上进京奋斗的年轻一辈。

以“青春创业”为切口,让运河文化在快递、外卖等新兴业态中焕发新生,如是改编丰富着时代的表情。如剧中台词:“漂,是向着光的泅渡。”徐则臣曾说:“北上不是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随着剧情推进,剧中青年在大都市收获过、也迷惘过,最终因运河申遗重聚故土。这种“洄游”式的叙事,回应着现代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脉搏。

徐则臣的小说里,主人公北上每到一地必有一地的风俗、一地之人情。电视剧发挥影像优势,不仅拍运河人家的生活,还融入了昆曲、评弹、竹雕、长鱼面等非遗元素与技艺,希望能织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双面绣”。

茅盾文学奖的颁奖词曾这样写:“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现在,电视剧《北上》也借这条大河试着回答同一命题:如何让传统与现代共舞,让乡愁与梦想共生,运河弦歌不辍。

《文汇报》(2025年3月7日 07版)

来源: 文汇报

  • “高邮热”何以持续升温

    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回首这5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屡创佳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夯实了基础。为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实践”“江苏经验”,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江
    2025-04-28 14:56:00
  • 史料交错而成的穆旦形象及周边——读易彬《幻想底尽头:穆旦传》

    作者: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易彬这部厚达六百多页的穆旦传,让人期待已久。十几年前,他的穆旦三书(《穆旦年谱》《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穆旦评传》)相继推出,就极大推动了穆旦研究的历史化进程。新版的传记和年谱,又吸纳了近年来穆旦史料挖掘、整理方面许多最新的成果,规模更宏阔、内容也更丰赡,无疑将
    2025-04-26 05:32:00
  • 博物馆的破茧:从历史守护者到变革新引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4月23日,杭州余杭良渚,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拉开帷幕。当天下午,一场以“博物馆不断发展的变革性作用:超越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为主题的讨论,吸引了全球一百多位博物馆馆长、文化项目策划人和国际组织代表。从故宫博物院到波黑国家博物馆,从巴塞罗那的移动集装箱
    2025-04-24 09:02:00
  • 习言道丨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
    2025-04-21 21:07:00
  •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非凡历程中创立和发展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集中反映了这一重要思想在适应新形势、
    2025-04-17 14:19:00
  • 《南岭1932》开启城市文旅新体验!搭乘记忆载体抵达昨天

    斑驳的砖墙、裸露的钢架,这些工业时代的印记,如今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内焕发新的生机。近日,随着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沉浸式原创戏剧《南岭1932》正式上演,不仅引领市民游客开启了长春文旅新体验,更实现了工业遗址保护与文艺作品创新的完美融合。“这种新旧交融的景象,恰如城市发展的缩影——尊重历史但不囿于历史,
    2025-04-13 09:31:00
  • 历史同期罕见 华北将迎极端大风 专家:致灾性强

    4月10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北京、天津等华北多地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瞬时阵风可达13级。此外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还将出现暴雪、风雹、沙尘暴天气,中国气象局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编辑: 金晓雯责编: 方媛
    2025-04-11 10:41:00
  • 外交部回应美防长涉华言论:谁想控制巴拿马运河,世人皆知

    4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8日,正在巴拿马访问的美防长赫格塞思称,中国通过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关键基础设施在巴开展间谍活动,危及巴和美安全、繁荣与主权。美不会允许“共产主义中国”或任何国家威胁运河的运营或完整性。美将同巴方共同努力,以巴为主,从中国的影响下夺回运河,
    2025-04-09 18:33:00